首頁歷史 > 正文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2022-04-08由 史學慧心 發表于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無論是戰火波及的區域、參與戰役的國家、生命財產的損失等,都沒有其他戰爭堪與比擬。戰爭期間,武裝到牙齒的納粹德軍給世界各國留下了深刻的陰影,他們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所到之處哀鴻遍野。但納粹德軍出現的過程卻相當令人費解,一戰結束後,英法等國家為了防止德國東山再起,在《凡爾賽條約》中對德國軍隊的數量做出嚴格規定,要求他們將兵力縮減至10萬,還不能配備坦克等重型武器。按理來說,受到這樣嚴苛的限制,德軍是很難重整旗鼓發動戰爭的,但歷史總是不按套路出牌,一戰剛剛結束20年,二戰就轟轟烈烈展開,掀起這場曠日之戰的,正是被狠狠打壓的德國,德軍的規模從600萬擴充到800萬,到二戰後期甚至達到1100萬。事實上,從10萬衰敗之師到800萬戰爭機器,希特勒只用了6年。小鬍子元帥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德國瘋狂擴軍,鄰近的英法為何坐視不理?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

喜歡歷史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影片,也不會錯過以後的精彩內容,點贊和關注就是我們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大家。

影片連結: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小鬍子元帥上位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耗時四年之久,以德國戰敗投降落幕。作為勝利的一方,英法等國家開始“分蛋糕”,將同盟國的資源和領土瓜分殆盡,瓜分的重點當然就是德國。將德國搜刮乾淨後,協約國還強迫其簽訂《凡爾賽合約》,意圖進一步削弱德國的實力。

戰爭是國家財力的比拼,打了四年仗,德國的經濟早已陷入一片蕭條,而眼下籤訂的這份協約,更是將他們置於萬劫不復之地。

西方列強有個愛好,每次打仗打贏了都會向戰敗方索要戰爭賠款,美其名曰是彌補自己的在戰爭中損失的軍事資源。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開啟中國國門,強迫清朝統治者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從中華大地上掠奪了不計其數的金銀財富,不僅使得老百姓肩上的負擔進一步加重,也催化了中國的社會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面臨的情況也是如此,

英法等國家在《凡爾賽條約》中做出規定,要求德國賠償給獲勝的協約國1320億金馬克。

金馬克是德意志帝國在1873年到1914年期間發行流通的貨幣單位,價值非常高,

1320億金馬克等同於96000噸黃金,相當於30萬億人民幣

,堪稱鉅額賠償款,這可不是千瘡百孔的德意志帝國負擔得起的。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失業的德國人

龐大的債務壓到德國人頭上,讓所有的德國民眾都喘不過氣來,本來國內經濟就在戰爭中受到破壞,這下更是雪上加霜,直接陷入崩潰。

為了維持財政系統的正常運轉,德國的官方機構開始大量印製貨幣,但過量發行貨幣導致通貨膨脹出現,這給普通的德國民眾帶來了更加深重的災難,

今天這一疊錢可以換一袋子麵包,明天就只能換幾個土豆,後天可能就一文不值了。惡性迴圈開始,老百姓手上的錢變成一堆廢紙,辛苦勞作一天,得來的報酬可能都不夠支付飯錢,工廠因為沒有利潤倒閉,失業人數增多,經濟發展停滯,百姓食不果腹。

除去社會層面,

英法等國家還透過《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軍事領域做出限制,規定德國軍隊的人數不能超過10萬,不允許德軍配備坦克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不允許德國組建空軍部隊和海軍部隊,嚴禁他們研究生產化學武器等先進裝備。嚴苛的條約規定讓本來就心有不滿的德國民眾更加火冒三丈,大部分德國軍民都不認為己方是被打敗的,只是國家的統治階級扛不住壓力,宣佈投降而已,本來就是滿肚子怨氣,現在又被其他國家合起夥來欺負,德國民眾的反抗心理被徹底激發起來,這些思想層面的波動為希特勒的上臺奠定了一定程度的基礎。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希特勒演講

