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重用大臣、治理大運河,這是他的輝煌之舉嗎

2022-01-12由 悠然讀史 發表于 歷史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駕崩,年僅18歲的憲宗朱見深登基即位。在憲宗出生時,朝政混亂,民不聊生,一些地區起義連連。內憂外患,北方的瓦剌對中原虎視眈眈。此時明朝的衛所制已經腐朽落沒,士兵大量逃亡,軍事力量十分虛弱。在憲宗還不到兩歲時,對大明發進攻擊。王振為了揚名四方,建功立業,力勸英宗親征,結果對軍事一竅不通的英宗在土木保被瓦剌俘虜了。

後英宗在奪門之變中復辟成功,朱見深經過一波三折後重新登上了太的寶座。憲宗即位之時,正逢明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風口,宦官專權,朝綱混亂,內憂外患。憲宗即位後,確實想有一番大作為。可謂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何況是年輕氣盛的新皇帝。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重用大臣、治理大運河,這是他的輝煌之舉嗎

憲宗皇帝畫像

憲宗在位期間,設立皇莊、寵萬妃、寵汪直、復西廠都是被人所詬病的,但也有兩件事確實是做的很好。

一、

重用良臣

成化四年(1468年)十月, 憲宗不顧眾大臣的毀謗, 仍然重用重用良臣商輅。

成化四年(1468年)八月, 京師發生了一次地震, 迷信的憲宗於九月間下了一道詔書, 邊自責邊令君臣反省。公群臣反省。這時, 給事中董旻、陳鶴、胡智深、陳弘、鄭已等人, 先後上書, 攻擊學士商輅。對於憲宗寵信商輅, 他們十分不滿, 因此藉此機會攻擊他。但他們並沒找出什麼漏洞。董旻在奏摺中彈劾商輅等人時說:“諫官上彈劾的章奏, 通常直接送到御前, 不在上朝時宣讀。”

其實這件事並沒什麼,這只不過是送奏章的方式問題。商輅等受寵大臣弟文章奏摺時,可能比其他大臣隨便些,因此給別人留下口實。看完這奏摺後,憲宗很不高興,認為他們置國家大事於不顧,而在這種小事上糾纏不休,小題大作,不成體統。他在奏摺上批覆:“大臣進退都有一定禮法,誰都遵守了。請問你董旻敢不遵守舊制,擾亂朝儀嗎?”

商輅等人知道自己被彈劾,於是請求告老還鄉,沒有得到憲宗的批准。

還有一名叫林誠的御史, 也上疏彈劾商輅。他指出商輅過去曾參與景帝易儲的事, 很對不起皇上, 因此不該重用。憲宗看了這份奏摺, 憤怒不已:“商輅為我朝廷做事, 有什麼不對, 你們為何屢次上奏? ”憲宗發完火, 便下令將林誠下獄治罪。他還當延審問那些亂告狀的人, 並嚴加責備。

商輅胸懷寬廣, 大度仁厚, 見憲宗十分憤怒, 便上書勸道:“臣以前曾上書皇上, 請您對諫言者寬容一些。今天因為彈劾臣下的緣故, 責罰諫言的大臣, 輿論會怎麼說呢? ”憲宗聽完商輅的話, 果然消了怒火。於是下令當廷打了董旻的棍子, 然後恢復了他的官職。

十月份, 憲宗正式任命商輅為兵部尚書, 兼任學士, 仍加重用。憲宗沒看錯人, 商輅的確能擔重任。商輅為人正直樸實, 敢於上書言事,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 商輅想出了好多辦法。例如,成化四年(1468年)商輅率群臣上疏, 極力主張將駕崩的錢太后與英宗合葬。成化九年(1473年), 商輅又上書憲宗, 勸阻憲宗廣設皇莊。他說:“天子把天下作為自己的家, 為什麼還要設皇莊? ”憲宗採納了他的意見。尤其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 商輅不懼當權太監汪直的權勢, 帶頭上書憲宗, 希望將西廠罷除。雖然遭到憲宗的嚴厲譴責, 但仍堅持己見, 極言西廠害處之大, 最後憲宗接受了他的意見, 革除了萬人憤恨的西廠。

商輅為人寬厚。他及第做官剛剛六年, 就入內閣參與機要事務, 因為到任時間不長, 很多人鬱不服氣, 但是商輅與大家還是友好相處。他與錢溥有矛盾, 錢溥甚至寫了一篇名叫“禿婦傳”的文章譏諷他, 但商輅也不放在心上。還有一個叫黎諄的人, 說商輅主持了景泰帝易儲一事, 並上疏攻擊他, 商輅對他也不記恨, 仍照常待他。因此, 當時很多人都說商輅寬宏大量。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重用大臣、治理大運河,這是他的輝煌之舉嗎

