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高飛的戰鷹(五)“我們的身體與飛機,當與敵人同歸於盡!”

2022-03-31由 高飛的戰鷹 發表于 歷史

高飛的戰鷹(五)“我們的身體與飛機,當與敵人同歸於盡!”

1933年5月,經陳誠舉薦,蔣介石特選已為陸軍中將的周至柔赴歐美各國考察空軍教育,1934年回國後不久,改任中央航空學校上校校長,從此脫離了陸軍系統,開始空軍生涯。

在國民政府總統官邸餐廳,蔣介石正在與宋美齡用餐

蔣介石:“中央航校,人心不振,紀律鬆懈,學習質量更差,畢業出來的學員,不是空中雄鷹,而只是普通的飛機駕駛員。因此,我想另選能人,派他出國考察國外空軍,準備委以創辦中國空軍之重任。周至柔胸懷大志,勤奮好學,並且擅長英語,我想派他出國考察。你看如何?”

宋美齡:“周至柔我早有耳聞,或許可堪大任。”

蔣介石在辦公室對周至柔說:“這次派你去歐美諸國考察空軍,主要是把他們建立空軍、發展空軍、強大空軍的經驗學到手,回來以後,把我們的航校建設和空軍建設正規化起來,為吾國空防貢獻力量。”

周至柔:“謝校長培養,我絕不辜負校長期望。”

出國後周至柔苦學英語,先後赴德國、義大利考察了半年。後又到美國考察了數月,認真瞭解了各國航空建設和空軍訓練。在考察過程中,他堅持用英語與對方交談。他對隨從官員說:“若不能用英語交談,外國人就要低看我們三分。”

1934年4月周至柔回國,向蔣介石呈上考察報告和建設空軍計劃書。蔣介石滿意地微笑說:“周至柔真是我們浙江的才子啊。我現在任命你為中央航空學校的教育長,主持航校全面事項。”

周至柔:“是,校長。”

周至柔到任後,立即革新除弊,勵精圖治。

周至柔在就職儀式上發表了這樣的演說:

“同學們,大家聽過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這飛天神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騰飛之夢,這個傳說至今已有4000多年了。在人類嚮往追求航空、航天的漫長曆史探索中,古老的中華民族不僅是夢飛最早的民族,也是最先一展雙翅的國度。據《漢書·王莽傳》記載,公元19年,王莽廣募賢才,攻打匈奴。當時有一個青年稱自己能飛,能從空中偵察匈奴的行動,王莽聞聽,立刻召見了他,並讓他當面一試。於是那人‘取大鳥翮為兩翼,縛其雙臂,頭與身皆著羽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而墜。’

明代有個叫萬戶的人,製作了一個十分奇特的木架子,架子後面裝上47支當時最大的炮竹,然後將自己綁在架子前端的座椅上,叫人把47支炮竹同時點燃,他自己手持兩隻大扇子用力地扇動空氣,想借助炮竹定向爆破時產生的推力和扇子所鼓起的升力飛上天空。結局是十分慘烈的,隨著一聲巨響和濃煙滾起,勇敢的萬戶連同他的飛行器一同粉身碎骨了,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企圖乘火箭飛行的人。繼萬戶之後,清朝初年,蘇州出現了一個製造飛車的能工巧匠,他的名字叫徐正明,據《蘇州府志》記載,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經過數百次失敗的摸索,終於用重量輕、韌性好的竹篾製成了一架帶旋翼的飛車,飛車內設有機關,人坐椅上,以兩足擊板上下,機轉風旋,疾駛而去,離地尺餘可飛躍港汊。

外國最早製造的螺旋槳飛機,就是根據我們兒時玩具竹蜻蜓的原理製造的。現在我們落後了,不但不能製造飛機,連修理飛機也困難。

1909年9月旅美華僑馮如自制成功中國第一架飛機後,1911年飛機開始傳入中國。

1913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建立了第一個航空教練所。

1924年,廣州市東南的大沙頭,國民革命政府在孫中山先生“航空救國”思想的倡導下,在此創辦了第一所航空學校,名為‘廣東軍事飛機學校’,4架木製的寇蒂斯霍克飛機,零星購得的5加侖桶裝航空汽油,便是航校的全部裝置。

