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2022-01-15由 宇文讀書 發表于 歷史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馮寶,冼夫人統領的高涼古郡

馮盎的家世背景

馮盎(566-646)是愛國愛民的巾幗英雄-冼夫人(522-602)和馮寶(?-558)的孫子。馮寶是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曾孫。北燕被滅後馮氏300族人從遼寧遷移到嶺南地區,被梁朝皇帝封為高涼刺史。為了在當地立足馮寶娶了當地首領的女兒,也就是冼夫人為妻。成親後夫妻共同用律法和禮儀教化高涼地區百姓,使得高涼地區“政令有序,人莫敢違”。

當時嶺南的部落是誰的拳頭大誰就是大哥,冼夫人一直想改變這種管理方式,主張教民以禮。所以對於和北燕皇室的後人聯姻冼夫人也是同意的。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粵劇《譙國夫人》冼夫人大婚造型

冼夫人一生維護嶺南百姓的安居樂業,推行中原的牛耕,興修水利,選種施肥;並且無償向農民提供種苗和農具。又興辦教學,傳授醫療知識,收復海南,深受嶺南和海南的百姓愛戴。

62歲那年冼夫人白髮人送黑髮人,獨生子馮僕(558-584)去世了,留下了三個嫡親孫子,大孫子馮魂,二孫子馮暄和老么馮盎。那年馮盎18歲。冼夫人經常拿出朝廷的賞賜之物教育後代說:

汝等宜赤心盡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願汝皆思念之。《隋書 譙國夫人傳》

你們應該將赤誠忠心獻給天子。我經歷了三朝天子(梁陳隋),唯一憑藉的就是忠心。如今皇家賞賜的東西都在這裡,這就是忠孝的報答,希望你們都要記得。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廣東高州市冼夫人文化周開幕儀式——模仿冼夫人軍隊的木偶戲

冼夫人去世後,33歲的馮盎就接過了統領嶺南的重任,成為了馮冼家族的大家族。他一生不改祖母冼夫人的遺志,始終沒有讓嶺南獨立於祖國的疆土,一直維護著嶺南地區和中原皇權的友好聯絡。

馮盎:平定叛亂,替大哥復仇

581年楊堅建立了隋朝,稱隋文帝。609年,廣東番禺的部落首領王仲暄聯合瀧水強豪陳佛智起兵反隋,他們殺死了朝廷的嶺南總管,切斷了嶺南和中原的交通,準備自立為王。馮盎的大哥馮魂在平叛中去世了。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冼夫人一生為國為民,百姓感念恩情自發為她建造冼太廟

《資治通鑑》高涼洗夫人遣其孫馮暄將兵救廣州,暄與賊將陳佛智素善,逗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系州獄,更遣孫盎出討佛智,斬之。進會鹿願於南海,與慕容三藏合擊仲宣,仲宣眾潰,廣州獲全勝。

80歲的冼夫人顧不上悲傷,馬上派二孫子馮暄出戰。但是馮暄和叛軍陳佛智是好友,在戰場上遲遲沒有發兵,延誤戰機。冼夫人大怒。冼夫人直接把馮暄收監後,再派最小的孫子馮盎出征。馮盎沒有辜負祖母的期望,迅速地出兵大敗了叛賊。隋文帝對馮家的信任度又增加了,所以他馬上封冼夫人為譙國公夫人,追封冼夫人去世的丈夫馮寶為譙國公,馮盎為高州刺史,馮暄為羅州刺史(今化州)。並且賜冼夫人以女性身份開設幕府的權力,等於在明面上承認冼夫人的將軍職位。

幕府:《冊府元龜》:“戰國之際,始謂將帥所治為‘幕府’。古代將士出征,軍無長處,治無定所,以軍帳建府。軍帳又稱為幕布,後來將帥軍府也稱為幕府。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馮盎被封為為高州刺史 馮暄封為羅州刺史(今化州)

馮盎:陣前一聲大呼,平定血親動亂

《新唐書·馮盎傳》載:“番禺、新興名賊高法澄、洗寶徹等受林士弘節度,殺官吏,(馮)盎率兵破之。寶徹兄子曰智臣,復聚兵拒戰,盎進討,兵始合,輒釋胄大呼曰:‘若等識我耶?’眾委戈,袒而拜,賊遂潰,擒寶徹、智臣等,遂有番禺、蒼梧、硃崖地,自號總管。”

620年嶺南冼家有些人想渾水摸魚,不僅和地方割據勢力高法登進行合作,還殺了朝廷命官,集合兵力想自立為王。那時冼夫人已經去世了,作為接過冼夫人的權力法杖的馮冼兩大家族的掌權者——-馮盎沒有因為想造反的人是自家的親戚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馬上就帶著軍隊親自將以冼寶徹為首的叛賊打敗了。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馮盎:以一人的威嚴鎮服逆反的軍隊

後來馮寶徹的侄子馮智臣還不死心,一心想要將嶺南獨立。他又聚集軍隊想造反。這次馮盎依然沒有心軟,他騎馬來到叛軍的軍隊面前,脫下了自己的盔甲,看著那些想謀反計程車兵們:“你們認識我嗎?” 這句話的含義是:你們看看我是誰?你們再想想自己到底在幹什麼?先人們努力了一輩子才得來百姓的安居樂業。你們這些不肖子孫居然要毀了先人的基業去造反嗎?