小鬍子元帥上位後,專門針對國內的情況推出極端民族主義,極端思想肯定不是正確的,但對於當時的德國民眾來說,他們需要一個發洩的出口

,一個理想信念。可以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那一天起,德國人就在為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做準備了,他們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努力提高自己國家的綜合實力,向那些耀武揚威的戰勝國報仇雪恨。

英方高層丘吉爾曾經公開發表過言論,表示覺得《凡爾賽條約》中對於德國的種種安排和規定是十分不恰當的,在他看來,想要消除德國的威脅,做法只有兩種,一種是將這個國家徹徹底底消滅,給予致命性打擊,使其再無翻身之日;另一種就是本著人道主義放過德國,和對方握手言和,並且提供適當的寬限和援助,消除對方的怨氣。但國際會議不是丘吉爾的一言堂,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還是選擇了折中的做法,對德國進行打壓。凡爾賽條約改變了德國的社會體制,德國之前的完整稱號是德意志帝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且統治階級的社會基礎廣泛,人民群眾對他們很是認可。

後來德國戰敗投降,協約國挑選了一個和自己關係親近的武裝勢力進行扶持,將原來的統治階級取而代之。但德國民眾並不買賬,在他們眼中,新上任的領導班子和英法等國家同流合汙,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凡爾賽條約》,並沒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完全就是協約國的傀儡,不值得尊敬和愛戴。得民心者得天下,沒有統治基礎的政權是難以立足的,

被協約國扶持起來的魏瑪機關很快就被推翻,前進路途上的障礙都被掃清,小鬍子元帥希特勒馬上就要閃亮登場。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一戰的戰勝國

世界大戰引起很多連鎖反應,

第一次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奄奄一息的德國也受到波及,希特勒順勢站出,向那些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德國民眾表示,自己可以讓國家發生改變,只要他們聽從指揮

,改變原本的經濟、軍事以及其他方面的制度,光明的未來指日可待。希特勒的演講水平是非常高的,他抓住了德國人的心理需求,那些飽受折磨的德國民眾將他的命令奉若聖旨,急不可耐地擁護他上臺。

1933年,小鬍子元帥如願以償,成為了德國的最高負責人,一個不被認可的畫家,一步步登上權力頂峰,將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不過希特勒也不是隻會放大話,德國人選擇了他,他也信守諾言,開始著手改造這個衰敗的國家,建立強大的軍隊。

要有錢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肯定是不行的,畢竟打仗拼的就是財力物力以及人力。想要讓蕭條衰落的德國重現生機,希特勒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1929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很多德國工廠受到波及,暫停營業,大量的德國民眾失去工作,一臉愁苦地徘徊在柏林街頭,思索該怎麼搞錢,這些失業人員中不乏年輕力壯的青年小夥,他們都是最合適的兵源。在這個時候張貼徵兵告示是有優勢的,畢竟大家失業沒工作,急於找到一個飯碗,當兵打仗雖然有風險,但好歹是一份正經職業,每個月還有固定工資可以拿,即便是待遇不好,國家也會管飯吃。

希特勒的800萬納粹德軍就是在這一時期一步步擴充起來的,除去一部分經受過軍事訓練的專業士兵,大部隊原先都是無業遊民。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納粹德軍

養兵是要花錢的,部隊人數越多,資金消耗就越大,這800萬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聚在一起,衣食住行各方面加起來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就算是放到其他國家那裡也讓人肉疼,更不用說是身為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失去了百分之十三的領土,百分之十六的煤炭資源被英法等國家佔去,半數的鋼鐵產業也落於他國之手。賺錢的行業都被挖走了,德國人身上還揹負著鉅額債務,1320億金馬克想一想都覺得窒息。有這樣一筆天價賠款在,德國人別說擴軍了,連最基本的經濟發展都做不到,軍隊不被取消裁撤都是萬幸。

因此

小鬍子元帥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停止向協約國繼續支付戰爭賠款。

希特勒口氣也很硬,直截了當地表示現在正值金融危機,所有的國家都沒錢,德國也沒錢,經濟體系已經快要崩潰了,如果英法繼續咄咄逼人,強行讓他們支付賠款,那他們只能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以命相搏來個魚死網破。到時候德國社會徹底陷入混亂,工人階級揭竿而起,推翻原來的統治制度,那大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簽訂的各項協議就沒有效力了,戰爭賠款更是一分錢都拿不到。

