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2022-03-10由 天才憶夢講道理 發表于 歷史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大家好,我是一個普通人憶夢,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歐洲憲兵是俄國,而不是其他國家。

破侖の戰

法國大革命讓歐洲各王室感受威脅,法王路易十六被拘禁後遭處決,更是火上加油。

在1792年奧地利、薩丁尼亞、那不勒斯王國、普魯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顛(英國)結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試圖毀滅法蘭西共和國。法國共和政府運用各樣辦法,如全國徵兵、軍事改革、總體戰等,戰勝了各國。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擊敗奧軍,強迫奧地利接受及簽下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從此只剩下英國跟法國作戰。

第二次反法同盟是由奧地利、英國、那不勒斯、奧斯曼帝國、教皇國、葡萄牙和俄羅斯在1799年結成。飽受督政府的分裂和腐敗,缺乏資金,又沒有了在1790年代推導大量改革,卻因政變避難國外的前軍政部長拉扎爾·卡諾(LazareCarnot)的領導,拿破崙也遠在埃及作戰,使法國面對那些由英國資助的敵國,屢戰屢敗。

1799年8月23日拿破崙秘密地從埃及回到法國。他隨即在11月9日的霧月政變中,推翻督政府,奪取了政權。拿破崙急忙重整法國陸軍,建立一支預備軍來支援法軍在萊茵地區和義大利的戰事。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1800年拿破崙在義大利的馬倫戈擊敗奧軍。稍後,法軍更在霍恩林登大勝奧軍,奧地利簽下呂內維爾(Lunéville)和約(1801年2月9日)後,退出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因法國的再次勝利而結束。但是英國對鼓動歐洲各強國抵抗法國,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它為了結盟成功,用大量金錢和物資補助同盟國。拿破崙理解如果不能打敗英國,就得跟英國簽訂和約,否則他是無法取得和平。

雖然英法兩國在1802年3月25日簽署了亞眠和約,但和平不可能長久。因為雙方政府都不滿意條約內容,所以它們沒有全面履行和約。法國介入瑞士內部紛爭,又佔領數個義大利沿海城鎮,英國繼續佔據馬耳他。拿破崙更籍這次短暫的和平,派兵海地,鎮壓當地的獨立革命。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1803年5月13日英國向法國宣戰。5月18日拿破崙在舉行全民公投後廢除法蘭西共和國,改建帝制。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自封皇帝。

法俄戰爭

在19世紀初的歐洲,法蘭西的皇帝拿破崙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拿破崙無時無刻不在想著統治整個歐洲,歐洲大陸上只有俄國沒有被他控制,而且拿破崙明白只有把俄國踩在腳下,才能征服英國,這位法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使歐洲深陷戰爭泥潭,當時歐洲最強悍的軍隊幾乎都被拿破崙擊敗了,直到他在1812年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入侵俄國。

1807年7月,法俄透過簽訂《蒂爾西特和約》結成同盟,俄國參加對英“大陸封鎖”。但此後幾年間,兩國在奧斯曼、波蘭和中歐地區爭奪日趨激烈,而俄國對“大陸封鎖”體系的破壞,更為拿破崙一世所不容。戰前,拿破崙先後與普、奧結盟,並將歐洲大多數國家納入反俄同盟;在波蘭集結軍隊60餘萬人(其中半數為外籍人),火炮1370餘門,號稱“大軍”。當面俄軍僅22萬餘人,火炮942門。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法軍企圖速戰速決,以一兩次決戰殲滅俄軍,迫其投降。其部署是:以中央法軍主力(左右兩翼分別為普軍和奧軍)在科夫諾(今考納斯)以南渡過涅曼河,前出到維爾諾(今維爾紐斯)地區俄軍右翼,威脅其交通線,開啟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俄軍配置在羅謝內至盧茨克600公里的綿亙戰線上,主力巴克萊軍團在涅曼河右岸設防;巴格拉季昂軍團部署在涅曼河與普里佩特沼澤之間;沼澤以南是托爾馬索夫軍團,負責防守西南方向。俄軍統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原計劃以陣地防禦為主,但因力量過於懸殊,被迫接受M。B。巴克萊實施戰略撤退的建議。

9月7日,雙方進行博羅季諾會戰,傷亡慘重。俄軍主動撤離莫斯科,轉至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盧加,威脅法軍後方交通線。14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但整個城市很快被大火燒成廢墟。俄國民眾組成民軍(總數達20萬人),堅壁清野,遊擊襲擾。雙方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而且寒冬將臨,飢餓和嚴寒對法軍構成嚴重威脅。拿破崙提出和談,遭拒絕後被迫於10月19日下令撤退。法軍試圖透過未遭破壞的南部地區,以便補充給養,但在小雅羅斯拉維茨遭俄軍阻擊,被迫轉向博羅季諾,沿原路線撤回。是年冬,天氣奇寒,風雪交加,法軍凍餓而死及被哥薩克和游擊隊俘殺者不計其數。俄軍多路追擊,經維亞濟馬、克拉斯內和明斯克之戰殲滅大量法軍,並在南側實施平行追擊。11月下旬法軍撤到別列津納河時,僅剩3萬餘人,渡河時又遭俄軍截擊,損失大半。其兩翼普軍和奧軍與俄軍秘密議和,得以完整撤回。12月初,拿破崙在斯莫爾貢將軍隊交給部將J。繆拉指揮,本人逃回巴黎。法軍殘部渡過涅曼河,撤出俄境。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使用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拿破崙相繼獲得了斯摩稜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阻止他的俄軍部隊。

