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教育子女之道,我們都應該學學他

2022-03-27由 珍世界真性情 發表于 歷史

教育子女之道,我們都應該學學他

曾國藩常年在外帶兵打仗,保家衛國;但只要空餘時間,無不掛念家裡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生活情況,有沒有學習成長,有沒有孝敬父母。

雖然遠在外地,但是透過一封封家書,他對家裡的一切也是瞭然於胸。

他信中囑咐兒子:“爾每次安稟詳陳一切,不可草率,祖父大人之起居,閤家之瑣事,學堂之工課,均須詳載。切切此諭。”

教育子女之道,我們都應該學學他

圖片來源於網路

得知兒子紀澤怠慢了學業,特寫信家書告誡兒子:

“爾幸託祖父餘蔭,衣食豐適,寬然無慮,遂爾酣拳佚樂,不復以讀書立身為事。古人云:勞則善心生,佚則淫心生。孟子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吾慮爾只過於佚也。”

在信中他表達了對兒子現階段過於享樂而怠慢讀書的擔憂,並以古人的古訓來警醒兒子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好好讀書。

緊接著,他又告訴兒子自己平時也不忘學習,並不是乾巴巴的說教,而是自己作好榜樣。

教育子女之道,我們都應該學學他

圖片來源於網路

“餘在軍中不廢學問,讀書寫字未甚間斷,惜年老眼蒙,無甚長進。爾進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擲光陰。”

他說自己從未停止學習,自己年紀大了,眼睛不好,學問沒什麼長進,現在正是少年讀書時,要珍惜大好的光陰啊。

當聽說兒子紀澤縣試列為榜首,成績突出。也看了兒子寄過來的文章,確實大有長進,非常的高興,知道兒子到了省城繁華之地,叮囑寓所靜坐,不要外出到處遊玩。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蔗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息,則難忘有成。吾俸為將相,而所有衣物不值三百金,願爾等長守此簡樸之風,亦惜福之道也。”

曾國藩不僅有傑出的政治才能,在治家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心得,家族裡的兄弟姐妹,子侄兒女都教育成才。兒子曾紀澤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了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兼外交家。

教育子女之道,我們都應該學學他

曾國藩事業家庭的成功,在於他秉承讀書,讀好書,修身養性,善於反省身上的不足,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品德,在軍隊以身作則,在家庭也是以身作則,起到了良好的榜樣作用。

父慈子孝,不是一句簡單的成語,而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慈子孝是上行下效,是潛移默化的一種影響。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

做父母的當常思己過,教育的責任重於泰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