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一家非洲工廠的倒閉

2022-01-13由 一笑生花兒 發表于 歷史

在非洲的時候參觀過一家港資印染廠。它進駐當地時間頗早,加上香港和當地當時都是英國殖民地,語言、法律相通,管理很大程度實現了本地化,且完全按照勞動法規定辦事。

這家廠子鼎盛時期一度壟斷該國及周邊幾個鄰國的傳統印花布市場。在八九十年代員工一度有過2000多人,員工收入可以達到一般中產階級水平(與警察、教師持平),並且各種福利待遇齊全:每週雙休、每年帶薪休假15天以上,女員工全薪產假90天(當地生育率頗高,七八個孩子);有醫生開的假條,工人請病假不得扣工資;一旦僱傭關係成立,即使員工很不稱職或調皮搗蛋,也很難開除或調崗;且每年工資都有一定漲幅。一切看上去完美和諧。

問題出在工會上。當地法律規定員工有加入工會的權利。工會透過每月從會員工資中抽取提成存活,為員工爭取各種利益。但是工會很容易跑偏,煽動工人和資本家對立,不顧工廠的實際經營情況盲目要求增加工資和福利。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工會就會找工廠老闆提要求,不能滿足就組織罷工,逼資本家讓步。一開始還是各有勝負,加上沒有多少競爭對手,工廠還能勉強執行。

壓倒工廠的最後一根稻草最後還是來了。2000年後,特別是加入WTO之後,中國製造的印花布大量湧入非洲市場。中國廠家不僅完美複製了當地傳統花樣,運到非洲的價格還比當地生產的低很多。本就價格敏感的非洲消費者很快擁抱了中國製造。

而養尊處優慣了的非洲工人和寄生其上的工會怎麼會同意降低福利與公司共度時艱。但市場是無情的,不會慣著任何人。於是這家工廠只能大規模裁員。最終我們去的時候只剩幾十人,公司完全依賴部分當地人的情懷活著了。工會失去了會員,也存在不下去了。

中國這邊貌似贏得了這場競爭,成功擠佔了非洲印花布的市場份額。卻是以中國工人的福利待遇遠低於非洲工人為代價的。也許這就是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無產階級之間的內卷吧。

一家非洲工廠的倒閉

一家非洲工廠的倒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