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堅持系統思維,保障糧食初級產品供給

2022-03-03由 農業糧食評論人孫曉明 發表于 歷史

堅持系統思維,保障糧食初級產品供給

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保證糧食安全,大家都有責任,黨政同責才能真正見效。要有合理佈局,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保面積、保產量。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畝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

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越是有糧食吃,越要想到沒糧食的時候,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這充滿著備預不虞等危機意識、警鐘意識、底線思維意識、國家整體安全觀意識,是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的根本遵循。

一要

佈局建立糧食安全帶,牢牢掌握確保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是在糧食主產區、核心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在我國人多地少、糧食生產剛性制約因素疊加的國情糧情下,透過集聚整合資源要素髮展糧食生產,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舉措;是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涵蓋統領從主體功能區規劃到主體功能區戰略以及制度,再到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的精髓要義,堪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整體系統的一攬子戰略規劃。

二要

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最佳化國土空間佈局,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合理佈局和整治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制度、戰略,健全財政、投資、產業、土地、人口、環境等配套政策和各有側重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三要

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戰略方針,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地力提升和高效節水灌溉,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效能,切實增強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物質基礎。

要堅持夯實基礎、確保產能,因地制宜、綜合治理,依法嚴管、良田糧用,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等原則,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種植面積底線,確保耕地和糧田是用來種糧的,確保糧食產能,確保到2022年全國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3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全國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四要

堅持以“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大制約“瓶頸”,確保優良種質自主科技創新,不受制於人;杜絕耕地“非農化”、“ 非糧化”,堅守耕地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杜絕批少建多、佔優補劣、張冠李戴、借屍還魂、打擦邊球等在土地審批利用的種種伎倆,真正做到良田糧用。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產區機制。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佈局,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推進糧食產業鏈和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建設發展,開發農業糧食多種功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應加大黑土地保護修復和永續利用力度,推廣吉林四平梨樹玉米秸稈覆蓋黑土地保護修復的典型經驗,鞏固糧食“大後方”。從體制、機制上確保地方黨委政府對土地保護涵養、生態環境、食品安全負總責,遏制土地和水資源汙染,遏制地力下降,確保職能部門有效實施層級過程監管,形成上下聯結,縱橫貫通的,以各地黨委政府為主,各職能執法部門分級分段負責,共同擔當的大氣、土地、水資源、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管理體系。事前預防,監管到位,事後問責清楚、追溯有力,重典治亂,嚴懲不貸。

五要

建立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糧食主產區具有生產糧食產品和生產生態產品的雙重功能。糧食生產一方面是利用自然、消耗資源、形成排放的糧食產品產出過程,但同時也發揮了保護生態、美化田野和環境、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消化排放、淨化空氣、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的作用,實行糧食主產區與生態補償政策一致的扶持範圍,加大對基層糧食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和獎補力度,同時貫徹誰吃糧誰拿錢,誰調糧,誰補償的原則,調動基層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保安全的積極性,保護種糧農民的積極性,這既是國家主體功能區配套扶持政策的應有之義,也是人類對主產區糧食耕地的生態關懷和對“衣食父母”的人文關懷。

六要

改革完善糧食收儲政策,適度提高稻穀、小麥兩大口糧最低收購價,增加有效糧食託市收購主體,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提升糧食市場化收購比例。提高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功能和效率,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保障體制機制,全面構築糧食從生產到流通的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同時劃定糧食特別是口糧的進口紅線、底線,確立糧食自給率水平,增加多元化糧食進口渠道,確保不受制於人。

七要

拉長延伸糧食產業經濟鏈條,堅持“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推動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建設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示範企業、特色園區、骨幹企業“四大載體”,促進糧食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大力推進糧食產業科技自主創新,健全完善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糧食產業長效體制機制,穩步提升糧食產業綜合素質、效益和競爭力,讓農民在多次加工轉化增值中再次分得一杯羹。

八要

強化糧食安全法律制度保障,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儘快出臺盼望已久的《糧食安全保障法》,提高依法治糧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科學用好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這一指揮棒,把糧食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全過程加大糧食政策扶持力度,解決好誰種糧、會種糧、能種糧、種好糧問題,確保農業增收、農民增效,把糧食安全保障各項責任落地、落實、落細、落出最大成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