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2022-11-29由 南梔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她出身宦官世家,自幼便是名門望族的大家閨秀。

她不甘受封建禮教的束縛,成為了女權思想的倡導者。

她曾自籌資金創辦《中國女報》,積極在革命隊伍中宣傳女權主義思想。

她是先鋒的革命者,最終卻因為起義失敗而遇害。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

她就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鑑湖女俠”秋瑾。

秋瑾有著短暫而傳奇的一生,然而她英勇就義後,遺骨為何被先後轉移了十一次?

秋瑾生前曾育有一兒一女,如今她的子女又生活得如何?

出生名門望族與世交結婚

1875年11月,秋瑾出生在福建雲霄的一戶官宦世家。

她的父親是曾擔任過湖南郴州知州,和湘鄉縣督銷總辦的秋壽南。

秋瑾的父母均出自名門望族,出生在這樣家庭的秋瑾,自幼便是生活優渥的大家閨秀。

優越的家庭讓秋瑾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從小喜好文學詩詞,在文學方面頗有天賦和興趣。

秋瑾15歲時,便跟著表哥學習騎馬和拳術。

“文武雙全”的秋瑾,從小便練就了外柔內剛,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也為秋瑾後來遠赴日本求學,成為革命者埋下了伏筆。

秋瑾所處的晚清末年,一直遵循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禮教。

雖然秋瑾的性格里已經埋下了“叛逆”的種子,但是婚姻大事秋瑾還是無力反抗。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

於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秋瑾與父親的世交,當地富紳王黼臣的兒子王廷均達成婚約。

王延均出生在當地有名的富紳之家,從小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可謂是一個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上進青年”,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入仕為官。

1896年,時年21歲的秋瑾與17歲的王延均,正式舉辦儀式成為了夫妻。

雖然秋瑾和丈夫屬於“包辦婚姻”,但是因為兩人都受過教育,因此在思想上也算有著共鳴。

婚後王廷均在湘潭開辦了一家當鋪為生,秋瑾陪伴著丈夫一同來到湘潭。

1897年,秋瑾生下了兒子王沅德。

1900年,王延均終於如願以償,即將赴京擔任戶部主事一職。

為了陪同丈夫進京就職,秋瑾和王延均一同搬至北京安家。

婚姻不幸遠赴日本求學

1901年,陪丈夫赴京任職後不久,秋瑾又生了下女兒王燦芝。

可是此時的丈夫已經不能同日而語。

擔任官職的王延均每天不是忙於應酬,就是在外花天酒地。

這讓骨子裡要強的秋瑾無法忍受,她不甘於成為每天只在家裡相夫教子的“舊式女子”。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與女權思想倡導者合影

就在秋瑾深陷婚姻不幸的陰影中時,她結識了當時北京有名的才女吳芝瑛。

吳芝瑛飽覽詩書,很有自己的思想和見地。

她向秋瑾介紹了很多新式書籍,也讓秋瑾接觸到了很多新式思想。

在北京舉目無親的秋瑾,將吳芝瑛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經常向她訴說婚姻中的種種不幸。

“你的心胸和眼界並未開啟。”

在與吳芝瑛的交談中,她曾這樣告訴秋瑾。

這句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點醒了被困在不幸婚姻中的秋瑾。

在與吳芝瑛的交往中,秋瑾接受了先進的思想。

她頓悟國家尚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卻因為婚姻中的不幸自怨自艾,實屬小女子作為。

她逐漸明白,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就要從封建社會的劣根性上徹底改變。

而要改變封建社會,首當其衝要改變的則是人們的思想!

從此以後,秋瑾和吳芝瑛一起頻繁來往,到處宣傳新式的先進思想。

精神有了寄託的秋瑾,不再是那個深藏閨閣的哀怨婦人。

她心中有了理想和目標,那就是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

而正在朝廷為官的王延均卻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正在做著在當時足夠株連九族的“謀逆之事”。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

隨著秋瑾外出的次數越來越多,王延均才發現了妻子的異常。

直到有一次秋瑾為了方便宣講新式思想,換上男裝混入了茶樓。

殊不知卻被前往喝茶聽戲的王延均撞了個正著。

知道妻子竟然在進行著如此危險的行徑,怒火中燒的王延均回家後動手打了秋瑾。

這件事也成為了秋瑾和王延均婚姻破裂的導火索。

對丈夫徹底的死心的秋瑾,至此以後便從家中搬離,不再與丈夫住在同一屋簷下。

1904年,在接受了越來越多的先進思想,看過太多因為戰亂而家破人亡的人們,秋瑾憤然決定前往日本求學。

求學歸來投身革命

當秋瑾將想要留學的想法告知丈夫後,王延均勃然大怒:

