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簡述末代帝王溥儀的命運(上)

2022-03-01由 學歷史的汽車愛好者 發表于 歷史

最近講到九一八事變,談到日本扶植溥儀做了滿洲國的執政,甚至後來當上了滿洲帝國的皇帝。不禁想了解下溥儀這個作為末代皇帝的一些真實情況,就簡略的看下了溥儀寫的《我的前半生》和相關的資料,有了個粗獷的瞭解,跟大家分享下。

在清朝末年,尤其是進入20世紀的清王朝,基本上是苟延殘喘。在1908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後死去,在慈禧死前就已經安排好後事。醇親王奕譞的小兒子在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之子溥儀為皇帝,由醇親王府接入宮中撫養,以待登基。醇親王當年跟著慈禧誅殺咸豐八大顧命大臣有功,所以封他為世襲罔替的親王銜,而且還將妹妹許配給醇親王,兩家結親,同時,光緒皇帝也是醇親王的親兒子,也是溥儀的大伯,載灃的親哥哥。 這輩分有點亂。但是絲毫不影響慈禧掌握政權。光緒當年接入宮中當皇帝也才4歲,如今侄兒溥儀當皇帝更是年少,才三歲,慈禧老太太真是沒把清王朝折騰死不罷休。據書中記載:溥儀登基的那天,在朝堂之上哭鬧不停,攝政王載灃無可奈何,急得滿頭大汗,一直安撫著三歲的溥儀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此話,一語成讖,清王朝在三年之後,以相對體面的方式結束了其入關以來269年的歷史。

簡述末代帝王溥儀的命運(上)

幼童時期的溥儀

總的來說,在溥儀登基至清王朝覆滅這三年中,溥儀是沒有感覺得,畢竟是一個年不過六歲的幼童。但是對於溥儀樹立這種皇權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時期,以至於對於後期張勳復辟,被日本人要挾出任滿洲帝國的執政甚至皇帝,多少有想要恢復祖宗的基業,中興清王朝的這種思想成分。

清王朝雖然覆滅,但是受到民國政府的特別優待,其條款主要有:

第一,大清帝國皇帝退位之後,尊號仍然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大清帝國退位之後,歲用四百萬兩。(後改為民國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大清帝國皇帝辭位之後,暫居禁宮。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暫舉其主要的條款。從此條款看,清帝雖退位,其機構照常運轉不誤。溥儀在書中也說道:關起家門做皇帝。這對於一個民國政府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在所謂的民國,而且是民國的首都北京,存在著總統府和紫禁城皇宮兩處對立的政治機構。

對於民國首都的“小朝廷”,溥儀在其中生活了十六年之久,對於皇宮的生活,尤其是皇帝的尊貴身份應該是非常的享受的。在紫禁城內,溥儀可以隨意“召見”任何一個人。在1922年,溥儀在宮中安裝了電話,一直聽聞胡適的“盛名”,就撥通了胡適家裡的電話,邀請胡適來宮中“做客”。胡適對於宣統皇帝的“召見”感到非常的莊重,不斷向溥儀的英文師傅莊士敦打聽溥儀的情況。而且二人見面時,胡適稱呼溥儀的為“皇上”,而溥儀則稱胡適為先生。這是一個非常簡短的談話,但是在當時卻鬧出了不小的笑話。世人認為:胡適為新派領袖,稱呼一個退位之人為皇上,又違新派人物的做法,思想中還帶有封建思想的殘餘。但是胡適,依舊我行我素,在見過溥儀後,寫下了《宣統與胡適》一文,認為溥儀是一個有新思想、有獨立性、有反思之心的現代有為青年。甚至於,馮玉祥將軍在1924年將溥儀等皇親貴族驅逐出皇宮,胡適也為溥儀說話,激烈的反對馮驅逐溥儀等人。胡適這種“異端”思想,遭到了文學界的批判和斥責,說其:舍指導青年之責而為無聊卑汙之舉,擁護帝制餘孽···清室復辟函中又隱然有先生之名。嗚呼,首創文學革命之適之先生乎!

不僅如此,在溥儀在紫禁城“小朝廷”生活的過程中。每當生日和元旦,滿清的王公大臣,蒙古的王宮大臣以及前清的遺老遺少,都會穿著前清的服裝,為溥儀朝賀。溥儀在書中自己也說“這些專擺虛架子的滿蒙王公、有名無實的大臣,在三跪九叩的禮節中,重溫過去的舊夢”。如果說這些前清遺老遺少為舊主朝賀,可以說的過去的話。但是民國總統也派出代表向皇帝朝賀就難以說的過去了,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溥儀1922年生日時,總統府代表蔭昌前去為溥儀祝壽,表達完民國政府的祝福後。蔭昌接著向溥儀行君臣大禮,並且對溥儀說:“我現在代表我自己給皇上行禮。”這就非常的奇怪了,雖說蔭昌在前清幹過兵部尚書,但現在民國都十多年了,穿著民國陸軍上將的服裝,給溥儀磕了九個響頭,這是成何體統呢,對於此,溥儀也是大為驚訝的。溥儀大婚,湖北省督軍肖耀南,送來的賀喜的“奏摺”,署名為“臣肖耀南謹奏”字樣。軍閥張宗昌也親自來宮中為溥儀大婚祝賀,並且載灃還賞賜紫禁城騎馬。(這是古代相當規格的禮遇)溥儀的生日與新婚,當時駐各國公使,也差不多都會到紫禁城觀禮,參加溥儀的新婚。

簡述末代帝王溥儀的命運(上)

溥儀與夫人婉容

所以說,在當時除了前期所謂無權的遺老遺少,在民國政府當中,也存在著相當一部分官僚,帶有嚴重的封建皇權思想殘餘,為民國的前進產生不少的阻力,甚至倒退。1917年,張勳藉著府院之爭,率領5000辮子軍進京以“調解”為名,復辟為實,急電各地前清遺留勢力,進京擁戴退位的清宣統皇帝溥儀復辟。雖說這個鬧劇短短經歷12天,以溥儀第二次退位草草結束,但是可以說明的一個事實便是:在民國,存在著一股相當的逆流勢力,就連康有為也成為了保皇黨參加了這次張勳復辟。這其實也讓溥儀等皇族也存在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幻想某一天能恢復大清朝的統治,這為其驅逐出紫禁城埋下伏筆,甚至為後來投靠日本人,成為其傀儡埋下禍根。

簡述末代帝王溥儀的命運(上)

少年溥儀

溥儀在三歲登基,十八歲被驅逐出紫禁城,這段紫禁城的生涯應該來說是非常體面的,縱觀歷史,末代帝王的命運都逃不過一個死,甚至自己的族人也會被處理。但是民國政府做到優待清室,是史無前例的。溥儀的“小朝廷”可以無憂無慮的享受民國政府帶來的財政支柱,同時也享受著前清遺老遺少的擁戴,可以不問政事享受生活,這樣不香嗎?但是出身於帝王之家的他,真的只是甘於成為一介平民嗎?身邊的遺老遺少不想做中興之臣嗎?

我下篇文章給大家分享溥儀被逐出皇宮後的情況。

喜歡就點個關注,帶你分享更多的史實!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