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朝內閣 和稀泥高手,申時行

2022-01-19由 夢資訊 發表于 歷史

申時行一個無奈的人

申時行是一個謙虛溫和的人,相比與張居正的大膽激進。申時行在文淵閣八年,被人批判是一張白紙的功績。

然而一張白紙的功績不就證明國家一切都已納入規範,機構運轉正常嗎?

這八年申時行更多的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原則在調和皇帝與廷臣之間的關係。

在練御林軍與立儲的問題上,

申時行一直在暗中扮演著自己和事佬身份。看史書,你只能看到申時行任首輔八年,盡心盡力,功績顯赫,最終因立儲一事被迫辭職。在這裡你卻能看到為什麼廷臣反對萬曆練御林軍?為什麼萬曆不能練御林軍?為什麼申時行作為首輔不能幫萬曆分憂?為什麼申時行不能公然加入廷臣反對之列?在這一堆為什麼之中,不能一一道盡,而申時行只需找到御林軍的頭,為其道出萬曆練御林軍時恐出的意外,以及要承擔的風險。就這樣,在皇帝廷臣都不知曉的情況下就可以解決這項難題。(文官們是本朝政府的支柱,全部文臣即以倫理哲學作為基礎推行了現今的統治方式,他們當然討厭皇帝親率禁軍,造成文武均衡甚至武高於文的局面。只是因為他們個個都是忠臣,不便站在對等的地位去和皇帝談判,只能一遍一遍的上奏,目的不達,絕不甘休。)

在立皇儲一事中,

在常洵出生之前,申時行就察覺到了危機,上奏萬曆皇帝應該儘快立常洛為太子,皇帝卻推遲置理。之後萬曆皇帝卻想廢長立幼,廷臣當然親戚反對。

面對皇帝的個人意願,以及廷臣所遵守的四書之道,申時行該怎麼做呢?

這時我會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呢?申時行只能溫和的在皇帝面前支援廢長立幼,在廷臣面前卻反對皇帝廢長立幼。或許是實屬無奈之舉吧。最終的結果一面肯定是不討好的,申時行只能在廷臣的反對聲中下臺。

他身居首輔,處心積慮的想在幕後不動聲色的解決這個難題,而廷臣卻不能體恤時艱,將折衝於樽俎之間的底細,全盤託底公佈,陷首輔於危難之中。

申時行所做的每一項考慮與決定都把皇帝與廷臣之間的和睦,皇帝與國家社稷考慮進去。

廷臣眼中萬曆貴為人君,應有人君的樣。但是萬曆也終歸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有思想有抱負的人,在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被全是一群不值得信任的廷臣簇擁之下,有思想有抱負又有什麼用呢?

假如你是申時行,你,又會怎樣做呢?申時行是無奈的。

用書裡的話說:如果不用倫理道德作為治國的標準,如何能使兩千名京官對事情有一致的看法呢?又如何能是一萬八千名地方官和衷共濟,或者無端受罰而仍然歌頌“皇恩浩蕩“?我們還有什麼更好的標準去教育全國約一百萬的讀書人,還有什麼更好的標準區表彰他們的祖先,寡母,賢妻?但是一方面這些熟讀經史的人以仁義道德相標榜,以發揮治國平天下的抱負為國家服務,以自我犧牲自詡。另一方面,體制上有存在那麼多的缺隙,給這些人以那麼強烈的引誘。陰與陽的距離越來越遠,找出一個大家都同意的折衷辦法也越來越困難。

他,申時行,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可資遵循,他只能與考到的習慣和人事的手腕來應付一切。這,正是他的無奈吧。

與此同時,萬曆已經發現他想做的事都不能做到,年輕皇帝的雄才大略,勵志圖新也被消磨殆盡。申時行歸家後曾反省說曾經有過一個絕好的機會能輔助皇帝成為堯舜之君。從這我們彷彿能聽見申時行的嘆息聲。

明朝內閣 和稀泥高手,申時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