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羅馬(2)戰士的勝利

2022-04-01由 人生大搏擊 發表于 歷史

在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羅馬是受攻擊的一方。但是這個情況隨後就發生了逆轉。公元前200年,也就是這場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羅馬人就馬不停蹄地攻向希臘城邦馬其頓。這並不是羅馬歷史上第一次主動發起戰爭,但卻是第一次不以土地為目標的大型戰爭。

馬其頓是希臘諸城邦中最強大的一個。縱橫歐亞的亞歷山大大帝就出自馬其頓。羅馬人知道自己不太可能把馬其頓完全兼併成為殖民地。但是他們透過戰爭脅迫馬其頓繳納了一大筆賠款,並且獲得了希臘各個城邦的臣服。隨後他們又以希臘為跳板,成功進擊敘利亞。在這些遠離本土的戰爭中,掠奪戰利品是羅馬人的主要收穫。

羅馬(2)戰士的勝利

除了壓榨賠款和戰場繳獲,羅馬人很少有其它打算。他們對商人的角色毫無興趣。早在與迦太基決裂之前,當時還比較弱小的羅馬就曾向迦太基保證,承認北非為迦太基的貿易壟斷地,放棄在那裡經商的權力。經過兩次迦太基戰爭後,雙方的強弱形勢已經完全逆轉,但是羅馬仍然禁止自己的公民經營通向北非的商路。甚至在完全消滅迦太基之後,他們還是沒有設立北非商路。即使是羅馬人自己在北非活動所需的物資補給,也都被委託給一箇中立城市來經營。

同樣地,羅馬透過不斷的戰爭,逐漸征服了整個希臘,但是他們始終沒有在這裡設定自己的殖民地。他們還是選擇了一箇中立港口,將其作為所有民族的自由港,然後十分安心地在這裡採購其陸軍和海軍所需的全部補給。

也許是透過戰爭發財實在是太快太方便了,羅馬人甚至對收稅都沒有興趣。在帝國時代之前,羅馬行省根本沒有稅收官員。各地的稅收都是以“包稅制”的形式來進行的。羅馬城的大地主是總包商。他們會預先向羅馬國庫支付一筆稅款,以換取收稅的權力。然後由他們負責在各地收稅,實際收得的稅款與預支稅款之間的差額就是總包商的收益。稅收當地的資產階級通常會擔當第2層分包,下面可能還會有第3層乃至第4層。當然,每一層都會力保自己的收入大於承包的標額。羅馬城的大地主們一直在利用這種隱蔽的方式侵吞國家利益。

羅馬(2)戰士的勝利

與兩次迦太基戰爭相比,羅馬在希臘和亞洲進行的那些戰爭算不上激烈,持續時間也短得多。掠奪式戰爭就像一場旋風,對社會基礎的破壞不大。但是沒有打爛,也就無法融合。所以從長遠歷史程序看,這些地方羅馬化的程度也比較低。500年後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個國家。其中西羅馬帝國的疆域,基本上就是羅馬在兩次迦太基戰爭中確立的勢力範圍。而在羅馬的影響力抽離之後,東羅馬帝國也很快分裂成原本就獨立的希臘、敘利亞和埃及3個部分。

古代的通訊手段不發達,如果要參加元老院議政,元老本人必須住在羅馬城。這在早期羅馬並不是什麼問題。但是當羅馬擴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大帝國後,元老院的構成就變得有趣起來。據統計,有相當比例的元老出身於高盧和西班牙等西部行省。這說明羅馬移民在那裡經營得比較好,而且發了財之後願意回到羅馬城。相比之下,來自希臘、敘利亞等東部省份元老就少得多。而以富庶著稱的埃及,終羅馬之治,都沒有出過一個元老。

羅馬(2)戰士的勝利

公元前146年,希臘和北非的兩大富饒城市,科林斯和迦太基城被徹底毀滅。這是羅馬人掠奪行為的最高峰。雖然他們總能找到戰爭的藉口,但是這種暴虐的行為還是引起了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恐慌。羅馬人也開始意識到,所有的城市都已經臣服,羅馬勢力範圍之內已經沒有合適的掠奪物件了。當然,在更遠的地方還有埃及、波斯和印度。羅馬人知道這些富饒之地的存在,不過當時他們還沒有那麼大的雄心。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羅馬戰士不得不選擇解甲歸田。