英法只是想撈點好處,還不想重蹈一戰的覆轍,因此只能被迫認栽,同意讓德國暫停支付戰爭賠款,

等到金融危機結束之後再商量具體情況。可惜的是有個成語叫覆水難收,金融危機結束後,德國人的翅膀也變硬了,英法的撈錢夢徹底淪為泡影。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德國的飛機制造廠

解決了外患,希特勒開始整頓內憂,因為德國的經濟已經嚴重透支,難以滿足擴軍需求,所以

希特勒上臺之後就開始大舉借債,最主要的對外活動就是向美國“拋媚眼”,跟對方借錢。

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確實有錢,這個國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四處兜售武器以及軍備物資,賺了個盆滿缽滿,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則是希特勒看中美國的潛力,知道這個國家大有前途,打算利用美國來牽制英國,好為自己爭取到喘息的時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有1320億金馬克的外債,摺合美元300多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已經有4500億美元的債務,且絕大多數都是跟美國借的。靠著這些借來的錢,希特勒籌集到了擴軍所需要的資金。

要有人

美國是怎樣度過經濟危機的?造橋修路,進行基建工作,為失業民眾提供工業崗位。

希特勒有樣學樣,拿著從美國那裡借來的錢,大力興建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恢復國計民生。

失業率降低之後,希特勒再出新招,提議讓老百姓生孩子,而且是硬性規定,表示想要有工作就必須早結婚多生孩子。這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新生兒是國家的希望,也是日後的潛在兵源。其實德國的人口總數一直以來都不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就有7500萬人,和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當然是沒法比,但考慮到德國的國土面積,這樣的國民總量已經是不容小視了。為了能讓國家的人口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起來,希特勒特意頒佈法令,

向那些新婚夫妻提供貸款,不收利息,鼓勵他們生孩子,並且只要生夠四個,這筆貸款就不需要償還。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受到鼓舞的德國女性

因為鼓勵生育,德國人口越來越多,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因為工作崗位是固定的,僧多粥少,大家競爭上崗,有工作的人少,沒工作的人多。當然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

希特勒遊說民眾報效國家,或在機關部門任職,或參軍入伍。

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德國軍方大開方便之門,提出

只要參軍就可以享受免費食宿,每個月還有高額補貼可以拿。

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德國年輕人穿上軍裝,加入到納粹德軍的隊伍中去。

有了錢也就有了基礎,接下來希特勒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擴建軍隊了。他可沒有把英法規定的10萬人放在心上,國家有多少人,就往軍隊裡塞多少人。但光有數量沒有質量也不行,軍隊由士兵組成,但不是任何一個人拉過來就能被稱之為士兵,納粹德軍能在歐洲戰場上叱詫風雲多時,靠的不僅是機動靈活的閃電戰術和裝甲車,還有士兵過硬的作戰實力和頑強的戰鬥精神。

無業遊民和合格士兵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他們的精神狀態不同,士氣不同。

相比於籌錢,訓練士兵更難,畢竟人的性格和思想是不可控的,想要打造一支百萬雄師需要耗費大量心血。

不過納粹德軍的情況我們也是瞭解的,雖然這支軍隊嗜殺成性,行為惡劣,罪行罄竹難書,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的戰鬥力確實強悍。希特勒到底是採用了怎樣的方法,才將這些沒有戰鬥經驗的普遍百姓變成狂熱的好戰分子?並且耗費的時間也不長。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希特勒視察軍隊

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建立一個共同的信仰,煽動仇恨。

這是針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提出的,畢竟對於德國人來說,英法等國家是共同的仇人,也是因為他們的過分壓榨,德國才會淪落到如今這副田地。《凡爾賽條約》不是戰爭的結束,相反可以說是戰爭的起源,因為它在德國民眾心中埋下了一顆復仇的種子。全球都在經歷經濟大蕭條,被嚴重剝削的德國受到的影響更深刻,將近一半的民眾被迫下崗,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有壓迫就有反抗,有矛盾就有紛爭,希特勒是十分聰明的,他洞悉民眾心理,對大家的戾氣和不滿加以引導,將鬥爭的矛頭引向英法等協約國,告訴民眾:德國之所以會陷入重重危機,正是因為遭受到這些國家的不平等對待,只有將這些國家打敗,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