“爾所言,大逆不道,速閉爾口,非我所樂聞也。且婦職中饋,遠遊亦非所宜。”

秋瑾一早便知此舉得不到丈夫的支援,於是她變賣了自己的嫁妝,執意赴日本求學。

因為此時的秋瑾已經深刻地認識到,想要改變國家的命運,就必須經歷一場場革命。

“就算是要犧牲流血我也要當第一人。”

遠赴日本求學前,秋瑾便已經做好了為革命犧牲的覺悟。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在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

秋瑾在日本留學期間,結識了周樹人、陶成章等有志之士。

1905年,在日本受到先進思想影響的秋瑾,毅然決然地參加光復會投身革命。

秋瑾作為為數不多的女革命者,深知在革命過程中,喚醒女性覺悟非常重要。

因此秋瑾積極推動女權及女學思想,成為了提出女權思想的先驅者。

可是秋瑾在日本的求學之路並不順遂,在日本頒佈了《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後,她憤而回國。

1906年,秋瑾從日本回到中國。

此時丈夫王延均已經官至二品,為了與丈夫劃清界限,秋瑾選擇來到了上海。

回到祖國後,秋瑾便積極投身在革命事業中,

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將廣大的女性同胞從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

秋瑾積極聯合有志之士,先後在上海、浙江等地興辦公學,創辦女校。

她將一腔赤誠的愛國之心,全部放在瞭解放婦女思想,拯救國家於危難的革命事業中。

1906年,為了創辦女報,秋瑾不惜回到家鄉向公公王黼臣借了一大筆錢。

在順利向公公借到錢後,為了不牽連到自己的夫家,秋瑾第二天便登報申明與王延均斷絕關係。

1907年1月14日,由秋瑾一手創辦的《中國女報》正式創刊。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創辦的《中國女報》

秋瑾在《中國女報》中,大肆提倡女權主義和革命思想。

並提出了“

開通風氣,提倡女學,聯感情,結團體,併為他日創設中國婦人協會之基礎

”的創刊宗旨。

秋瑾大力創辦女學女報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今後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推動女性思想覺醒,解放民族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礎。

英勇就義兒女成才

1907年7月,秋瑾與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錫麟等人暗中策劃了一場起義。

但是由於行動事先敗露,徐錫麟被捕後慘遭迫害。

得知訊息的秋瑾原本可以提早避難,但是為了掩護他人,最終秋瑾選擇留了下來。

1907年7月15日,年僅32歲的秋瑾,抱著為革命赴死的決心,在紹興古軒亭口英勇就義。

秋瑾就義時,被定為了“謀逆罪”。

因此怕受牽連的孃家和婆家人,竟然無人趕去替她收屍。

最後還是秋瑾在北京結識的舊友吳芝瑛,不忍看到秋瑾暴斃街頭。

因此偷偷前往紹興,將她的屍骨運往城外臥龍山的西北麓安葬。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英勇就義

秋瑾就義後,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她的遺骨共被遷移了11次之多。

辛亥革命勝利後,秋瑾的遺骨才被遷至丈夫王延均曾讀書的嶽麓書院後山。

得知秋瑾的死訊後,孫中山先生曾言:

“為推翻專制、建立共和,秋瑾烈士於光復事業,功莫大焉!”

秋瑾為革命赴死後,王延均便辭官帶著兒女回到了湘潭老家。

王延均回到老家後,終日鬱鬱寡歡,最終在兩年後也抑鬱而終。

他辭世時不到30歲,只留下了9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

在秋瑾和王延均相繼離世後,他們的一雙兒女由生前的好友撫養長大。

深受母親秋瑾的影響,兒子王沅德和女兒王燦芝都成為了國家的有用之才。

王沅德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正風大學,畢業後經商成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王沅德成為湘潭地區的首富後,他也不忘報效國家。

他主動將家中的私產捐給國家,還出資興辦學校,救濟災民,成為名震一時的商人。

“鑑湖女俠”秋瑾:死後遺骸被轉移11次,留下兩名子女如今怎樣?

秋瑾雕像

女兒王燦芝更是承襲了母親的“俠女風範”,自幼不愛女工偏好習武。

成年後,王燦芝前往美國學習飛機制造及飛行知識,成為了我國首位女飛行員。

秋瑾雖然為革命獻身了,但是她的兒子和女兒卻繼承了她的遺志,始終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

秋瑾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她用身先士卒的精神,喚醒了舊社會廣大女性同胞的覺醒。

她的女權與女學思想,也成為了中國婦女解放思潮的核心精髓。

秋瑾終其一生,都在為宣揚女權思想而奔走,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她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她的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