商輅紀念雕塑

憲宗重用商輅, 可以說用得很好。

二、治理大運河

成化年間憲宗多次派大臣治理運河。

千里京杭大運河, 自從永樂皇帝派大臣陳瑄治理後, 到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已經六七十年了。有關運何的制度被廢弛了, 而運河的泥沙淤塞也相當嚴重。因為長期不進行疏通, 河面變窄河水變淺,船隻航行困難, 運輸能力降低。

憲宗成化七年(1471年)十月, 皇上下聖旨, 命王恕為刑部左待即, 負責治理河道,京杭大運河, 從通州至僅真、瓜州二三千里。全部需要疏浚修理, 於是有人上奏, 建議分沛縣以南、德州以北及山東為三道, 各委派漕郎及監司專理。並要求皇上讓通曉水利的大臣負責這件事 ,用三年時間完成。

明憲宗看完奏章, 批准執行。於是, 憲宗專門設定總管漕運、河運的官員, 並派王恕專門責治理運河。在六七十年後, 千里大運河終於又一次得到治理。從南方運糧米進北京, 每年運多少, 過去是沒有數額限制的。到了成化八年(1472年)冬,憲宗命令要改為長運, 並且把定下的四百萬石的數目作為常例。

大運河上, 日夜不停地行駛著官船、民船, 十分繁忙。但是明朝的官員, 特別是太監, 十分貪財, 他們想盡一切辦法, 撈取錢財。每條官船使用二十多個船伕。他們自己準備口糧, 不給工錢。一條大官船, 運一箱貢品給皇上, 至少要夾帶十箱私貨, 並至少要搭載幾名、十幾名乘客, 就這兩點, 每條船的人能夠獲得幾十兩甚至幾百兩的額外收人, 這就使繁忙的大運河更加忙了。

因為水旱連年, 運河沿岸各省、府、州、縣急需賑濟, 所以常常請示皇上, 將運往北京的米糧在中途留下一些, 以賑濟當地的災民。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 山東巡撫牟奉就上書憲宗。請截留官船上的米糧賑濟山東百姓, 憲宗批准了。

大運河途經多個省份, 各省都關卡林立, 把運河弄得錯綜複雜, 為南北交通帶來了很多不便。此外, 運河兩岸, 門派、幫會多如牛毛, 俗話說: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他們的生活全靠這條河, 於是為了爭奪地盤不斷髮生流血衝突。

治河大臣刑部左侍郎王恕, 奉憲宗聖旨, 徵集沿河各省、州、縣的民夫及官兵, 疏通運河,他克服困難, 要求嚴格。一年後, 運河河道比以前更加暢通了。夾帶私貨的官船也不敢公開夾帶了。同時取消了各府、州、縣所設的關卡, 一隻官船僅使用二三個水手, 並且發給工錢, 供飯, 更不允許官船搭載乘客。民船交稅, 要交給官府, 不許交給個人。

通州到北京的這段惠通河嚴重淤塞, 大船無法行駛。靠小船運載; 有的地方, 連小船都通不過去, 只好用車運。不僅運費高, 而且十分不方便。漕運總兵曾上書憲宗皇帝, 請求疏通, 。皇帝以天象出現災異為藉口, 沒有同意。到了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八月, 惠通河實在不能行駛了,憲宗只好下旨任命平江伯陳銳等大臣, 把漕運的兵丁七千多人調過來, 治理惠通河。這次疏通後, 河水從都城外一直流到正陽門, 再流至大通橋。糧船可在沿岸的糧倉卸鵝。十 分方便。

10年後, 運河又開始激塞了。尤其是沁水決堤, 運河水流人黃河、汶水、泗水、水的冬水道。河水淺、河床窄、運糧船根本無法透過。

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重用大臣、治理大運河,這是他的輝煌之舉嗎

京杭大運河示意圖

大學士萬安上書憲宗, 請求派人治理。憲宗採納了他的建議, 命工部侍郎杜謙, 率領部中點冕, 員外郎李全面負責運河的治理。經過一番整治, 千里大運河義物通無阻了。透過運河的治 南北物資、糧食的交流和北京城的物資供應得到了保障, 又成為南北往來的一條主要交通渠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