希特勒的演講發揮了很大作用,在他的宣傳鼓動下,德國軍隊的作戰目標很快確立,

士兵們立志要將英法等列強徹底打倒,戰鬥熱情相當高昂。除去仇恨,希特勒還宣揚極端民族主義,美化日耳曼人,以偏激的民族信仰來充當“軍魂”,極盡所能增強部隊士氣。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納粹德軍

絕對的軍事優先

資金充足,兵源穩定,軍隊的規模越來越大,但希特勒還是覺得這樣的發展速度太慢,於是開始研究其他的輔助政策。希特勒絞盡腦汁,每天都在思考,怎樣才能有效地將錢和人協調起來,組建起一支戰無不勝的威武之師。他曾經在召開內閣會議時強調,眼下德國的發展重心就是建立軍隊,擁有強大的軍隊就意味著擁有說話的底氣,所有推行的政策措施只有一條檢驗標準,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利於德國軍隊的建設。

這是一種絕對的軍事優先主義,各方各面都要為軍隊建設讓路,為其服務。在這種思想的引領下,德國軍民上下一心,為擴建軍隊竭盡自己所能,軍工產業也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

因為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軍事方面,所以這一時期德國內部的國計民生並沒有得到多少發展,與之相反,武器和軍用裝備的生產量翻了有足足十倍,到1939年9月,德國的飛機制造數量已經是1933年的22倍,軍火持有量比英美兩國加起來還要多。當然,軍工產業能如此快速地發展起來,根本性的原因還是統治階級在背後大力支援,德國的國家投資中,軍工產業的佔有量高達百分之五十七,超出正常水平一倍多。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德軍的裝甲車

希特勒號召老百姓為國家做貢獻,讓工人和農民把多餘的金錢和物資都交出來,只留下維持基本生活的那部分,支援軍隊建設。老百姓喊著“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過著極端簡樸的生活,辛苦但自豪,高效且專注。靠著這種齊心協力的發展勢頭,德國迅速成長起來,從衰敗之國轉變為戰爭巨獸,積極擴軍備戰,

僅僅六年,軍隊規模就擴充至800萬,軍隊的現代化程度也顯著提高。

這裡有一個疑問,希特勒大張旗鼓地擴建軍隊,臨近的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肯定不是毫無察覺,他們為什麼沒有站出來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給英法等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出於恐懼心理,這些國家制定出《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軍隊數量加以限制。既然不希望看到德軍壯大,這些西方列強為什麼沒有表態,如果他們在希特勒上臺初期就向德國方面施壓,那事情的發展走向肯定和現在不一樣。

其實英法等國家的無動於衷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一個就是當時正處於經濟危機時期,受到全球性經濟大蕭條的影響,英法自顧不暇,有心無力。

要阻止希特勒就得派出軍隊採取軍事行動,但行軍打仗很費錢,老百姓都吃不飽肚子,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英法等協約國國家不僅沒時間搭理德國,反而還擔心德國會牽連到自己,因此咬著牙同意了希特勒的請求,暫停讓對方支付戰爭賠款。

一戰後德國僅10萬軍隊,希特勒6年瘋狂擴軍800萬,怎麼做到的?

一戰的戰勝國

第二個方面就是協約國內部也在暗自較量

,主張嚴懲德國的是英國和法國,但這兩個國家並不是合作無間的盟友,他們打壓德國的目的是不同的,英國要和德國爭搶殖民地,法國想要統一西歐內陸。但法國的作戰目標已經威脅到了英國的安全,所以後期的英國有點想扶持德國,打算借德國之手和法國打擂臺,自己則在背後撿現成的便宜。英法意見不統一,希特勒瞅準時機和美國搭上關係,利用列強之間的內鬥一步步發展壯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