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淺談宗教之間區別

2022-04-08由 新理家務事 發表于 歷史

世界各大宗教之間什麼區別?

淺談宗教之間區別

https://www。ixigua。com/pseries/6796073016833868292_6783121927385907720/?logTag=palWd1A-9xQ_bpC3N2xD8

“張口便錯,動念即乖”,無形無相的東西本來就不可描述,要讓人知道,走進來,又必須得說,必須藉助文字語言的方式,所以,沒辦法。知道一切都是頭腦的問題,可是又只能藉助頭腦能理解的文字與語言做為載體去形容那個不能用文字語言形容的東西,又不具備形象的東西就會出現各種樣的操作。而這個東西又在時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世界。

每一種方法都會可能落在一邊(頭腦程式認知理解消化的過程人人不同),也就是說有成為問題的潛在可能。教義,在當時,針對當時人的理解能力,思想特點是有效的,有力的,隨著物化越來越深,體悟能力的變化,所以,教義也會跟著變化。這個過程中,能夠理解,有所體會的,就會堅持原有教義(壓根不用變),另外就會形成新的教義,而新教義本身,是否契合了“道”,也就是說是基於自然平衡而生的,或者是契合了“頭腦”的,基於需要而生的,這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說孔子的學說,三千弟子,成就不凡的有80人,這80人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理解深度和體悟程度不能說完全是孔子的程度,而這80人將再傳播下去的時候理解的人還是會有偏差的,時間久了,出現了教條,你不用想,你照做就行(中間環節缺失理解不了),逐漸成了僵化的禁錮思想的規矩了,比如說這時候,有人體悟到了然後針對當時的僵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今天讀起來好像就有點難以理解,“滅人性,存天理”實際上也是讓人順應自然,臣服於道的表達,用頭腦去理解,會覺得簡直不可理喻,這思想的存在簡直泯滅人性。。。。其實角度不同,說的不是同一個事。

伊斯蘭的本意是“順從”,阿卜杜拉意思為“神的僕人”,而《古蘭經》是世界之先便已存在,後由天使加百列啟示穆罕默德留給世人,《道德經》更直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何其相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對待萬物,不論是草是狗,是植物動物,天地的態度是一樣的,聖人合乎天地之道,對待百姓,也是如此,公平公正的,無遠近,無親疏。順從,按現在靈脩的話就是“臣服”,逆天而行,種種痛苦就來了,臣服於天地大道而活。阿卜杜拉意思是臣服的人,對應著我們文化體系中的“聖人”。

對“道”的體悟不同,順天行的方式方法不同,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體系不同思維方式的人不同,形成了解決方案不同,思維做作,變化的不同,造成問題的不同,教義有所不同,但根源,從未變化。

道家主張一切都是這個規律的產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不是一個上帝創造了宇宙,而是道,聽起來更像是“規律”而非“主宰”,所以,我們呈現出來的好像沒有信仰,其實信仰天,信仰道,所以才會有“王候將相寧有種乎”,“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因道無遠近,無親疏才會發展出的文化特點,而與擬人化後的“神”形成的發展出來的文化特點不同,這就是教義帶來的問題,是解決方案還是問題,是變化中的,既然打破平衡就會製造問題,“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妄必須加以調整才會形成今天的順從的特點,而這個順從的特點又製造了新的問題。。。你說誰是對誰是錯?

到今天成了有神論,無神論的稱呼方法,本源並無不同,只是我們的文化更偏重一點自然,包容,兼收幷蓄,沒有爭鬥的東西,只有合道與否,只有平衡法則。

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