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2022-01-20由 一休608 發表于 歷史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重慶 夏慶瑜

一、秦國擴張、秦朝建立及秦郡的設定

秦王政(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政,戰國末期秦國君王,公元前247-前221年在位。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秦王朝,嬴政稱始皇,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皇帝,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復召王翦,強起之,使將末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遊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為王,反秦於淮南。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二十五年(前222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郡,置會稽郡。五月,天下大酺(秦既平韓、趙、魏、燕、楚五國,故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前221年),齊王建與相後勝發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將軍王賁以燕南攻齊,得齊王建。

秦(王朝)初,……分天下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三十三年(始皇八年,前214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曰陸梁,指五嶺以南地區),為桂林(鬱林)、象郡(日南)、南海(廣州南海縣),以適遣戍。

《史記·秦本紀》載: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前221年),初並天下為三十六郡,號為始皇帝。

由上述史料記載可以看出,秦國在擴張兼併其他諸侯國過程中,逐漸增加設定了一些郡地。統一六國之初,並天下為三十六郡。但秦郡的名目、轄域及變遷,《史記·秦本紀》和《史記·秦始皇本紀》少有具體記載。秦統一六國後,還存在一個繼續擴張的過程,也存在郡縣區域調整現象。因此,郡地名目隨之增加,轄域也隨之變化。

綜合多種史料記載和譚麒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來看: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滅荊楚,次年(前222年)王翦遂定荊楚江南地,秦並荊楚之地置泗水、九江、長沙三郡。今安徽淮河以南、江西大部屬秦國九江郡轄,治壽春(今安徽壽縣)。

秦統一六國(前221年)後,調整郡縣名目及轄域,分天下三十六郡,其中長沙郡轄現在整個湖南、江西鄱陽湖及羅霄山以西及廣西廣東部分地區(明代長沙府志有載,乾隆丙申吉安府志亦有“郡境舊隸楚之長沙”之載),九江郡轄現在安徽中部淮河以南、長江以北部分地區(中國歷史地圖集有載)。隨著秦朝郡縣區域調整,今江西全境歸廬江郡所轄(中國歷史地圖集有載)。

由此可見,今德安地域公元前222-前221年僅一年時間屬戰國時期秦國九江郡轄;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之初,今德安地域歸長沙郡所轄;後來秦王朝郡縣區域調整,今德安地域歸廬江郡所轄;漢朝時期,今德安地域歸豫章郡所轄。因此,今德安地域從來不歸秦朝、漢朝九江郡所轄。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秦代 九江郡

二、古代九江的歷史沿革

【古秦漢九江】:

秦國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九江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中部北起淮河、南止長江地域。

西漢初沿設九江郡,仍郡治壽春,轄域向北縮小。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劉安“叛死國除,壽春復為九江郡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九江郡屬揚州刺使部。公元9年王莽篡漢,改九江郡為延平郡,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廢延平復九江郡。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魏代漢,九江郡(治壽春)屬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廢九江郡為淮南郡。秦漢九江(治壽春)歷四百四十餘年之久,人文歷史印跡廣泛而深厚。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西漢 九江郡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東漢 九江郡

【古隋九江】: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江州為九江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九江郡復為江州。古隋九江(治潯陽)前後僅十四年而廢,其間戰亂頻繁,人文歷史印跡遠不及秦漢九江深厚。

大唐立國僅四年,天下尚未底定,即廢隋九江郡復為江州,在潯陽設江州治,五代十國及宋朝沿用江州稱謂。

作為唐代、北宋官場沿稱“九江”地名,應是指長期存在的古秦漢九江,而非短暫存在的古隋九江,以下四例可以佐證:一是二十四史《舊唐書》卷四十志二十地理三

志載淮南道壽春、合肥、慎縣、定遠、鍾離、烏江、歷陽、全椒、清流等州縣時,都記載為:

“漢縣,屬九江郡”

;而載江南道潯陽時,雖述及隋朝曾改江州為九江郡,但仍

記載潯陽為:“漢縣,屬廬江郡

”,而非“隋縣,屬九江郡”。

二是二十四史《宋史》真宗本紀載

:“祥符八年十二月辛卯,

皇子慶國公(名禎)封壽春郡王”,夏竦曾獲封“九江郡開國公”,很顯然夏竦封爵中所稱“九江”是指歷史上治在壽春的九江郡國,而江南西道的潯陽(或江州)從來就不是一個郡國,也沒有用以封爵的史例。三是宋朝一切官方文書涉及隋朝九江時都稱潯陽或江州,而不稱“九江”。四是元代評書口傳,元末明初成書的《水滸傳》中多處記載將犯人“刺配江州”,而不是記載“刺配九江”。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後漢書 九江郡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舊唐書 壽春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舊唐書 潯陽

