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2022-11-21由 彧蔚 發表于 歷史

近日,央視軍事頻道報道我軍某陸航直10飛行旅裝備服役進展時,也同時公開了一個堪稱直10身上最大的秘密就是,相比於全球熟悉的阿帕奇、米24、米28、石茶隼等武裝直升機,普遍都是前座武器操作手、後座飛行員佈局不同的是,直10的前後座人員佈局竟然完全相反,

前座是駕駛飛行員、後座才是武器操作員。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傳統武裝直升機為何普遍都是前座武器操作、後座飛行員佈局:

全球第一款專業武裝直升機,就是美國應用在越南戰爭中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相比傳統直升機加裝火力的兼顧平臺而言,專業的武器直升機採用串列機艙佈置和額外的裝甲防護後,也使得其戰場生存能力更強。而AH-1作為全球第一架專業武裝直升機,在串列座艙的佈局上,從一開始就設定了前座是武器操作手、後面是飛行員,當然前後座都有駕駛飛行功能。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從直升機飛行駕駛角度來說,專業的武裝直升機要完成超低空飛行,來躲避地面防空武器的打擊,

理論和實際情況中前座飛行視野更佳,讓前座飛行員駕駛直升機完成超低空飛行,才是最合理的佈置方式。

但現實情況卻是武裝直升機要想完成地面攻擊任務,在發射導彈或者開炮之前,首先要能夠瞄準並鎖定目標、才能開火,同時早期的導彈從發射到擊中預定目標的整個過程中,

武器操作手需要全程盯緊目標、直到擊中目標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但受限於早期潛望鏡結構的瞄準系統技術較為落後原因限制,將觀瞄系統佈置在視野更開闊的機頭後,碩大的觀瞄裝置會侵佔本就內部空間狹小的前座艙空間,而且光學折射效果也會因為距離過長而產生模糊不清等缺點,

所以為了讓武器操作手能夠獲得更佳的視野觀瞄範圍,只能將武器操作手放置在前艙、飛行員被迫反到後艙。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到後面隨著美蘇的武裝直升機經過了幾輪升級更新,特別是火控觀瞄系統早已從之前的機械式升級為更先進的光電瞄準系統,不再受到傳輸距離等影響,放在前座、後座都可以。但

為了不影響武裝直升機的作戰經驗和駕駛習慣,前座武器操作手、後座飛行員的駕駛模式也就沒有改變,一直流傳了下來

,所以時至今日包括阿帕奇、米-24、米28等專業武裝直升機的武器操作手仍然在前座。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直-10前後座艙為何相反佈局:

前面也說過,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際情況中,

更靠近機頭的前座艙肯定觀察視野要比後座好得多,特別是對於需要超低空飛行、甚至空中機動的專業武裝直升機而言尤為重要

。但美蘇等國武裝直升機發展中,雖然裝備的觀瞄系統已經升級成可以前後座隨便佈置的光電瞄準系統,但直升機駕駛模式駕駛習慣這些難以輕易改變,畢竟作戰經驗也是影響戰爭勝敗的一大關鍵。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我國的專業武裝直升機發展得較晚,作為第一款專業武裝直升機的直-10,是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研發,直到2010年才批次裝備服役。所以有著後發優勢的直-10,在航電系統方面也得益於我國的基礎優勢,使用了先進的光電傳輸裝置,整個航電系統全部採用傳輸頻寬大、訊號靈敏的資料匯流排模式,

同時也用更先進的頭盔瞄準系統取代了之前,觀察視野有限的光電瞄準顯示屏,飛行員頭部轉到哪個方向、機頭的瞄準系統就能實時觀察到哪個方向,

這樣武器操作手在後面也不影響其觀瞄和武器發射。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而前座的飛行員也得益於其視野的更加開闊,以及新型全息頭盔系統的加持,反而能夠駕駛直-10完成更多的超機動飛行和超低空飛行動作。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特立獨行的卡50、卡52並列座艙:

美國率先將武裝直升機的前後座設定為前座武器操作手、後座飛行員後,雖然蘇聯一開始也在其第一款武裝直升機米24武裝直升機上採用這一設計,但前面也說過串列座艙的後座視野相比前座差得多。所以為了同時滿足飛行員的視野開闊駕駛、以及武器操作手的武器瞄準視野操作,卡莫夫設計局在其卡52直升機上特立獨行採用了並列座艙設計。

全球武裝直升機中,為啥只有武直10是飛行員在前、武器手在後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