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2022-03-13由 壹禾金鋪 發表于 歷史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還有十幾天,就要進入2021辛丑牛年,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或許每個人都需要一些沖天的“牛氣”。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瞭解一件關於牛的文物,希望在未來一年裡大家牛運亨通。

文物是一座博物館的立身之本,是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內的博物館發揮收藏、展示和研究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與觀眾溝通交流的主要切口。

為了見你,這些牛“走了”一千多年

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這樣五頭“牛”,它們從唐代出發,走過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受到過無數人的呵護喜愛,也曾流落海外,輾轉回國,經歷“起死回生”。它就是這幅世界上現存最早的紙本畫卷——唐代畫家韓滉所繪的《五牛圖》。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唐·韓滉 五牛圖)

《五牛圖》是中國古代繪畫中最著名的一幅以牛為題材的畫作。這幅畫繪於白麻紙上,畫中五頭老牛形象不一、姿態各異,神氣生動。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五牛圖》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畫家、政治家——韓滉。他曾經官至宰相,且出身名門,是唐朝宰相韓休之子。韓滉雖為貴胄,卻偏愛樸素節儉的生活,擅長繪製田家風俗,在他任職宰相期間,十分注重農業發展,因此這幅畫可能含有鼓勵農耕的意義。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五牛圖》距今至少有一千二百年的歷史,幾經流轉,歷盡千辛,才得以儲存至今。

《五牛圖》的顛沛流離

南宋時期,《五牛圖》曾被皇室收藏,元滅宋後,數次易主。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四處掠奪,儲存在中南海瀛臺的《五牛圖》也未能倖免,從此流落海外,下落不明。直至1950年,消失了半個世紀的《五牛圖》在香港露面,經過多方的不懈努力,終於將這件國寶級文物購回。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五牛圖》中趙孟頫的題跋)

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顛沛流離,迴歸祖國的《五牛圖》畫卷已經傷痕累累,洞蝕、黴斑遍佈其身,畫中五頭牛身上多處補紙、接筆已經變色,畫心有明顯空殼,嚴重影響展卷和陳列。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五牛圖 區域性 )

首代修復大師歷時8個月,讓國寶重獲新生

1977年1月28日,《五牛圖》卷被送到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廠(現文保科技部),由專家孫承枝主持修復,由此開啟了它的第二次新生。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書畫修復大師 孫承枝)

主持此次修復的孫承枝先生是我國第一代書畫修復大師之一,他修復技藝精湛,且為人低調,一生勤勤懇懇。在修復《五牛圖》時,孫先生已近七十高齡,他每天拿著放大鏡,對畫卷反覆檢視,仔細研究畫卷的破損程度,最終精心製作出了一套詳細的修復方案。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揭舊託紙)

揭去託紙以後,畫心的傷殘處全部暴露出來,僅在畫意上(即在五頭牛的身上)就發現了55個洞,最多的一頭牛身上有15個,最少的也有4個。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補畫心)

《五牛圖》所用的紙為麻料紙,紙面又用漿加工過,要找到與原紙完全相同的材料幾乎不可能,只好力求相似。孫承枝在故宮所藏的舊紙中反覆篩選,多次試驗,直到找到一種與原紙年代相近,質色相當的舊紙,才覺得稱心。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經過八個多月的精心修補,《五牛圖》在1977年9月28日修復完成。驗收的專家組對修復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畫在補配處全色及接筆不露絲毫痕跡,與原畫保持了統一,幾乎做到了天衣無縫。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五頭遍體鱗傷的“牛”,在孫承枝帶領的故宮古書畫修復團隊手中又恢復了千年前的生機,一件國寶級文物也因此能夠再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修復完成後的《五牛圖》經過慢慢放大之後,居然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些牛有根根分明的、嫵媚的眼睫毛,還有讓女生都自嘆不如的眼線,簡直可以稱為“大眼睛睫毛膏萌牛”。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一幅《五牛圖》,也是千千萬萬件文物的縮影。在博物院中,這些文物不再被歷史塵封,它們打破空間的限制,與科技相遇,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在另一個時空裡重新煥發生機。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歷經8個月的修復,國寶《五牛圖》終獲“重生”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