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2022-01-05由 墨客說文史 發表于 歷史

文:墨客說文史

一、塞爾維亞的“鄰居”們

塞爾維亞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上。半島的天然封閉性,使得政治上容易走向統一,產生單一國家,或者產生一個國家主導的局面。巴爾幹的情況,卻像“一盤碎肉”,這在地緣政治上比較少見。

在半島視野上,塞爾維亞的鄰居有:克羅埃西亞、波黑、北馬其頓、斯洛維尼亞、黑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土耳其歐洲部分以及希臘。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在洲際視野上,塞爾維亞的鄰居有:西歐、東歐、西亞等,代表國家分別為歐盟、俄羅斯、土耳其。在全球視野上,塞爾維亞遙遠的“鄰居”有:東亞、非洲、美洲。

根據文化的不同標準,還有其他型別的“鄰居”。根據民族成份,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黑山人等都屬於南斯拉夫人。而斯拉夫人又是歐洲三大族群之一,俄羅斯屬於東斯拉夫人,在族源上與塞爾維亞人“親近”。

在語言上,塞爾維亞使用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也是克羅埃西亞、黑山、波斯尼亞、北馬其頓等國使用的語言。但與馬其頓、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希臘等有著較大的差別。

在宗教上,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東正教發源於地中海東部,在巴爾幹半島及東歐地區有較多的信眾。在巴爾幹半島上,信仰東正教的國家有希臘、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保加利亞,在東歐信仰東正教的國家主要有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塞普勒斯。在巴爾幹半島上,還有信奉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與斯洛維尼亞、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等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由上可知,塞爾維亞人的“鄰居”是非常複雜的,有的在地緣上與其相近,但民族與宗教相差很大;有的同文同種又相鄰,卻在宗教上有隔閡。

二、“鄰里關係”的歷史

(一)塞爾維亞人的努力

在比較遙遠的歷史時期,巴爾幹半島誕生了希臘文明,繼而產生了雄踞歐亞的馬其頓帝國。但這些文明與國家,都沒有將巴爾幹半島整合為一個文明與種族相對同質的整體。該地一直存在著許多斯拉夫人建立的小王國。

在19世紀,德意志、義大利實現統一。此時的歐洲正處於民族主義興起的階段,小型王國在這種思想的粘合下,組合成大的國家。南斯拉夫人也在進行努力,但是它的情況特殊。

從十六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就處於土耳其的統治之下。南斯拉夫人不僅要克服原生的部族與政治實體之間的矛盾,還要打碎土耳其的國家機器。這一任務是十分艱鉅的。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但是,南斯拉夫人中,有一個民族有著較強的實力與鬥志,它就是塞爾維亞人。在9世紀,塞爾維亞人就建立了王國,後來被土耳其擊敗,成為後者的領地。到了19世紀中後期,土耳其衰落。塞爾維亞王國重新建立起來,並且根據民族主義的指引,不斷擴張領土,兼併了科索沃、馬其頓等地。

如果巴爾幹地區的形勢只是土耳其的衰落與南斯拉夫人的興起,那這裡很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但是南斯拉夫人的擴張遇到了阻礙。

(二)俄羅斯:一個強大的“鄰居”

塞爾維亞在土耳其人手中獲得獨立,乃至後來的擴張,並不是完全依賴自己的力量。前文講過,在遙遠的東歐,有一個同屬東正教、同屬斯拉夫後裔的“鄰居”——俄羅斯。它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支援塞爾維亞。這是為什麼呢?

俄羅斯的支援,固然有民族與宗教感情在裡面,但最主要的是為了打擊“老對手”——土耳其。從17世紀到20世紀,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發生過多次戰事,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十二次。俄國一直夢想著得到黑海出海口,因此與高加索、黑海及巴爾幹一線的與土耳其發生了持續的衝突。這一線的地區正好是斯拉夫人及東正教分佈較多的地區,因此,俄國找到了塞爾維亞這個“鄰居”,扶植它,希望它在土耳其的後院坐大。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對塞爾維亞影響較大的是第十次俄土戰爭。這次戰爭於1878年結束,雙方簽訂條約:讓塞爾維亞等國獲得獨立,並把保加利亞劃入俄國的勢力範圍。但是這一條約引起了西方列強的強烈不滿。德、奧匈、法、英、意等在柏林召開會議,逼迫俄國作出讓步:把保加利亞的利益吐出來,並讓奧匈帝國佔領波黑地區;名義上這兩個地區都屬於土耳其。

