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何封建王朝歷代皇帝皇宮都要設太監,有何作用?

2022-11-29由 訪談文史 發表于 歷史

太監本為官名,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隋、唐有大監,“大”也寫作“太”,與閹宦無關。宋、元官署以“大監”為主官者不少,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古代宮廷裡受過宮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太監”一詞的出現,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才被稱為“太監。清代人們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為宦官代名詞了。

皇宮內院都是除了皇帝,王子和維護皇宮安全的侍衛外全部是妃子,丫鬟。

皇家的人那麼嬌貴,當然要讓人伺候,光有丫鬟當然不行,重活累活都幹不好,半夜抬著裹著棉被的妃子到皇帝的寢宮,只能男人來幹,正常男人誰hold住?

太監正常來說都是皇帝身邊打雜,目不識丁的僕役,除了明朝,有名的太監不過是唐朝的高力士,清朝的李蓮英,高力士貴為大將軍,布衣李白醉酒,還敢讓他脫靴,這些太監的地位可見一斑。

明朝盛產權勢太監,起因是老朱家不信任官員,不願與官員分權,扯了丞相職位,重要事情都自己來,朱元璋是勞模,可以這麼弄,他的後代們可不是都有這個覺悟,自己幹不了,又不能讓大臣決策,怎麼辦?只能讓親信的太監幫忙;太監沒文化怎麼辦?沒關係,設個學堂教他們讀書,明明只是替皇帝分憂的掌印/秉筆太監在皇帝看不見的角落裡,幾乎成為皇帝分身,隻手遮天。

古代太監是一種職業,不像大部分人心中所想,古代想做太監一職的人非常多以至於國家政府不得不釋出政策嚴格限制男子閹割。

比如清政府,就非常重視民間閹割的管理,為此還出臺了閹割的資格,規定稱:一家有五個兒子以上的,可以允許有一個割掉,但必須要報給官方備案(原話:民間有四五子以上之家,擁有資格之家將淨身之事報官方備案)。

由於民間閹割發生的事故太多,而且閹割無節制,所以朝廷開始禁止民間閹割,把閹割權收回官方。

順治三年,朝廷規定,如果發現誰誰誰私自找別人閹割,動手術的人判死刑,被割的人也要判死刑,全家人發配到邊疆充軍。鄰居如果知道實情不舉報的,一併治罪!(原話:凡有私自淨身者,本身及手術之人處斬,全家發邊遠之地充軍。兩鄰及歇家不予以舉發,一併治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