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因為愛所以慈悲

2022-01-22由 something216 發表于 歷史

慈悲與寬容自古以來就是做人的根本。那麼,為何我們不能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彼此?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老的國王,他決定不久之後就將王位傳給三個兒子中的一個。

一天,國王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我老了,決定把王位傳給你們三兄弟中的一個,但你們三個都要到外面去遊歷一年。一年後回來告訴我你們在這一年內所做過的最高尚的事情。只有那個真正做過高尚事情的人才能繼承王位。”

一年後,三個兒子回到國王身邊,告訴國王自己這一年當中的收穫。

大兒子說:“我在遊歷期間,曾經遇到一個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託我把他的一袋金幣交給他住在另一個鎮上的兒子,當我遊歷到那個鎮上時,我把金幣原封不動地交給了他的兒子。”

國王說:“你做得很對!但誠實是你做人應有的品德,不能稱得上是高尚的事情。”

二兒子說:“我旅行到一個村莊,剛好碰上一夥強盜打劫,我衝上去幫村民們趕走了強盜,保護了他們的財產。”

國王說:“你做得很好!但救人是你的責任,還稱不上是高尚的事情。”

三兒子遲疑地說:“我有一個仇人,他千方百計想陷害我,有好幾次,我差點就死在他的手上。一天晚上,我獨自騎馬走到懸崖邊,發現我的仇人正睡在一棵大樹下,我只要輕輕一推,他就會摔下懸崖。但我沒有這樣做,而是叫醒了他,告訴他睡在那裡很危險。後來,當我下馬準備過一條河時,一隻老虎突然從旁邊樹林裡躥出來撲向我。正當我絕望時,我的仇人從後面趕過來救了我。我問他為什麼要救我的命。他說:‘是你救我在先,你的仁愛化解了我的仇恨。’這……這實在不算是做了什麼大事。”

“不!孩子,能幫助自己的仇人,是一件高尚而神聖的事。”國王鄭重地說,“來,孩子,你做了一件高尚的事,從今天起,我就把王位傳給你。”

因為愛所以慈悲

有求必應

慈悲心即是寬容心,慈悲對人就是寬容待人,不斤斤計較,不睚眥必報。我們若能以慈悲心對待身邊的人,以寬容大度對待遇到的事情,就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助力於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佛教中有“菩薩低眉”之說,這個“低眉”就是一種慈悲,“慈予安樂,悲為拔苦,常懷慈悲,是菩薩心”。當我們進入寺院裡,就會發現,不管是三世一切佛,還是諸大菩薩的造像,都是慈悲祥和的神態,有很強的親和力與攝受力。這種慈悲,就是佛教接引眾生的大智慧。

把佛菩薩的慈悲理念應用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就是要慈愛一切眾生、悲憫一切眾生,時刻想著拔除他們的苦痛,給予他們以快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