這並不是列強為土耳其主持公道,而是後者已成為待宰的“肥豬”,絕不能讓俄國獨佔。此時的列強,在完成民族統一之後,馬上走上了向外擴張的道路。這對還在努力實現南斯拉夫統一的塞爾維亞人來說,不是一個好訊息。

(三)塞爾維亞:因戰得福

塞爾維亞人並沒有屈從於這一安排,想統一南斯拉夫,就要“解放波黑”。所以他們在波黑首都薩拉熱窩製造了一起刺殺事件,目的破壞奧匈帝國的聲望。但是奧匈帝國一直在尋找吞併巴爾幹的機會——土耳其的衰弱在當地製造了巨大的權力真空,所以它立即向塞爾維亞宣戰。

但奧匈帝國也失算了,此時的戰爭,已不是中世紀的王國戰爭,而是奉行擴張的帝國主義戰爭,牽動的是整個國際體系。同盟國與協約國相繼參戰,一戰成了歷史宿怨的大結算。

一戰,可以看是又一次俄土戰爭,或者是又一次法德戰爭,或者是英國大陸均勢策略的又一次實行。對於塞爾維亞人,又是一次事關生存與毀滅的戰爭。

一戰的結果是,奧匈帝國與土耳其徹底崩潰,南斯拉夫王國得以組建,其領土比戰前增加不少,將原屬於土耳其的一些領土納入囊中。

塞爾維亞是一戰的受益方,但這是以德國戰敗、俄國戰勝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是由國際格局決定的。當二戰發生時,以德國為主的軸心國將南斯拉夫王國瓦解併吞。當二戰結束時,德國再度崩潰,在強大的蘇聯支援下,南斯拉夫重新建立起來,成立了以鐵托為領導的社會主義聯盟共和國。

三、尋找新的“鄰居”的嘗試

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是南斯拉夫人歷史上最大的國家,面積達到2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雖然內部語言、宗教多有差別,但在民族主義的粘合劑下,這一聯盟實現了先輩們奮鬥的目標。

二戰結束,冷戰開啟。南斯拉夫不願意受到蘇聯的支配,開啟了另尋“鄰居”的計劃。他們看到世界被分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於是獨闢蹊徑,搞起了“不結盟運動”,這一運動是南斯拉夫與埃及、印度一起推動的。在很長的時間內,它執行良好,在兩大陣營中左右逢源。

然而,歷史證明,南斯拉夫的新奇嘗試得到的東西很膚淺,一切仍然是以俄羅斯強大為前提的。

四、歷史重演

從二戰結束到冷戰結束,有四十五年的時間。南斯拉夫並沒有打造出凝聚力。在法律上,各共和國擁有很大的權利。為了取得地方的支援,聯盟不斷地向地方放權,讓地方擁有財政、警察等權利,最後連國防權都讓渡給了地方,種下了各地分裂的種子。

國際形勢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了巨大改變。俄羅斯的戰略邊界後退1000多公里,之後又陷入多年的動盪與虛弱之中。

失去了俄羅斯這個“鄰居”的奧援,南斯拉夫立即分崩離析。而歐美勢力迅速介入,南斯拉夫內戰開始。塞爾維亞人儘管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無力迴天,各個加盟國分別成了它的“盤中餐”。比如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加入了北約;波黑髮生內戰,進駐了歐盟軍隊。

塞爾維亞——巴爾幹“碎肉”中的骨頭

20世紀90年代的內戰,有兩種型別,一種是塞爾維亞人與其他南斯拉夫人之間的衝突,比如塞克衝突。北約及歐盟無一例外站在反對塞爾維亞的立場上;另一種伊斯蘭極端主義者與南斯拉夫人衝突,北約及歐盟先是扶植極端主義者,以打擊塞爾維亞,比如科索沃戰爭。但是當極端主義跨越界限,侵入馬其頓等國時,他們又加以阻擋,希望將其永遠限制在與塞爾維亞人的衝突之中。

所以,現在塞爾維亞不願意保留科索沃,北約卻不讓後者獨立。

1999年,正是科索沃危機爆發的一年。此時的俄羅斯自顧不暇,歐美將成噸的炸彈傾洩在塞爾維亞的國土上——有幾枚制導導彈居然精確地“誤彈”到中國大使館中。

結語

塞爾維亞與南斯拉夫的強大與統一,主要靠的是外因。當俄羅斯強大時,塞爾維亞作為一插入西方後院的楔子,會發揮出策應的作用。當俄羅斯衰弱時,這一枚楔子非得被拔掉不可。如今相對富裕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成加入歐盟,歐盟還要繼續蠶食其他原南聯盟國家。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