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廣東推動廚餘垃圾養殖黑水虻產業化 廚餘垃圾將變身“鳳凰蟲”

2022-02-20由 源創環境 發表于 歷史

廣東推動廚餘垃圾養殖黑水虻產業化 廚餘垃圾將變身“鳳凰蟲”

長期成為處理難題的廚餘垃圾,有望透過養殖黑水虻產業化轉化為生物飼料。近日,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發布團體標準《廚餘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範》,為這一產業化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廚餘垃圾是指人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飲食服務、單位供餐等活動產生的剩菜、剩飯、骨渣、菜葉、蛋殼、茶渣等垃圾,其產生量大,且因含高油、高鹽、高水,容易腐敗,處理難度大。各地曾採用把廚餘垃圾分解成有機肥料的辦法,但因其鹽分含量高容易造成土壤板結;採用填埋、焚燒等辦法處理,則投入大產出少,且常有臭味外溢。

記者瞭解到,近年有不少地方另闢蹊徑,引入以廚餘垃圾飼養黑水虻的辦法。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蟲,個體大小與蜜蜂差不多,取食廚餘垃圾,繁殖迅速,管理容易,其幼蟲被稱為鳳凰蟲,可作為高蛋白質飼料原料。

大量實踐證明,利用廚餘垃圾養殖黑水虻是對廚餘垃圾綠色處理既環保又資源化利用的可行之路。但這一新技術迄今大多仍停留在小作坊生產階段,雖有不少農戶搭棚養殖,但規模小,且採用原始辦法直接用廚餘垃圾投餵,造成產生腐敗臭味並影響回收黑水虻蟲的數量和質量。

對此,廣東省環保產業龍頭骨幹企業組織技術攻關,在深圳、梅州、汕頭、博羅等地建立基地,建成了日處理能力超 200 噸的單體工廠,對收集的廚餘垃圾進行工廠化大批次處理,加工生產成專門飼養黑水虻的飼料,再投餵黑水虻。經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鑑定,這一技術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成為農業部門全面推廣技術和廣東省推薦技術之一。深圳安芮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編製成了《廚餘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技術規範》。

該團標規定了廚餘垃圾生產黑水虻飼料的工廠化工藝流程,包括控水、除雜、除臭、新增營養劑和保鮮劑、製漿等。要求不得使用已經腐敗變質的廚餘垃圾和營養劑,生產過程裝置加工系統穩定、無汙水排出、氣體排放和噪音達標。製成品要求無油脂酸敗味,無蛋白質變質味。

值得一提的是,據試驗測算,用該團標飼料飼養黑水虻,飼料轉化率達到 20%,即 5 公斤飼料可產出 1 公斤黑水虻蟲,比原始投養提高 40%,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資訊來源: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馬燦、實習生趙鑫嬈報道;

釋出時間:2022年02月14日;

首圖來源:源創環境;

免責宣告:本公眾號系資訊釋出平臺,如若侵權,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