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河南新鄉4名兒童被埋,家長需要干預和預防

2022-01-05由 心理諮詢師二級 發表于 歷史

河南新鄉4名男童被埋身亡,要做好創傷後應急障礙(PTSD)問題干預,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防止次生災難出現,要進一步加強孩子和家長的安全教育

4月18日下午5時30分致晚上10是40分,河南新鄉市區原陽縣盛和府小區4名男童陸續被發現埋在土方中。4名孩子來自3戶人家,其中3個來自劉姓家族,一個孩子來自李家。

河南新鄉4名兒童被埋,家長需要干預和預防

4名男童埋在土堆中,這樣的災難一定是有隱情,與天災應該扯不上關係。災難的背後原因一定會查清楚的。但是在查詢原因、分析隱情的同時,有一個事情必須要及時跟進,那就是對這幾個家庭的成員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干預,防止家長髮生二次災難。

河南新鄉4名兒童被埋,家長需要干預和預防

每一次災難發生,都是一次重大的創傷後應急事件,創傷後應急反應也會在24-72小時之內出現,這3天的時間是與災難有密切關聯的人員出現創傷後應的關鍵階段,也是心理援助和干預的最需要的時間。幾個家庭都是中年喪子,人間慘劇。在這個慘劇發生的時刻開始,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會經歷一個否認、拒絕、憤怒、痛苦、哀傷、妥協、接受的過程,而在最初的幾個階段,及時給與心理援助和輔導會有重要的積極價值,尤其是孩子的父母親的心理援助和疏導。

每一次災難對於生者而言都是巨大的創傷。創傷後應急障礙(PTSD)是一個典型的心理應急反應,必須要加以重視。什麼是PTSD?創傷性應激障礙(PosTraumatic Disorder,PTSD)是個體面臨異常強烈的精神刺激後,延遲發生的一類精神心理疾病,也是一種焦慮障礙。有研究表明,14%的護士患有PTSD的相關症狀, 在重症監護室裡面工作的護士創傷後應急障礙的比例更是高達24%。護士是一個經常與死亡等災難打交道的最多的職業之一,一個最容易導致應急反應的職業,因而患上創傷後應急障礙也屬正常。有PTSD發生的護士的症狀主要包括:經常做噩夢失眠,高壓,高焦慮,對周圍的人情緒麻木,容易被驚嚇等。

河南新鄉4名兒童被埋,家長需要干預和預防

河南新鄉4名兒童被埋,家長需要干預和預防

因此,要關注創收應急障礙的干預和輔導,及時做好心理援助,給與更多的幫助。

第一,認知療法

要竭力讓患者轉變思維觀念,構建積極的認知思維體系,用更加開放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創傷事件,及早恢復常態化的生活狀態,要避免內疚、自責、悔恨、拒絕、否認等不良思維佔據患者的內心,儘快幫助患者認知事件的客觀現實性,接受災難性事件,保持客觀、現實的生活認知。

第二,暴露療法

暴露療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一個非常直接、效果最好的治療方法。需要專業的治療師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和行為、身體等狀況進行評估後進行治療。治療中要求患者重複訴說曾經歷的創傷過程,詳細描述整個事件的經過,不斷要求患者回憶事件的發生等情況,直到患者敢於面對經歷的創傷事件,不再悲傷、恐懼、否認,進而接受和接納曾經發生的災難,提高抵抗災難的承受力。

第三,提高生活興趣,增加生活內容

患者在遭受創收經歷後,會產生抑鬱、彷徨感,對外界喪失興趣,不願意做任何事情,軀體症狀明顯,比如非常疲憊、難以站立、行走,甚至暈厥、自殺行為等。這就需要心理干預和援助者以及患者親屬及時援手,給與社會支援,幫助患者能夠及時轉移環境,創造新的生活氛圍,轉移注意力,調動患者自身資源,讓患者能夠自主行動,增加生活的希望感,也即灌注希望。

每一次災難都在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做好積極預防,才能避免災難發生。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思想。它認為在預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是來自於在個體內部系統地塑造各項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

“上工治未病”出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另外在《靈樞·逆順》也說:“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 ,此之謂也”。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應理解為“病將作”,或“將病”方為確切。

故朱震享在《格致餘論》中說:“與其求療於有病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蓋疾成而後藥者,徒勞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為醫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攝生之理。

預防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第一,採取措施,防止問題的發生。這是初級預防,是預防的最高境界;第二,在問題剛出現時就採取措施,不使其生長,這是二級預防,是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孩子的安全問題是當下社會強調的重中之重的問題,也是每個家庭都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家長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保護措施:

第一,教育孩子要注意觀察危險,遠離危險,做好積極預防。

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講得是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字面意思: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這包括兩方面:一是防患於未然,預先覺察潛在的危險,並採取防範措施;二是一旦發現自己處於危險境地,要及時離開,三是要避免自己的危險舉動“創造出危險境地”。

第二,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保護自己。

教育和培養孩子不是靠“說教”來進行的,一定是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透過種種言行舉止“薰陶”得來的,是一種“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在家長的言行舉止中逐漸受到感化而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品行。唯有良好的薰陶教育才是孩子真正成長的關鍵要素。導致四川18名消防戰士和一名嚮導死亡的大火,也是孩子為了用煙燻洞中的一隻小松鼠而導致大火失控產生的悲劇。

第三,學校教育要加大危險教育的程度,要在實踐中讓孩子親身體會危險。

學校教育是最主要的知識傳授地,也是孩子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很多西方國家,比如德國,很早時期,甚至在幼兒園、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安全教育,可以說是早期(幼兒園至6年級)學校教育的最重要內容。因此,學校安全教育課程力度還要加大,可以說放在任何重要的位置都不為過。

當然,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學校開展安全教育絕不是說學校就是一切安全問題的責任主體。#心理諮詢師說##心理##安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