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2022-09-21由 老中醫說甲乳 發表于 歷史

水是百藥之祖,口渴了煮飯了喝中藥了,哪一樣不需要水,但水也是萬病之源,水多了會使人體裝不下,變成溼氣或飲邪,生諸病。

比如《金匱要略》說,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心下支飲,是指喝水後,水不走胃腸,反而停積於心下,支於胸膈之間,就像樹葉兒掛在樹枝上不上下不下,成了飲邪。

飲邪停於胸膈,不僅擋了脾胃清陽之氣往上走的道,也使心火不能下行。一個該升不升,一個該降卻升,於是頭目就成了受苦地,令人苦冒眩。

什麼是冒眩呢?

有個詞叫眼冒黑花,這其實就是心下支飲的一種表現。冒,冒黑花。眩,眩暈。所以冒眩,是指眼前似有黑霧遮障,看事看物都暈頭轉向,模糊不清,頭腦昏昏。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怎麼辦呢?澤瀉湯主之。

澤瀉湯,兩味中藥:

大量澤瀉清補,少量白朮溫補

澤瀉,為植物澤瀉的乾燥根。所謂澤,說明它是一種水生植物,花葉挺出水外,根得水之浸潤,既能以水制水,又能補充水份。

而人體腎主水,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所以澤瀉的主要任務,就是澤腎水之不足,瀉膀胱之有餘。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腎水不足,會致心火不降,澤瀉之甘寒淡滲,既助心火降入腎中,又杜絕水飲蓄於膀胱,霸了位置,給胸膈的水飲下行留出空間。

白朮甘苦而溫,是補土的妙藥,土能固堤,鉗制住水飲,讓其正常流動,獲得兩個主要效果:

其一,飲邪去了,脾之清陽迴歸,正常升往頭目。

其二,讓澤瀉瀉下去的水飲不會留戀反覆。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兩味的搭配,也合醫家之理:

用補藥,必兼瀉邪,才能避其滋膩,邪去則補藥之補更為顯著。

本方兩味藥,除了白朮自帶既補又利的體質,澤瀉之瀉邪,也能助白朮之補脾效果更顯,助清陽升清。

而澤瀉之澤腎之不足,瀉膀胱之有餘,亦有養五臟,補虛損之妙。

所以澤瀉亦屬補藥類,不過屬於清補,與白朮之溫補配,相得益彰,讓心下的水飲降下來,眼目清亮不發黑,頭腦清醒。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那麼澤瀉湯是怎麼配搭與服用的呢?

澤瀉,白朮。水煎分兩次服用。

因有水飲故,澤瀉湯針對的是舌體肥大,顯示出水飲充塞之象。小便不利也可因本症而起。所以本方並不僅僅用治眩暈,凡水飲內停,清陽不升,清竅矇蔽的症候,

比如頭痛,耳鳴,鼻塞,青光眼,飛蚊症,夜盲症,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硬化腹水,脂肪肝,糖尿病,習慣性便秘等,皆可用澤瀉湯加味或變數而治。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較有名的是五苓散,這是漢代仲景大師所創著名利水方,由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組成

用以治氣化不利所致水腫腫滿相關症候,涉及到多種病症,能看出五苓散澤瀉的用量依然大於白朮。

澤瀉湯,僅兩味中藥,滲溼燥溼,可治頭痛、耳鳴、視物模糊

另有金元名醫張元素《保命集》

白朮散

,治腹部脹大水腫,以白朮、澤瀉相等的用量,製作為細末,茯苓湯調下。

或者兩味均增大用量,加蜂蜜製作成綠豆大的丸劑 ,每次服三十丸。而腹部脹大,可與肝硬化腹水相關。

提醒提醒:

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