三、夏竦“九江郡開國公”之九江郡是指與壽州相關聯的漢代九江郡

曾經獲封“九江郡開國公”的夏辣,在其《壽州相公啟》中有載:

“右(上,尊稱):某伏念(謙詞)閫(城門)外之邦,宜嚴所守;弗當(沒能)便道,增仰(增益敬仰)貴臺(敬稱)。託身坱圠(無邊無際)之鈞(重量單位),早(以前)繄(無意語氣詞)大庇之託。熒煌之坐(座位,地位),合謹彝(禮器)儀恭惟”。

意思是:壽州相公大人,我去京城之外任地方官員,應當嚴守所職(不能擅離),沒能順道(去壽州拜謁)增益對您的敬仰。我以前受封九江郡開國公獲浩蕩奉祿,有皇恩庇護得以依託。榮耀的地位,完全應當恭謹地儀崇。

由此可見,北宋朝庭給夏竦封號中所稱“九江郡”,是與漢代九江郡地域有重疊關係的北宋壽州相關聯的,而不是與隋朝九江郡地域有重疊關係的北宋江州相關聯的。

因此,夏竦《壽州相公啟》無論何時所寫、壽州相公無論是何人,都無可置疑地證明了夏竦九江郡開國公封號中的“九江郡”,是指與壽州相關聯的漢九江郡。

四、唐宋官方稱州縣古地名——從漢不從隋

(一)

李淵初建唐朝,天下尚未平定,武德四年就廢隋設九江郡(治潯陽),復為江州。《舊唐書》地理志及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所載,現在的九江都稱作江州。

(二)《舊唐書》地理志中載:壽春為“

漢縣,屬九江郡”

;潯陽為“漢縣,屬廬江郡(並非:隋縣,屬九江郡)”。

可見唐代官方對郡縣古地名的稱謂從漢不從隋。

(三)北宋大臣夏竦曾獲封“九江郡開國公”,他在《壽州相公啟》中載:“右,某伏念閫外之邦,宜嚴所守,弗當便道尊仰貴臺。託身坱圠之均,早繄大庇之託。熒煌之坐,合謹彝儀恭惟(意為:壽州相公大人,我去京城之外任地方官員,應當嚴守所職,沒能順道去壽洲增益對你的敬仰。我以前受封九江郡開國公獲浩蕩奉祿,有皇恩庇護得以依託。榮耀的地位,完全應當恭謹地儀崇)。”可見,夏竦“九江郡開國公”封號中,其“九江郡”是指與壽州相關聯的漢代九江郡,而非與江州相關聯的隋朝九江郡。

(四)

北宋歐陽修獲封“樂安郡開國公”,而隋朝所置諸郡中,並不存在樂安郡,東漢時期才存在樂安郡,可見歐陽修封號中“樂安郡”,也是沿襲漢代郡名稱謂。

五、

唐代個別民間文學作品中以“九江”借代江州,否定不了官方古地名從漢不從隋的慣例

唐代白居易作《琵琶引並序》

載:“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白居易

遭貶江州司馬,江州在隋朝時曾改置“九江郡”,詩人在作詩撰序時借隋朝九江郡指代江州。白居易詩友元稹詩《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載:“殘燈無焰影幢幢,此時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元稹詩題中用“江州”,為什麼詩文中用“九江”呢?這是因為七言律詩押韻的需要:幢、州、窗不押韻,幢、江、窗才押韻,故借隋朝“九江”指代江州以便押韻。

潘興嗣《濂溪先生墓誌銘》載周敦頤:“卒於九江郡之私第”,屬民間私下

受人所託為人撰銘,以隋朝九江指代江州。

柳宗元《送蕭煉登弟後南歸序》載:“始餘幼時,拜兄於九江郡:九江在唐

屬淮南道,書注江分為九道也”(見欽定四庫全書柳河東集卷二十二),這裡卻是以漢代九江指代淮南道治所壽春。

上述詩人文學作品或民間撰文中地名的借代之稱,並不統一。而官方地理志、封爵及官方文書中地名借古代今的使用則具有統一的規範—從漢不從隋。

北宋歐陽修獲封“樂安郡開國公”,漢代才有樂安郡,隋朝並沒有樂安郡。北宋夏竦獲封“九江郡開國公”,他本人《壽州相公啟》已證明其封爵中的“九江郡”是與壽州相關的漢代九江郡。隋朝與江州相關的九江郡並不是一個郡國,

沒有用來封爵的例證。

因此,上述個別民間文學作品中用“九江”借代江州,根本否定不了夏竦

獲封“九江郡開國公”之“九江郡”是指漢代以壽春為治的九江郡。

九江郡沿革及其沿用於封爵、域名考析

柳宗元《送蕭煉登弟後南歸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