造反計程車兵果然面面相覷,最後放下了武器。馮盎在陣前大吼一聲就能鎮服迷途計程車兵們。從中我們也能知道作為冼夫人的繼承人馮盎在軍隊中不僅非常有威嚴,而且百姓們也願意信服於他。士兵們能迷途知返是一件好事,畢竟說到底這些兵士都是嶺南人,如果能夠避免互相殘殺,那是再好不過了。

《新唐書·馮盎傳》載:“盎善為治,閱簿最,擿姦伏,得民歡心。”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廣東陽江馮盎將軍文化大觀園內部一景

馮盎:拒絕自立為王,不忘先人遺志,維護祖國統一

《新唐書·馮盎傳》載:“或說盎曰:‘隋季崩蕩,海內震騷,唐雖應運,而風教未孚,嶺越無所繫屬。公克平二十州,地數千裡,名位未正,請南越王號。’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貴,如我希矣。常恐忝先業,尚自王哉?’”

後來有人對馮盎說:唐朝初建立,民心未服。你統領著20多個州縣,土地幾千裡,手裡還有強大的軍隊,正是自立為王的好時機。不然等唐朝皇帝忙完中原的事情,回過神來就會開始忌憚你了。他會削你兵權,奪你土地的。馮盎拒絕了自立為王,並且轉頭就把自己管理的20個州縣全部獻給了唐高祖李淵,還把自己的最出色的兒子馮智戴送去李淵身邊當起了侍衛。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廣東陽江馮盎將軍文化大觀園內部一景

這是相當聰明又有遠見的做法。因為與其等皇帝自己來要,還不如自己主動獻上去,還能博個美名。果然,唐高祖稱讚了冼盎的忠心,沒有把20個州縣全部收下,而是還給了馮盎8個,還任命他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

而讓自己的兒子去皇帝身邊當侍衛是一箭三雕的做法。一方面等於告訴皇帝:我重要的兒子都送去給您當人質了,您可以對我放心了;

另一方面也是在皇帝身邊放個眼線。畢竟嶺南離長安太遠了,如果有誰在皇帝耳邊吹吹風說嶺南馮家人要造反,還沒等自家的自白書遞到皇帝的書桌前,可能圍剿的軍隊就到家門口了。所以派最得力的兒子去皇帝身邊守著,萬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也好隨機應對。

再者馮智戴也可以趁機瞭解如今朝堂的動向,為馮家將來在朝堂上佔得一席之位打下基礎。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雄偉的廣東陽江馮盎將軍文化大觀園

馮智戴是馮盎最出色的兒子,他有勇有謀,在嶺南的眾多部落中頗有威信,有人願意用性命為他效力。隋朝時馮智戴曾和父親馮盎一起去朝見隋煬帝,當時馮盎的安保工作就是他負責的,可見馮盎非常信任這個兒子的能力。

隋朝滅亡時,馮智戴還曾被南越的某部落看中,把他抓回自己的部落要挾當首領,後來還是馮盎親自來要人,馮智戴才得以和父親一起離開。所以讓馮智戴去陪伴在皇帝身邊,馮盎是放心的。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百家講壇:大唐開國下 嶺南馮氏

646年馮盎逝世,終年80歲,被追封為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馮盎不僅為唐朝平定了多次叛亂,成為嶺南最大的首領,使馮家在中央朝廷上有了話語權,馮冼家族的財富和地位也達到了頂峰,更是保護了嶺南百姓的安寧生活,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唐朝皇帝賞奴婢萬餘,地兩千裡,封大將軍、荊州督尉,富貴至極。”

馮盎:拒不自立為王,維護祖國統一,陣前一吼就平定了叛亂

廣東省廉江市馮盎之墓

唐高宗李治有次召馮智戴的兒子馮子猷覲見。馮子猷就從嶺南坐船來到長安,船上帶了滿滿的一船金子。這驚人的舉措震驚了京城的百姓,很快連皇帝都知道了這件事。於是皇帝派官員來詢問,偏偏派來的官員出言不遜,惹怒了馮子猷。於是他不僅私自就把官員給抓了,還向皇帝投訴官員的無禮。而皇帝居然沒有處置他,而是馬上派了另外一個官員來安撫他。可見當時馮家在朝廷中也不是默默無聞之輩了。

後面來的官員很機靈,他恭謙地和馮子猷結交,追問之前那個官員的過失。馮子猷果然很開心,想以金子結交他。官員不敢收,結果馮子猷拉著臉說:你要不收就是看不起我,那你今天就別想回去了。最後官員只好哭笑不得地收下了。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馮家故意炫富,好以此為藉口把財富上交國庫,減少皇帝對冼家的戒心。反正此後唐朝每有徵戰,馮家都會主動獻上物資。

參考資料

馮魂_高州隋代人物專題 - 博雅人物網

中國幕府制度的特徵、形態和變遷|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資料庫

《三燕尋蹤上、下》張松、姚韞 遼寧教育出版社

《隋書 譙國夫人傳》

《新唐書·馮盎傳》

《資治通鑑》

《冊府元龜》

end。

喜歡的話,給我點個贊鼓勵一下吧。謝謝啦。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宇文讀書

如果有哪裡寫得不明白,請在留言區指點我一下嗷,不勝感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