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杭州大佛禪寺

2022-03-06由 辣條火鍋配奶茶 發表于 歷史

杭州大佛禪寺

杭州大佛禪寺,在寶石山麓。陸羽《武林山記》雲:自錢塘門至秦皇纜船石為西石頭。宣和中,僧思淨就石鐫成大佛半身。淳祐七年,趙安撫重修。舊有兩尊殿,臨湖就石琢二佛,與院相近。《鹹淳臨安志》石佛飾黃金,仍構穹殿覆其上,名曰大佛頭,其寺遂因以名。《成化杭州府志》元至元間院毀。明永樂間,僧志琳重建,敕賜為“大佛禪寺”。弘治四年,僧永安重修。寺畔有塔,俗稱壺瓶塔,乃元西河僧所建。清順治間重修。《西湖遊覽志》

張時徹《大佛寺》詩:碧水映招提,相對碧草齊。殿頭巢鸛鶴,松頂掛虹霓。竹密難窺戶,花開自作蹊。高人能習靜,為借白雲棲。

大佛寺 舊傳秦始皇纜船石,宋宣和中,僧思淨者當兒時見之,作唸曰:“異日出家,當鐫此石為佛。”及長,為僧妙行寺,遂鐫石為半身佛像,飾以黃金,構殿覆之,遂名為大石佛院。淨,即喻彌陀也。元至正間院毀,佛像亦剝落。永樂間,僧志琳重建,敕建大佛禪寺。弘治四年,僧永安重修。寺畔有塔,俗稱壺瓶塔。

在美國佛利爾藝術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幅(傳)李嵩的《西湖清趣圖》,畫卷長達1581。1釐米,寬32。9釐米,絹本設色。畫中西湖邊有“大石佛”,是一尊巨大彌勒如來半身石像,色如金黃,面若滿月,發為卷髻,衣著紅色僧伽梨,面向西湖端坐。今日我們看到石佛像身上的拳頭大小的石孔,正是當年為泥塑金裝佛像所留下的方形榫眼。

大石佛上還依山建了一座半石窟式殿宇,時稱大石佛院。在天然岩石上壘砌磚石,覆蓋重簷建築。在湖上泛舟,清風拂面,遠遠地就能瞻仰大佛尊容,多麼殊勝之像啊!怪不得數百年間四方遊客不斷慕名而至。“鑿將瑪瑙千方石,鐫作龍華百尺身。三竺江山增秀麗,兩湖風月愈清新。”……關於此石的贊詠詩歷代書之不絕。

曾經整個石佛山都是大佛寺的地界,西至堅匏別墅、寶石山造像群,東抵今天的上海鐵路局杭州黨校一帶。上世紀20年代修建北山路時,沿湖的山門與牆界被拆,從此佛寺的範圍日漸模糊。

如此廣的地界,不只有一座古寺。大佛寺是一個統稱,為歷史上分分合合的多個小型寺院的沿革集合體。大佛寺最初由兜率寺和楞嚴院演變而來。兜率寺始建於五代末北宋初吳越國錢氏納土歸宋之際;楞嚴院為吳越王錢元瓘始建,在五代到北宋時為佛院精舍,因院內供奉一尊三寸小石佛,又稱十三間樓石佛院。

在《西湖清趣圖》中展現了曾經最繁盛的一幕——由東往西可見兜率寺、大石佛院、十三間樓,這三座寺院,南宋時民間也統稱其為“大佛寺”。

南宋亡後,佛寺被毀。元人信奉藏傳佛教,在大佛寺旁建了藏式佛塔“壺瓶塔”。壺瓶塔在明清之際亦圯沒。今大佛寺遺址上,還留有一些頹敗的老建築,那是清代彌勒院的遺存。

1920年,近代佛教改革領袖太虛法師,被僧眾推舉為彌勒院住持,這裡因而成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佛教刊物《海潮音》編輯處。太虛大師將當時的彌勒院與大佛寺合二為一,並請康有為題“兜率寺”匾,懸於大佛寺山門。

現在大佛寺舊址上除了大佛石,與其相鄰,這是一尊六十公分高的布袋彌勒像,文革時期,院裡住客在其上堆了柴禾,因而未被發現,得以儲存至今。崖壁近門處,還可以看到一個明代題刻,豎著四個大字:“古石佛院”。1981年還在院牆內發現了藏著的三塊乾隆御碑和一塊“彌勒院重建大悲閣記”石碑。

杭州大佛禪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