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失眠的中醫認識

2022-02-02由 岐黃陳醫森 發表于 歷史

人的一生中,睡眠佔去我們很大一部分時間,約有1/3時間處於睡眠狀態。一般重複的睡眠使我們精力充沛,反應力、免疫力等達到最佳狀態,然而現代都市人越來越多的人飽受失眠的煎熬。長期的失眠,會給人帶來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患者不僅白天精神萎靡,疲憊無力,情緒不穩,而且記憶力減退,免疫能力下降,有時出現心慌、心悸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現象。眠是臨床常見多發病證之一,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正處在失眠的困擾之中。據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地區的25916名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的患者進行調查,發現有27%的人有睡眠問題。2006年,中國六城市失眠調查顯示,在2005年,我國成年人失眠者高達57%,其中廣州以68%的失眠率高居榜首,其次是北京、上海。長期失眠可引起“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網路系統的紊亂,使慢性疾病如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焦慮症、抑鬱症等軀體和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上升,導致全社會醫療資源消耗增加,生產缺勤率上升,交通事故增多。

失眠的中醫認識

失眠是指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不佳。輕者入寐困難,寐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眠。失眠有偶然性失眠和習慣性失眠之分。偶然性失眠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一時性失眠,不屬病態:長期、反覆的失眠稱為習慣性失眠,具體又有原發性失眠和繼發性失眠之分,均屬病態。

失眠一般可劃分為:(1)起始型失眠,又稱入睡困難型失眠。特點是每逢夜晩精神倍增,上床後輾轉反側,毫無睏意,直至夜半方覺睏倦,才能勉強入睡。清晨不欲起床,上午精神欠佳,此型別者又被稱為貓頭鷹型,多見於青壯年之人;(2)間斷型失眠,又稱熟睡困難型失眠。特點是入睡不難,但睡眠程度不深,夜間常因做夢驚酲,或被微弱動作驚醒,醒後久久不能入睡。此型別症者甚感焦慮痛苦,常見於體弱久病或個性特殊之人;(3)終點型失眠,又稱早醒型失眠。特點是清晨未至早已醒來,或後半夜醒後再難入睡:白天精神疲倦,時常打盹,午後精神方見好轉,常見於高齡老人及腦動脈硬化者。診斷早醒型失眠除了依據睡眠時間外,還要根據睡眠質量綜合判斷。如有些老人素來早醒,醒後十分精神,終日不覺睏倦,儘管睡眠時間不足,亦不屬於失眠範疇。

失眠的中醫認識

失眠在中醫裡稱不寐,在《黃帝內經》中稱為“臥不安”目不瞑”,《素問・逆調論》記載有“胃不和則臥不安”。《靈樞・大惑論》詳細地論述了“目不瞑”的病機,認為“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氣盛;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陽盛於外,而陰虛於內,陽不能入於陰故不寐。

不寐的病名首見於《難經・四十六難》。該篇認為,老人“臥而不寐”是因為“氣血衰,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澀”。後世醫家,如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大病後不得眠候》:“大病之後,臟腑尚虛,榮衛未和,故生於冷熱。陰氣虛,衛氣獨行於陽,不入於陰,故不得眠。若心煩不得眠者,心熱也。若但虛煩,而不得眠者,膽冷也。”指臟腑功能失調,營衛不和,陽不能入於陰,是不寐的主要病機所在。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雜證謨》指出:“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木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張氏明確指出以虛實作為本病的辨證綱要。同時在論治用藥方面亦作了詳細的論述,如“若精血虛耗,兼痰氣內蓄,而怔忡夜臥不安者,秘傳酸棗仁湯;痰盛者十味溫膽湯”。在治療方面,代張仲景《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指出少陰病熱化傷陰後的陰虛火旺之不寐證。其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中雲:“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指出肝血不足,虛熱煩躁的不寐證。該治法及方劑仍為今日臨床所常用。

失眠的中醫認識

中醫認為以下因素是導致失眠的病機:

1。飲食不節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宿食停滯,壅遏於中,胃氣失和,陽氣浮越於外而臥寐不安,如清代張璐的《張氏醫通・不得臥》雲:“脈滑數有力不得臥者,中有宿滯痰火,此為胃不和則臥不安也。”

2。情志所傷或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肝鬱化火,邪火擾動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過極,心火內熾,心神擾動而不寐。或由思慮太過,損傷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虛生化乏源,營血虧虛,不能奉養心神,即清代林佩琴《類證治裁・不寐》曰:“思慮傷脾,脾血虧損,經年不寐。”

3。病後、年邁體虛產後失血,年邁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不寐》所說:“無邪而不寐者,必營氣之不足也,營主血,血虛則無以養心,心虛則神不守舍。”

4。稟賦不足素體陽盛,兼因房勞過度,腎陰耗傷,不能上奉於心,水火不濟,心火獨亢;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火盛神動,心腎失交而神志不寧。如《景嶽全書・不寐》所說:“真陰精血不足,陰陽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亦有因心虛膽怯,暴受驚恐,神魂不安,以致夜不能寐或寐而不酣,如清代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不寐多寐源流》所說:“有心膽懼怯,觸事易驚,夢多不祥,虛煩不寐者。”

綜上所述,不寐病因雖多,但以情志、飲食或氣血虧虛等內傷病因居多,其病位在心,與肝、脾胃、腎關係密切。

失眠的中醫認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