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百萬大裁軍人武部劃歸地方,10年後重新穿上軍裝

2022-11-28由 基建工程貓 發表于 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為統一領導和管理民兵工作,併為實行義務兵役制打好基礎,自1950年6月起,從中央軍委至地方區政府一級,曾設立人民武裝部。後幾經易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武裝部分別改稱動員部、處、科。1954年6月,縣人民武裝部改稱兵役局。1958年4月,撤銷兵役局,恢復人民武裝部。1961年起,在人民公社、大中型廠礦、大專院校等也設立人民武裝部,屬地方建制,配備專職人民武裝幹部。人民武裝部在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和組織人民群眾參加游擊戰,為配合和支援主力部隊作戰,鞏固和擴大革命根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為搞好民兵、預備役建設,做好兵役工作,密切軍隊與地方關係,增強軍民團結,完成戰備、治安任務等,作出了重大貢獻。

1985年百萬大裁軍,人武部劃歸為地方建制。雖然任務職責沒有變化,但是體制發生了變化。人武部屬於軍地共同領導,屬於軍隊建制時,以軍隊領導為主,軍隊部署的工作,必須無條件完成。劃歸地方建制後,則是以地方領導為主,縣裡分配的任務不能有絲毫懈怠。人武部交歸地方後,幹部的使用權和任命權均在地方,不少人武部幹部到地方任職,有的做了縣委副書記,有的當了副縣長,還有的當了書記、縣長,主任、局長。

百萬大裁軍人武部劃歸地方,10年後重新穿上軍裝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幹部調入人武部工作,其中有的新任武裝幹部沒當過一天兵,不能馬上適應軍事工作。有的地方給人武部安排的非武裝工作過多,影響了本職工作完成。雖然各省軍區、軍分割槽不斷強調,人武部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抓民兵預備役建設。但是人武部已經是縣裡編制的一個部門,它的“戶口”在地方,不在軍隊;它的婆家是地方,軍隊只是它的“孃家”。

面對軍地兩個“婆婆”,縣人武部在實際工作中是有難處的。特別是縣裡和軍分割槽同時對他們下達任務,在完成任務的時限上產生矛盾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優先完成縣裡交給的任務。他們常常會無可奈何地說,“端誰家的碗,吃誰家的飯,做誰家的事”。

百萬大裁軍人武部劃歸地方,10年後重新穿上軍裝

對此,從總部到兩級軍區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經過那麼多年徘徊,中央終於下大決心,將2萬多人武幹部收回軍隊建制。這是非常英明的決策。

1996年3月,軍分割槽所屬人武幹部,按幹部管理許可權,重新進行任命,授予相應的軍銜。人武部轉換供給關係,明確部隊番號,更換印章。從4月1日起,全國2000多個縣人武部,順利收歸軍隊建制。

百萬大裁軍人武部劃歸地方,10年後重新穿上軍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