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2022-02-16由 逍遙耘逸 發表于 歷史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菜市口行刑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初四,也就是1900年7月29日,八國聯軍步步逼近的北京城,一片喧譁紛亂。兩個身著官服的人被五花大綁,一路押解到菜市口臨時搭建起來的刑場。眼看者有砍人的活劇可以觀看,眾人馬上上前圍觀,“殺死賣國賊”的呼喊聲響成一片。一名囚犯看著陷人狂熱的民眾,仰天長嘆“愚昧誤國!”回答他的,卻是圍觀人群的鬨笑和嘲諷聲。隨著監斬官一聲令下,兩顆人頭落地。這位長嘆“愚昧誤國”的就是總理衙門大臣、晚清著名外交家許景澄。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許景澄

與虎謀皮的外交鬥士

許最澄於1845年出生於浙江嘉興,1868年,他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其從政之初,正值洋務運動勃然興起之時,許景澄廣泛借鑑西方先進思想,提出“爾後國家大勢必重邦交”主張。他關於中俄伊犁問題談判等國際事務的獨到見解,引起了時任總理衙門大臣文樣的關注,多次將他作為堪任駐外使節的人才進行推薦。

1880年,一個很好的機會出現在許景澄的面前,文祥推薦他出使日本。可惜的是,當時他父親去世,須丁憂守制而未能成行。1884年,許景澄丁憂結束,出便法、德、意、荷、奧五國,由此拉開了其外交生匯的帷幕。第二年,他又兼任生比利時公使,成為赫赫有名的“六國公使“。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中俄戰爭

1887年,因為母親去世,許景澄丁憂回國。3年後,他再度出使俄、德、奧、荷四國大臣,遷為內閣學士。很快,十分棘手的中俄帕米爾衝突擺在了他的面前。帕米爾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1891年夏天,俄國打著“遊獵”的旗號,派出哥薩克偵察隊深入帕米爾,偵察地形地貌,四處樹立界樁。在許景澄抗議下,俄軍被迫撤兵。

第二年6月,俄國先是以撤軍作為中俄勘界的前提條件,逼迫清軍從帕米爾撤軍,隨後迅速派出俄軍進佔帕米爾,破壞清軍哨所等設施,侵佔了中國薩雷闊勒嶺以西兩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雙方軍隊沿嶺對峙。許景澄多次赴俄國外交部進行抗議,痛陳俄國越界、侵權、違約的事實,但俄國自恃佔據武力優勢,始終以各種理由拖延,拒絕從帕米爾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許景澄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光靠嘴皮子根本無法解決邊境問題,必須“辯論與兵力每相須而行”,提出了“出扎守邊”的對策,建議清政府在邊境上調兵遭將,嚴加戒備,及時回擊俄軍的越界行為。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戊戌變法

觸犯鳳顏的死諫忠臣

1898年,光緒皇帝發起變法維新運動,被慈禧太后鎮壓。此後,慈禧產生了廢除光緒帝、重新立儲的想法,但遭到了西方各國駐華公使的聯合反對,因而並未付諸行動。後來,在華北地區蓬勃發展的義和團運動,讓慈禧產生了藉助他們的力量來對抗西方的想法。1900年,在端王載漪、大學士徐桐、協辦大學士剛毅等頑固派的支援慫恿下,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向北京和天津進軍,進一步激發了中外矛盾。

西方各國多次要求清政府鎮壓義和團運動,但並未得到清政府的迴應。於是,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奧、意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義和團

眼看著列強的腳步越來越近,從6月16日開始,驚慌失措的慈禧連續召開4次御前會議,商議對策。會上,主戰派主張慫恿義和團進攻使館,並向西方列強宣戰。而以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為代表的主和派,則提出中國國力屬弱,難以與列強聯軍對抗。他們堅決反對攻使館、殺使臣,認為這一舉動“中外皆無成案”,必將導致生靈塗炭的悲慘境地。焦急萬分的光緒,情急之下走下御座,拉著許景澄的手哭泣問計,結果惱怒了慈禧,當場嚴詞訓斥:“許景澄不得無禮!”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光緒帝

對義和團“法術”抱有幻想的慈禧,絲毫沒有聽進許景澄的建議。6月19日,慈禧要求許景澄給各國使館送交照會,讓他們限期出京。20日,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前往總理衙門交涉,路上被清軍神機營射殺,進一步惡化了事態。21日,清政府發出一道沒有點出任何國家名字的宣戰書,決議與西方列強“一決雌雄”。22日, 慈禧還命人貼出獎賞生擒洋人的告示。受到極大鼓舞的義和團,發起了對東交民巷使館區和西什庫法國天主教堂的進攻,但久攻不下,遲遲未取得進展。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義和團運動

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眼看著形勢越來越嚴峻,許景澄、袁昶冒死聯名上奏《請保護使館折》《請嚴懲禍首折》,提出倚仗義和團攻打使館,“於千古之奇事,必釀成千古之奇災”。他倆死諫清廷保護使館、鎮壓拳民,以此避免“九廟震驚,兆民塗炭”的慘劇。為達這目標, 他們甘願被誅,“臣等雖死,當含笑入地”。就在這時,許、袁兩人寫給上海鐵路督辦盛宣懷和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兩封親筆信,被載漪截獲。信中,許景澄以悲憤的語氣,痛陳慈禧、載漪倚仗義和團民進攻使館、禍國殃民的罪行。載漪看後氣憤不已,著人上奏彈劾許、袁,慈禧當即批准捕殺二人。

7月28日一早,許景澄穿戴好官服,準備前往總理衙門,卻被慶親王奕劻以急事相邀的名義騙去了提督府,就此同袁昶一同關押。第二天,兩人被斬殺於菜市口,出現了文章開始的那一幕。慈禧為掩人耳目,待兩人死後才羅列了罪名:許,袁二人其罪在聲名惡劣,平日辦理洋務,各存私心。每遇召見時,任意妄奏,莠言亂政,且語多離間,有不忍言者。”

許、袁二人的死,引發了當時內外人士的高度關法。有人議論說,兩人作為處理外務的大臣,絕不是朝廷的權力中樞,卻敢於仗義執言,堪你“舉國皆狂卿獨醒”。晚清重臣李鴻章則認為,“許、袁逮治,令人寒心”。 他們與同一時期被殺的兵部尚書徐用儀、兵都尚書立山、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聯元,合稱“庚子被禍五大臣”。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辛丑條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著力主張為許景澄等人平反的,卻是攻破北京城的西方列強。1901 年簽署的《辛丑條約》,第二款第一條就明文寫道:“(五大臣)因上年力駁殊悖諸國義法極惡之罪被害,於西曆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歷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諭開原復官,以示昭雪。”當年,許景澄的靈柩被送回浙江安葬,路上出現了萬眾瞻仰的動人場面。

西子湖畔三忠祠 | 祀被慈禧斬殺的晚清外交家許景澄

三忠祠

8年後,清政府追諡許景澄文肅,與同期被害的袁昶、徐用儀並稱“三忠”,並在杭州西湖建“三忠祠”加以紀念。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