1812年6月24日晨,法軍第一梯隊(44萬餘人、火炮940門)分三路開始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戰爭爆發。28日,法軍攻佔維爾諾,迫使俄軍全線退卻,隨後實施追擊,於7月28日進佔維捷布斯克。

1812年8月中旬,俄軍巴克萊和巴格拉季昂兩軍團退守斯摩稜斯克,與法軍激戰,損失1。5萬餘人,火燒該城後繼續撤退。法軍雖取得勝利,但戰線拉長,補給困難,非戰鬥減員嚴重。機動部隊僅剩約16萬人。

1812年8月20日,M。I。庫圖佐夫出任俄軍總司令,決定在博羅季諾村附近迎敵。

1812年9月7日,拿破崙率領法軍獲得了極為艱難且浩大的博羅季諾戰役的戰術勝利,但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優秀指揮官巴格拉季昂親王、火炮指揮官庫來索夫戰死。

9月16日,拿破崙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但在戰略上,俄軍司令庫圖佐夫、巴克萊等人力排眾議,放棄首都,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帶著剩餘的俄國高階將領和大部分居民撤出,逐步深入俄羅斯腹地,採取堅壁清野戰術,拯救剩餘的俄軍的有生力量。俄羅斯的寒冬,成為了拿破崙的最大阻力 ,由於法軍物資補給不足延滯、兵力分散,俄軍迎來重大轉機,庫圖佐夫以逸待勞並趁機不斷襲擾法軍,在幾個星期的災難對戰中,本處以優勢的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拿破崙對俄國的入侵無疑是一個十分錯誤的決定,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裡,因為遇到了俄國軍民的強烈抵抗和罕見的凜冬,使法國軍隊損失慘重,大約有四十萬法軍士兵在俄國死亡。

最後拿破崙不得不下令撤退,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則被歐洲人譽為歐洲的救世主,在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俄國人便以歐洲憲兵的身份閃耀登場了。

1812年挫敗拿破崙入侵後,沙俄率領歐洲各國一起把拿破崙趕下臺,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沙皇亞歷山大宣稱“有60萬大軍的人是不需要和人妥協的”。此後,由於俄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加上位於歐洲東陲,後方不受威脅,因此成為歐洲實質上的霸主。

1814年3月,在巴黎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他身穿戎裝,騎著高頭白馬,在普魯士國王陪同下,身後跟著一支令歐洲膽寒的軍隊,風風光光,耀武揚威地進入巴黎。

神聖同盟

拿破崙帝國瓦解後,歐洲大多數國家參加的一個鬆散的政治組織。1815年 維也納會議結束後不久,由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發起,得到奧地利皇帝 弗蘭茨一世和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贊同,於同年9月26日在 巴黎簽署《神聖同盟宣言》,標榜根據 基督教教義處理相互關係,宣佈:三國屬於上帝統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個分支”,三國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導臣民和士兵“保衛宗教、和平與正義”,要求人民遵守教義,恪盡職守。並邀請承認盟約原則的國家參加同盟,同年11月19日, 法國國王 路易十八加入。最後除 英國攝政王、 奧斯曼帝國蘇丹及 教皇外,歐洲各國君主也紛紛加盟。19世紀20年代,神聖同盟先後鎮壓了義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還曾企圖干涉 拉丁美洲的 獨立運動,招致美國的反對丟擲“ 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後因歐洲革命蓬勃發展,列強間矛盾加劇,1822年 希臘爆發獨立運動後名存實亡。在1830年法國 七月革命和 歐洲1848年革命的衝擊下,同盟瓦解。神聖同盟實際上是維護 維也納體系、維護 君主專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歐洲憲兵

1815年,面對日益激烈的歐洲大革命,歐洲成立了“神聖同盟”,各個君主團結起來對抗大革命,而沙皇俄國在拿破崙戰爭中變成戰勝國,實力激增,強大的軍事實力讓俄國成為了維護歐洲君主秩序的武裝力量,所以當時的俄國由於負責各個君主國的安危,像個警察,和維護治安的憲兵。

沙皇俄國政治影響力巨大。打垮拿破崙後,沙皇拉攏了普魯士和奧地利,建立“三皇同盟”,成為歐洲的反動堡壘。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沙皇本國守舊。在歐洲各國紛紛開始資產階級革命時,沙皇俄國保留了更多的封建特權,貴族效忠沙皇,農民也任勞任怨,這使得沙皇成為當然的舊秩序維護者。

亞歷山大一世被稱為“歐洲的救世主”,在維也納會議上,以沙俄為主導對拿破崙戰敗後的歐洲格局做了安排,同時,沙俄與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神聖同盟”,作為同盟領袖,亞歷山大一世又有了“神聖王”稱號。沙俄也風光無限,一時間成為歐洲大陸說一不二的霸主,並以“歐洲憲兵”自居。

為什麼俄國被稱為歐洲憲兵?

在19世紀歐洲的歷次革命中,沙皇扮演了鎮壓主力的角色。拿破崙垮臺後,歐洲發生過多次革命,如1820年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的革命,1830年法國和義大利的革命,1848年全歐洲革命等。這些革命中,法國、普魯士、奧地利和義大利各邦都曾捲入。英國對一些民族獨立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持支援態度,法國在拿破崙三世上臺後也傾向於革命,而普魯士、奧地利則被本國的革命鬧得焦頭爛額。這時候,是沙皇俄國出動軍隊,先幫助普奧鎮壓了德意志革命,然後順勢再鎮壓義大利。所以,沙皇俄國是歐洲鎮壓革命的總後臺,被稱為歐洲憲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