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的恩怨情仇

2022-02-22由 小馬哥與小馬嫂 發表于 歷史

1、明英宗朱祁鎮的生平

明英宗朱祁鎮(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諡號全稱為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先後使用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兩個年號。9歲即位,年號正統。明英宗即位初大事權歸太皇太后張氏,以三楊主持政務 ,繼續推行仁宣朝各項政策,社會經濟有所發展。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的恩怨情仇

2、土木堡之變英宗一生的汙點

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初,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領也先遣使2000餘人貢馬,嚮明朝政府邀賞,由於宦官王振不肯多給賞賜,並減去馬價的五分之四,沒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就製造釁端。遂於這年七月,統率各部,分四路大舉向內地騷擾。

東路此部,由脫脫不花與兀良哈部攻遼東;西路,派別將進攻甘州(甘肅張掖);中路為進攻的重點,又分為兩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統率,直攻宣府圍赤城,另一支由也先親率進攻大同。也先進攻大同的一路,“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明史紀事本末》卷32《土木之變》)。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大同前線的敗報不斷傳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鎮在王振的煽惑與挾持下,準備親征。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吏部尚書王直率群臣上疏勸諫,但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執意親征。

8月1日,明軍進到大同。也先為誘明軍深入,主動北撤。王振看到瓦剌軍北撤,仍堅持北進,後聞前方慘敗,則驚慌撤退。本欲使英宗於退兵時經過其家鄉蔚州“駕幸其第”,顯示威風;又怕大軍損壞他的田園莊稼,故行軍路線屢變。至宣府,瓦剌大隊追兵追襲而來,明軍3萬騎兵被“殺掠殆盡”。

13日,狼狽逃到土木堡,瓦剌軍已緊逼明軍。土木堡地高無水,將士飢渴疲勞,倉猝應戰。瓦剌軍四面圍攻,騎兵蹂陣而入,揮長刀砍殺明軍,“大呼解甲投刀者不殺”。於是明軍士兵“裸袒相蹈藉死,蔽野塞川。”朱祁鎮與親兵乘車突圍,不得出,被俘。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的恩怨情仇

3、明英宗土木堡之變失敗的原因

首先是最高層腐敗無能。像戰爭這樣關乎國家安危的大事,聽任一個宦官擺佈,如同兒戲,最後喪師辱國,連皇帝也成了敵人的俘虜。其次是戰略指導上犯了一系列錯誤:進軍中採取冒險主義,回師時採取逃跑主義。在後勤上,平時不進行戰爭準備,軍隊去搞生產,導致兵不習戰,軍隊戰鬥力低下;戰前沒有後勤準備時間,臨時匆忙地發放糧餉、衣物、武器,在士兵不熟悉武器裝備的效能,缺乏隨行後勤保障措施的情況下,即匆忙出發;行程中後勤保障不力,還沒到戰場,50萬大軍就已經斷了糧。一路上不僅自然界風雨交加,領導層也矛盾重重,勾心鬥角,致使軍心動搖;回軍時,數十萬大軍紮營於沒有水源的絕地,對遠處唯一的水源又不加控制,使軍隊處於飢渴之中;輕信瓦剌和談之言,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即匆忙移營就水,致使營中大亂,最後全軍陷於覆滅境地,教訓十分深刻。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的恩怨情仇

4、小馬哥個人見解

皇權向來就是一家獨大,皇帝專權。宦官亂政,必將導致國家秩序紊亂,朝綱不穩,像土木堡這樣的事情發生也就不奇怪了,再加上皇帝平庸無能,沒有自己的主見與政治頭腦,國家就只能是危在旦夕了。

明英宗朱祁鎮土木堡之變的恩怨情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