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史上的"五胡"後來都去了哪裡

2022-11-20由 強詞說歷史 發表于 歷史

五胡指的是中國古代匈奴、鮮卑、羌族、羯族和氐族五個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都屬於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們最大的特點是善於騎射、能征善戰,歷史上前後成立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夏、成漢十六個政權。

可這些曾經稱霸天下的少數民族,現在除了羌族還存在之外,其它四個民族都消失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民族融合使然。

一、匈奴。匈奴的勢力興起於春秋戰國時期。匈奴騎兵非常強悍,來無影去無蹤,北方各國深受其擾,戰國時期韓、趙、燕三國修長城,抵禦匈奴人的騷擾。秦朝統一全國後,將三國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向西向東擴充套件,這就是著名的秦長城。漢武帝時期,國庫充實、戰馬眾多、士兵訓練有素,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大漠,徹底打敗了匈奴,匈奴人逃亡蒙古高原。東漢末年,蒙古大草原發生嚴重的旱災,草木枯萎,匈奴陷入困境,分裂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兩部,南匈奴歸附東漢,而北匈奴西遷到東歐一帶去了。

歷史上的

霍去病

後來,匈奴人劉淵統一了南匈奴,他自稱是劉邦的後裔,自立為王,定國號為“漢”,不久,劉淵的侄子劉曜奪取政權,改國號為“趙”,這就是歷史上的前趙。公元329年,前趙滅亡,匈奴人的鼎盛期結束了,匈奴人開始遷入漢人居住地,與漢人雜居並從事農業生產,數百年後,他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漢人。

二、氐族。氐族先後建立過成漢、前秦、後涼等幾個政權,其中只有前秦算有點實力。公元351年,前秦皇帝苻堅統一黃河以北地區,與南方的東晉形成對峙。公元383年,野心勃勃地苻堅帶領百萬大軍,從首都長安出發攻打東晉,兩軍發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戰”。當時苻堅率領著百萬軍隊,號稱“投鞭於江、足斷其流”,但秦軍內部各懷鬼胎、同床異夢,其中漢人想著找機會幫助漢家的東晉;羌族等少數民族想著氐族被削弱,自己好從中漁利。而東晉只有8萬軍隊,卻訓練有素、意志堅定,在謝石、謝玄的卓越指揮下,晉軍以少勝多、以逸待勞。最終苻堅慘敗,倉皇逃跑,今天我們說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是在苻堅逃跑途中發生的事情。

歷史上的

淝水之戰態勢圖

三、羌族。淝水之戰後,前秦苻堅的部將羌族人姚萇,公元386年奪取政權,建立了後秦,定都長安,統治的現在的陝西、甘肅、河南等地方,後秦政績平平,後來被東晉打敗,退出中原地區。羌族並沒有消失,他們的後人還建立了西夏,今天的羌族,生活在四川阿壩羌族自治州、綿竹等地。

四.羯族。公元319年,羯族的大將軍石勒自立為王,經過十年的征討,最終消滅了匈奴人建立的前趙,石勒稱帝,建立了後趙。後趙曾經擁有山東、陝西、江蘇、安徽、遼寧、湖北、甘肅等地,盛極一時。石勒鑑於國內民族眾多;漢人先進,其他少數民族比較落後,石勒採取了“胡漢分治”的方式,將漢人和胡人分開治理。這不是一個平等的民族政策,漢人的權益被剝奪,漢人要承擔更高的賦稅和更多的徭役。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激化了。

五、鮮卑族。公元439年,鮮卑族人拓跋燾結束了北方紛亂的局面,建立北魏,這便是歷史上北朝的開始。49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繼位後,便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漢化政策,包括遷都洛陽、穿漢服、寫漢字、說漢語、改漢姓、與漢人通婚。以改漢姓為例,北魏孝文帝本人的“拓跋宏”改成了“元宏”,其他鮮卑族人都一一改成了周、賀、劉、苟、梁、寇、於、路、羅等漢姓,所以有人說,今天所謂的北方漢族,大多數是由少數民族融合而來的。

歷史上的

北魏孝文帝元宏

歷史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民族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民族融合促進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共同發展,是應該肯定的。所以,現在如果你說你是最原始、最純正的漢族人,建議你先考證一下再下結論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