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梁超‖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2022-11-29由 西域戎峰 發表于 歷史

梁超‖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梁超‖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

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作者‖梁超

眾所周知,這商鞅的確是秦孝公的兒子贏駟秦惠王殺的,但仔細想想,又覺這或許是秦孝公生前預先策劃好的棋局,為何?

話說當年秦孝公在去世前,曾想傳位於商鞅。這件事在《戰國策》中有記載:“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現在看,秦孝公這個做法是非常反常的。縱觀歷史,由於親緣的先天原因,每個帝王都只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連傳位給自己的兄弟都不太願意,更別說傳位給旁人了。

就算在堯舜禪讓時期,從堯舜的本心來講,他們也是想傳位給自己兒子的,只不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必須有賢能的人主持政局,才能讓自己的部落存活下來,所以才會有禪讓一說。

而當時的秦國己呈強國之勢,秦孝公也非昏君,加上其子也非無能之人,所以,我覺得這或許是秦孝公怕將來其子駕馭不住商鞅,才預先用法試探之舉,而並非真想傳位與商君。

試想,當年商鞅變法後,已經在國內建立了自己巨大的威信和勢力,秦孝公或許擔心自己去世後,商鞅會利用自個勢力做大,無人駕馭,於是先用傳位一事試探商鞅態度,商君若有其意,說不定秦孝公當場就會找藉口殺了他。

另外,商鞅制定了嚴酷的法律,並嚴格執行其法令,依靠法令的高壓嚴苛政治,不但讓全秦國的老百姓都怕他,連秦國的王公貴族都些怕他。包括太子及家人,他也曾用其法在他及伯父贏度虔身上。

可以說,這樣一個人,在秦孝公去世後,他若要做大為君,的確是很容易,因此,秦孝公才有主動讓位商鞅之舉。

當然了,商鞅是肯定不敢接受的,若商鞅不接受,這就相當於給商鞅下了一個套,意思是我已經想傳過位給你,可你不要,那以後你就別想再從我子孫手中奪位了。

還有,就是秦孝公想把商鞅和秦惠王的矛盾激化。商鞅曾經因為嚴格執法,得罪了當時的太子,現在秦孝公再提出想把國君之位傳給商鞅,這樣,會讓秦惠王和商鞅的矛盾變得更大,更不好調和,那秦惠王上臺後,一定就會首先收拾商鞅及其勢力。

再有,就是秦孝公或許想把秦國變法改革產生的怨氣和不滿全部推給商鞅,讓其當替罪羊,為兒子以後執政掃平障礙。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改革,既有紅利,同時也會產生矛盾,產生很多怨氣。

商鞅變法,既讓秦國富裕、強盛起來,但同時也因此而造成了很大的怨氣,尤其是讓自己的利益被割讓的王公貴族很不滿。

而這個怨氣,秦廷必須要找一個人來擔罪。對於秦孝公來說,他自然不願意把怨氣堆在自己兒子頭上,因此就只能推在商鞅頭上。所以說,商鞅之死也可能是秦孝公提前布的局,挖的坑。

另外,商鞅慘死也的確是他自找的。

試想一下,當年商鞅在受到秦孝公重用後,本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對於自己所施行的律法十分鐵面無私,也不帶有一絲偏頗,甚至不管觸犯刑法的物件是誰均一事同人,而這種態度就是商鞅後來被誣告而死的直接原因之一。

秦孝公的兒子贏駟當太子的時候,曾經觸犯過律法,而當時正處於律法施行困難重重的狀態,所以商鞅為了讓律法施行順利就拿贏駟當了第一個開刀物件。

由於贏駟的太子身份加上只有4~5歲的年紀,所以,受罰物件換成贏駟的老師和監護人代為受過。

後當贏駟因手刃佃農又犯秦法時,商鞅不知變通,又劓刑了太子監護人其伯父贏虔。

這一做法引起了贏駟的極大不滿,並暗暗記恨於心。而到了贏駟即位時秦國的法治建設己基本完成。

而此時的商鞅和秦惠文王己形成了秦國統治的兩大集團,而在君主制下只能有一個人存在,所以,這時商鞅只能死,而且是慘死才可能確保贏駟執政順利。

結論是:

凡事有因必有果,商鞅慘死既有秦孝公佈局挖坑之因,也有自己執法太過嚴苛,又不知變通之因,故其慘死也是因他自己種下的苦果所造成的,教訓十分慘痛而深刻。

圖片提供:梁 超 楊國棟

梁超‖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梁超‖話說大秦帝國那些事(二十九)商鞅慘死乃咎由自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