1925年6月瘦狗嶺戰役,廣東航校出動4架飛機,從大沙頭機場起飛,炸死滇軍叛敵師長趙成果,叛軍失去鬥志,兩萬餘人繳械投降。

9月,革命軍攻打陽江、離州、廉州等地,航校飛機皆凌空助陣,把軍閥鄧本殷部趕下大海,逃亡瓊州。

北伐戰爭中,以葉挺獨立團為先鋒的北伐軍殺聲正酣,天空中馬達隆隆,幾架標著“中山”機徽的飛機出現在戰場上空,炸彈投向軍閥吳佩孚的軍隊,敵軍措手不及,東逃西竄,哭聲震天。北伐軍士氣大振,一舉拿下汀泗橋、賀勝橋,消滅了吳佩孚主力。

假如我們沒有飛機,就要被人家欺侮,因此我們急迫要建立強大的空軍,增強國防力量,大家抱著航空救國的壯志,來到航校學習。

從前我們的航校空而不軍,人心不振、紀律鬆懈、學習質量差,畢業出來的學員不是空軍戰士,而是普通的飛行員。從今天開始,我們必須時刻記住:‘我是個軍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下級絕對服從上級。路上相遇時,下級要先敬禮。訓練和外出,一律著軍裝,紮好皮帶,扣好風紀扣,必須注意軍人儀表。學校每天要舉行升降旗儀式,實行早晚訓話制度。節假日要檢查內務,合格後方可外出。外出者由汽車接送,不按時歸隊者予以批評,屢教不改者給予處分,再犯者從嚴,直至開除。”

周至柔威而不怒,卻令出如山,會場鴉雀無聲。

“國家花在我們身上的銀元,堆起來比人還高,為的是希望我們可以在祖國的天空消滅一切來犯之敵,保衛祖國。我們只有用生命方能報答國家和人民對我們的希望,怕死,就不配當飛行員。

中央航空學校的教育方針是忠勇、精誠、德性、紀律。

今天是2月26日,是我們航校的紀念日。三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國主義派來20多架飛機,企圖把中國空軍扼殺在搖籃裡。石邦藩和趙明甫不畏強敵,視死如歸,以一敵十,最終一死一傷,他們永遠使我們學習的榜樣。現在,每個新入校的學員,都要到趙明甫的墓前宣誓。”

趙明甫墓前,石邦藩立在墓側。

只聽教官一聲“立正”,全校師生舉起右臂,緊握拳頭。

訓育主任包壽眉領喊:“我們的身體與飛機,當與敵人的飛機或軍艦同歸於盡!”

全校師生跟著高喊:“我們的身體與飛機,當與敵人的飛機或軍艦同歸於盡!”嘹亮的誓言響徹雲空,表現了中國空軍視死如歸的決心。

接著高唱《航校之歌》

得遂凌雲志,空際任迴旋。

報國懷壯志,正好乘風飛去。

長空萬里復我舊河山。

努力,努力!莫偷閒苟安,

民族興亡,責任待吾肩!

須具有犧牲精神,

憑展雙翼一沖天!

周至柔擔任中央航空學校教育長一職期間,十分重視航空教育,並著書立說。1936年4月,作為當時國防教育叢書的由南京正中書局出版的長達171頁的《國防與航空》一書,即是周至柔考察歐美等國航空事業回國後所作。他把在黃埔軍校的教學經驗與十幾年的實戰經驗結合起來,認為:空軍教育是決定空軍建設成敗的關鍵。他認為“精神的有無鈍銳,實決定了最後之成敗”,空軍飛行員需要的精神具體是“智、仁、勇”三者。並批評在空軍飛行訓練中,不注意培養攻擊精神的做法。所以,他提出空軍教育兩大要素:一是精神;二是技術。從戰略上要培養“攻擊精神”,周至柔認為:攻擊精神是軍隊的靈魂,是發揮戰鬥力的先決條件,這種攻擊精神即是為國獻身的犧牲精神。在戰術上,要有創意的戰術思想;即“為人之所不敢為,能人所不敢能”,強調“訓練重在實戰”。

1940年,周至柔又編著了長達186 頁的《世界空軍軍備》一書,作為國防科學叢書,由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重在瞭解當時世界空軍概況,指出在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標誌中,軍事力量和軍事將領的世界性眼光是主要因素。

周至柔的《國防與航空》與《世界空軍軍備》,是當時中國空軍軍事學術研究的一個高峰。在馬天保主編的《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軍事科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空軍戰術研究”條目中,將周至柔的《空軍之指揮及運用》、《國防與航空》、《世界空軍軍備》三本書,列為民國時期空軍戰術研究的最主要的研究成果。

周至柔在航校的3年裡,沒有辜負蔣委員長的重託,培養出六期共300多名飛行員。這些飛行員在全國各地表現都很出色,蔣介石非常滿意,特授周至柔寶鼎勳章和雲麾勳章,以示嘉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