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2022-03-27由 多維健康 發表于 歷史

如果有人說,肚裡的腸子會影響頭上的腦子,腸子暗中干擾著腦子,腸子和腦子之間天天在玩權力的遊戲,因此引發抑鬱症,焦慮等等很多精神性疾病症狀,你信不信信呢?

更進一步,由此原理順藤摸瓜找到的非藥物療法,可以治癒抑鬱症,焦慮,孤獨症,自閉症,多動等精神類問題。更多交流,關注微信公號多維健康空間。

1

腸子和腦子明爭暗鬥

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邁克·格爾松教授上世紀末提出“第二大腦”概念。第二大腦又稱“腸腦”或者“腹腦”,由腸管、腸道神經系統和腸道微生物組成,有超過5億個神經細胞,40多種神經遞質。

全身95%的五羥色胺以及50%的多巴胺由腸道分泌,全身90%的神經資訊量是在腸道-大腦通道上傳輸發生的。大腦和二腦之間密不可分。

第二大腦透過腸—腦軸(Brain-gut-axis)影響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利用免疫系統、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為主要途徑,影響第一大腦的人類的情緒與行為。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第二大腦大多數時候獨立發揮作用。比如肛門的內括約肌就是不受大腦控制的,只受植物神經系統支配。推測整個消化、吸收、排洩過程,都是在“腹腦”控制下獨立進行的。

第二大腦雖然能獨立起作用,但也和第一大腦有關聯,兩個“腦”息息相通,宛如同卵雙胞胎之間的感應,相互傳遞,一個干擾另一個。

2

腸子和腦子神同步

大腦和二腦之間有三種主要通道:免疫、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

第二大腦消化系統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道功能紊亂,腹痛、腹瀉、嘔吐、脹氣,便秘,尿頻,胃食管反流,腸易激綜合症,胃炎和腸炎,乳糖不耐,溼疹,都會使得大腦控制的精神狀態欠佳。

第一大腦被擾亂的證據,表現為,睡眠障礙、對抗行為,重複刻板行為、自我傷害、攻擊行為、易怒或情緒不穩定和發脾氣,自閉,多動。。。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比如司機長期慢性壓力,普遍職業病,消化不良腸胃炎,潰瘍,出血,穿孔等併發症。

生活經驗表明,往往肚子腸胃翻江倒海作嘔,大腦也會暈暈乎乎神智不清。精神壓力會茶不思飯不想。心情愉快會胃口大開。胃腸道問題,一旦心結解開了,疾病也就消失了。性格開朗、豁達寬容的人,很少腸胃病。更多交流,關注微信公號多維健康空間。

3

大腦二腦的生態危機

腸道菌群失調帶來腸腦生態危機

有很多科學研究都證實,腸道菌群可生產五羥色胺5-HT及多巴胺(DA),這兩種神經遞質的功能紊亂會導致大量的精神障礙現象。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想辦法平衡腸道菌群,是一種有效地治療應激相關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抑鬱症。齧齒類動物研究證據提示,使用益生菌操控腸道菌群可減少病理性焦慮。

除了遺傳,生理生化異常比如大腦五羥色胺降低、皮質醇增加、慢性炎症,腸道菌群改變都可以影響抑鬱症患者的情緒認知行為表現。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腸道菌群是人體腸道內的常態存在的微生物部落,據說超過10萬億以上微生物。

它們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髮育必須的維生素,還能利用蛋白質殘渣合成人體必需氨基酸,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同時還能促進鐵、鎂、鋅等礦物元素的吸收。

還能影響肝臟的脂肪含量,體重和消化能力、抵禦感染和自體免疫疾病的患病風險,還能控制人體對癌症治療藥物的反應。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中國科學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行為生物學研究組,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健康的關係發現,腸道菌群的改變會帶來焦慮和抑鬱增加,記憶受損,和類似於抑鬱症的生理生化異常表現。 補充益生菌後,整體效果優於常用抗抑鬱藥。

美國《胃腸病學》發表研究,腸易激綜合徵以及輕度到中度抑鬱,透過酸奶以及益生菌,抑鬱得分降低,磁共振成像掃描(MRI)發現大腦調節情緒區域有變化。

國際雜誌《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發表奧胡斯大學臨床醫學院的研究,腸道中的益生菌或能幫助機體有效抵禦抑鬱症,抑鬱症並不僅僅是大腦化學失衡而引發的一種疾病。

2014年Medical NewsToday報道了兩項研究,腸道細菌是如何影響人的體重的,還有與帕金森病與腸道細菌的關係。

《Microbiome》雜誌,愛爾蘭考克大學APC微生物研究所發現,腸道細菌會使大腦中microRNAs失調,引起異常焦慮,社交能力和認知障礙,帶來抑鬱行為。更多交流,關注微信公號多維健康空間。

Gerard Clarke博士說:“腸道微生物似乎影響了杏仁核和前額葉皮層中的miRNA…這些腦區與焦慮和抑鬱有很大的關係。“

miRNA異常或功能障礙引起壓力相關的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發育異常,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和腦區基礎的生理過程。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ASD)俗稱“白痴學者”,自閉,不能正常社交,但往往在音樂、計算、記憶和背誦等方面是奇蹟兒童(成年)。這類兒童在專門針對性治療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和腹痛等症狀80%的時候,ASD的症狀同步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效果,而且效果還可以在治療結束後持續8周之久。

遺憾的是,大多數ASD兒童被轉診到精神科,因為胃腸道問題表現得像精神行為問題被誤診,誤診並不能治好他們的問題,長期誤診還會發展成為嚴重的終身問題。

4

大腦二腦的生化危機

濫用藥物和抗生素帶來生化危機

《Nature》3月19日發表最新研究“Extensive impact of non-antibiotic drugs on human gut bacteria”,由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Athanasios Typas主導,實驗動用的1079種藥物幾乎涵蓋了所有人類疾病用藥的範疇,挑選了總共包括來自38個細菌種和21個屬的40種人類腸道菌群,模擬了來自三個大陸的健康人體內的腸道菌群情況。。。最終驗證:人類常服用的1000多種經FDA批准的正規藥物中,包括大量非抗生素藥,總數超過四分之一的藥物都會損害腸道菌群!

科學發現:想治好腦子抑鬱症,要從肚裡的腸子下手!

影響了腸道菌群,必然引起非常多複雜的人體的生化反應,使得病情的治療更加微妙,更加複雜,副作用也變得更加廣泛,更加難以控制,按了葫蘆起了瓢。

問: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以一舉兩得一箭雙鵰的方法,確保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至始至終都可以和諧相處,良性迴圈,促進持續地身心健康?

答:

有的。而且這種非藥物療法經過無數人親身實踐。非常安全,快速,方便,效果顯著。更多交流,關注微信公號多維健康空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