可是,在長達數十年的戰爭期間,土地已經被瓜分殆盡,主要落入了大地主的名下。進則無城可劫,退亦無地可耕。大量無業遊民便在城裡搞起了政治運動。公元前133年,提比略·格拉古透過部落會議當選保民官。他提出,要清算曆史上未分配的戰利品土地。它們在名義上屬於國家,但是實際上被大地主佔用。他要求把這些土地收回,轉而分配給無地的市民。此外還要設定地主擁有土地的面積上限,等等。

羅馬的共和制,是從幾百年前小國寡民時期流傳下來的。可是這次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如此重大,以至於很難在原有機制的框架內,透過協商完成。所以發生了一系列事變。

首先是身為保民官的提比略·格拉古突破法律,廢除了另一名保民官的權力。然後他又為了力保自己的提案落實,強行連任保民官。最後,他又發動他的支持者走上街頭,與元老院的支持者對抗。事件最終演變成流血衝突,提比略·格拉古被殺。此後,他的弟弟蓋約·格拉古再次沿著他哥哥的改革路線前行。蓋約做了大量鋪墊工作,精心修改了提案,但仍然被元老院拒絕。絕望的無產者發動起義,旋即被鎮壓,數千人死亡。

格拉古兄弟的改革失敗之後,相關議題只好被擱置下來。但是無產者與大地主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緩解。羅馬軍團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進入低潮。公元前111年在北非爆發的小規模叛亂,竟然與羅馬周旋了6年才被平定。

羅馬(2)戰士的勝利

迦太基古城遺蹟

公元前104年,高盧發生大規模叛亂,而當時羅馬在西班牙和希臘都還有戰事。事實上,雖然羅馬軍團的戰鬥力在地中海諸文明中首屈一指,但是高盧的蠻族始終是他們的心腹大患。畢竟在並不遙遠的公元前4世紀,這些蠻族就曾經攻佔並焚燬羅馬城。在急迫的軍事壓力下,執政官馬略開始了新一輪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是以保民官的身份發起的。保民官是由部落會議選舉的,主要代表平民。反對力量則主要來自大地主把持的元老院。而馬略的身份是執政官,執政官是由元老院選舉的。所以讓馬略來發動改革,說明大地主們已經準備好讓步了。

馬略改革的主要內容是3條:首先他迴避了複雜的歷史問題,把改革的矛頭直指當前問題的核心:要打勝仗。其次他承諾給士兵分配土地,但是必須服役滿16年才有資格,眼下的戰爭報酬以軍餉的形式支付。最後他還擴大募兵範圍。原來的羅馬士兵都是自備裝備的,有錢的當騎兵,沒錢的當步兵。現在那些置辦不起裝備的無產者,也可以參軍,由國家給他們供給裝備。

蠻族很快就被擊退了,老兵們也參與瓜分了高盧的土地。但是卻由此引發了更大的震動。原本羅馬城的公民權只是一項參政資格,與戰利品的分配無關。現在羅馬城公民可以參與土地分配,令那些與他們並肩作戰的其它義大利公民大為眼紅,為此還爆發了同盟戰爭。公元前88年,羅馬人被迫把羅馬公民權賦予所有義大利人,讓他們在退役後可以平等參與土地分配。從政治上看,這是羅馬公民權的一次大規模稀釋。城邦認同感不得不屈從於軍隊組織。

羅馬(2)戰士的勝利

利益所至,不僅戰士們群情激憤,將領們也按捺不住了。公元前88年,小亞細亞發生叛亂。在羅馬人看來,能夠到富庶的東方作戰,簡直是天賜財源。按照習俗,應該由當時的2位執政官,馬略和蘇拉抽籤,隨機決定誰來領導這次戰爭。結果馬略在抽籤中失意。但是他作為軍事改革的始作俑者,自然想要喝到第一口湯。他透過政治運作,要求蘇拉把軍權轉交給他。蘇拉則一不做,二不休,發動自己的軍隊攻入羅馬城。他們嚇跑了馬略,處死了他的政治盟友,然後才開赴小亞細亞。這是羅馬歷史上的第一次軍事內訌。

5年後,蘇拉的軍隊凱旋歸來,羅馬城卻被恐怖籠罩。當初馬略想把公民軍隊變成國家軍隊,但是事實上它卻變成了將領的私人軍隊。蘇拉在羅馬城中進行大規模的政治清洗,最多的一次就處決了7000人。他成為了羅馬歷史上第一個事實上的終身獨裁官。因為直到死前幾個月,他才從權力的寶座上隱退。

蘇拉死後,羅馬境內戰亂四起。他身前手下的幾員大將,龐培崛起於北非和西班牙,凱撒崛起於高盧,克拉蘇則透過鎮壓義大利本地的奴隸起義而壯大。羅馬進入了軍事巨頭分庭抗禮的時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