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給您說說天津市老地名的由來

2022-01-26由 糖三角角 發表于 歷史

每個城市的地名都有很多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天津市也不例外。尤其與唐太 宗李世民東征有關的地名就有不少,如河西區的掛甲寺和薊縣、寶坻區一些地名。 與李世民有關的地名 據民間傳說,薊縣地名中的“擂鼓臺”是李世民東征時築臺擂鼓點將之處;“東二 營”、“西二營”是李世民東征時,駐紮兵馬的兩個營盤;“大安宅”、“小安宅” 是李世民曾於此安營紮寨,初名大、小安寨,後改今名;“驗甲宮”是李世民東征 途中晾甲的地方; “邦均鎮”原名“商君店”,因傳說戰國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 後唐太宗東征至此,因地名諧音“傷軍”犯忌,故改名“邦軍店”,後民間演化為 “邦均鎮”;“馬伸橋”是李世民東征路過此地,御馬勞乏伸腰,故村名馬伸腰, 後演化為馬伸橋。 據民間傳說,寶坻區石橋鎮有兩個相鄰的村子——大小“黑豆窩”,傳說當地 盛產黑豆,唐王徵東回師路過此處時曾用黑豆餵馬,故名黑豆窩。石橋鎮還有一個 叫“歇馬臺”的村落,傳說李世民東征時曾在此地高臺歇馬,故名。“帳房衢”是 李世民東征途中設帳房之處。 與宋遼時期有關的地名 歷史上,宋朝和遼國相隔大清河、拒馬河南北對峙,遼國曾多次越過界河與宋 軍楊延昭部激戰。今靜海縣與河北省交界一帶,就是兩軍馳騁交戰之處。傳說靜海 縣南部的古城窪(今子牙河與南運河之間的堤外窪地)一帶,就是楊延昭軍隊的大營。 其轅門就設在古城窪的北部, 後形成村落初名 “轅門口” 元朝時更名為 , “元蒙口” 。 為偵察蒐集遼軍情報,楊延昭派出兩個偵察機構,一處設在轅門以北,後形成聚落 初名“探馬莊”,後演化為今名“譚莊子”。另一處設在轅門以西的寺廟內,由楊 五郎弟子(僧人)刺探敵情,人稱“禪房”。後形成聚落,現為“東禪房”、“當禪 房”、“西禪房”三個村落。 靜海縣子牙鎮所在地名“王二莊”,原名“望兒莊”,傳說每當楊延昭臨陣與 遼兵交戰,其母佘太君常於此眺望觀戰,故名。距王二莊一里多遠有“宗保村”, 傳說是楊延昭之子楊宗保領兵駐紮之處。附近還有“孟莊子”和“焦莊子”,傳說 是楊延昭部將孟良、焦讚的駐地。寧河縣“潘莊”,因是宋將潘仁美的封地而得名。 據民間傳說,武清區“牛鎮”是楊六郎當年抵禦遼兵大擺牤牛陣的地方。最具浪漫

給您說說天津市老地名的由來

色彩的地名是寶坻區的“南仁浮”,相傳楊六郎在此與大刀王懷女交戰被俘,在王 的威逼下楊被迫與王懷女成婚,故名“男人服”,後演化為今名。 作為宋遼戰爭的另一方,關於遼國和蕭太后的故事在天津地名中亦有反映。寶 坻區有“打扮莊”,相傳遼國蕭太后督軍南下,與宋兵交戰,曾在此築梳妝樓,梳 洗打扮,故名。寶坻區大口屯鎮繡針河東岸有毗鄰兩村——大小“繡針口”,相傳 遼代建村,繡針河當時為蕭太后的運糧河,此處為巡查護衛運糧河的哨口,故名。 另外,武清區有黃花店鄉,始建於遼代會同年間,據《東安縣誌》載:“省抑 宮在安次南, 遼會同中建。 以禁嬪妃之有犯者。 元時屢遷廢后於其地。 今屬武清縣, 俗名皇后店。”此地原屬安次縣,明初劃入武清縣。今稱“黃花店”,系由“皇后 店”諧音演化而來。與之對應的地名是泗村店鄉的“太子務”,遼代成村。傳說遼 太子曾前往皇后店(軟禁失寵遭貶后妃的冷宮), 探視被罷黜的母親, 途中在此留宿, 故村落得名太子府,後演化為太子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