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唐朝為什麼國號是“唐”?這要從李世民的太爺爺說起

2022-01-15由 是良藥呀 發表于 歷史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後,將新王朝的國號確定為唐。那麼,唐國號究竟有什麼淵源?又是什麼意思呢?這還要追溯到李淵的爺爺、李世民的太爺爺唐太祖——李虎的時代。

北周時期,李虎憑藉著軍功,被推為開國第一功臣,後來追封為唐國公。而李淵的身份,就來源於祖父李虎唐國公的封號。可是這個“唐國公”又是指的哪個唐國呢?在先秦時期曾經有過三個唐國,那麼,李淵的這個“唐”究竟來自哪個唐國?這些淵源與唐國號的取義又有怎樣的聯絡呢?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來自堯帝的唐國,

李淵稱帝之前,就以光大、復興帝堯的唐國為志向,按照李淵的文字秘書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裡面的說法,說李淵在615年,奉召前往太原前,擔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話:以太原黎庶,陶唐舊民,奉使安撫,不逾本封,因私喜此行,以為天授。

李淵得到這個任命,心中竊喜,太原本是古代陶唐氏帝堯的封國,我又是唐國公,現在讓我來安撫這塊地方的黎民百姓,這是在是天意。等到317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地方軍政長官,他更是得意忘形,對兒子李世民一吐心跡: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我本來是唐國公,這裡是我的封地,來到這裡,是天意讓我建功立業的。如果我猶豫不決,就會大禍臨頭。

我們從這兩段史料看,李淵在太原起兵前,就已經存有不臣之心,並且以光大帝堯的唐國,為政治目標。這些話和叔虞的唐國沒有關係,和封在湖北唐縣鎮的,唐國更沒有關係,只指的是帝堯的唐國,我們把帝堯的唐國,作為李淵、李虎他們這個它國號的繼承物件。

其次:李淵駕崩以後,他的後人稱他為神堯皇帝,635年,70歲的太上皇李淵駕崩,廟號高祖,諡號太武皇帝,有趣的是等到674年的時候,他的孫子皇帝李治,和孫媳婦皇后武曌,把他的諡號改為神堯皇帝。我們知道諡號是根據死者生前行跡所評定的一種稱號,意在蓋棺論定,褒貶善惡,具體到李淵的諡號,起初是太武皇帝,這很明顯是為了表彰李淵開國的功績。 至於改後的神堯皇帝,反應了在後來的,在後來的皇帝心目中,是把開國皇帝李淵,看做是帝堯的重生,當世的堯帝,應該說是非常稱和,李淵稱帝前的心志,以及稱帝后的自況。在傳統的史學認識中,帝堯是仁君的典範,他是五帝中間的第四帝,五帝是:皇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在古代文獻的描述中,帝堯是一個極為完美的人,勤奮、簡樸、處事公正、政績卓著,住的是茅草房,穿的是粗布衣,治理洪水,抗乾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帝堯不留戀權位,到了晚年的時候,禪讓給出身貧寒,但德才過人的舜,說明他以天下為公,堯逝世以後,天下百姓如喪考妣,三年之內四海絕音,無人彈奏樂曲。

我們說的很遠的先古了,因為李淵他是神堯皇帝唐朝的開創者,帝堯既然成了遠古黃金時代,道德標準最高的聖王,那麼帝堯的唐國號也就非同一般了,有了說法,這麼偉大的人,他的國號一定也很偉大了。

本來在文字學上,唐,就是大的意思,而作為帝堯國號的唐,更引申出豐富的道德含義,帝堯最大的特點就是仁君,中國國號史上最重要的文獻,代表著傳統正統解釋的,

東漢的《白虎通德論》,裡面說:唐,蕩蕩也,蕩蕩者,道德至大之貌也。

帝堯的偉大功德,浩浩蕩蕩,偉大無邊。而帝堯的唐國號,正是顯示了這些。

說到這裡,我們終於明白了,

堯是聖德,唐是美號,神堯皇帝李淵以帝堯皇帝為榜樣,以唐為國號,是希望自己成為帝堯一般的仁君聖王,希望自己締造的唐朝,以德立國,道德至大,成為唐堯時代一樣的太平盛世

,九泉之下的李淵可以欣慰的是,他的子孫沒有辜負他的希望。

唐朝為什麼國號是“唐”?這要從李世民的太爺爺說起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