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唐朝從盛世走向分裂,這股勢力的形成讓朝廷形同虛設

2022-01-05由 雜趣雜論 發表于 歷史

唐朝滅隋朝後,平定各割據勢力,並沒有像其它朝代一樣,實行休養生息的國策,而是又直接去開疆拓土,直接投入征伐中,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堅信自己,只有主動攻擊,才是最好的防禦,不過剛開始唐朝確實取得了實效,這也是唐朝為什麼沒有修建長城的原因。

唐朝從盛世走向分裂,這股勢力的形成讓朝廷形同虛設

有了疆域,就得考慮防禦了,在沒有長城的屏障保護下,邊防駐軍是必不可少的。

唐初,實行的是府兵制度,士兵平時只是個普通的農民,戰爭時就會拿上自己的武器與馬匹征戰,而這些府兵一般都居住在京城附近,遇到戰事才會被徵集歸隊,戰爭結束又解散,不僅士兵如此,連統帥也是一樣的,這些統帥開始稱總管,後改稱為都督。

開始的時候,有些都督掌管著十個州府以上的勢力,李世民後來撤除了內地的都督,保留邊境都督的位置,這也是為了開疆拓土的需要,但唐朝的疆域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充下去,慢慢轉變了策略,防禦為主,進攻為輔。可是隨著契丹、突厥遊牧民族的不斷侵襲,在當時幾百人的駐防小鎮是難以應付的,在受到大規模侵擾時都要徵得朝廷同意從各地派遣軍隊支援,那肯定是來不及的。自此唐朝就開始在邊境上設立重兵屯守的軍鎮,交給授予使節的都督管理,朝廷增派使臣代表拿著旌旗出使各地,任務完成後又教還旌旗。

唐朝從盛世走向分裂,這股勢力的形成讓朝廷形同虛設

節度使的稱呼是從唐高宗時期才開始的,不是正式的官職,但他們被授予可以節制各地軍隊,直到唐睿宗時期節度使才成為正式的官職,都督一職並沒有撤掉。但隨著形勢的不斷變化,節度使反而成了朝廷最大的隱患。唐朝中期,土地兼併愈加嚴重,土地變法無法繼續授予府兵土地,加上邊防的駐軍,導致很多士兵難以得到輪換,時間一長,邊境逃離的府兵逐漸增多,為了挽轉當時的局面,朝廷只能採取募兵制,裝備都由朝廷提供,這也更加增強了各藩鎮的實力,在唐盛時期這些財政支出不是負擔。

唐朝從盛世走向分裂,這股勢力的形成讓朝廷形同虛設

但自從安史之亂後,朝廷國庫空虛,募兵的事情就由各藩鎮節度使自行去解決了,朝廷不僅不清楚節度使招募計程車兵數量,而且很多士兵都是過去的流民,他們往往世代從軍,待軍隊時間長了,自然他們對節度使的忠誠遠遠高於皇帝。而且在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為了讓其它藩鎮抵禦叛亂,廢除了採訪使,改由節度使兼任,這就更加增強了節度使的權力,唐肅宗時期,朝廷又讓節度使統領了地方的軍政權,這也就使節度使掌握了軍權、財權、行政權的無限權力,加之後來又世襲,終於這股力量成了可以直接威脅朝廷的力量。

唐朝從盛世走向分裂,這股勢力的形成讓朝廷形同虛設

唐後期,黃巢的農民起義爆發也成了一個轉折點,雖然最後朝廷平定了起義軍,但這時的節度使也成為了諸侯國,中央政權已經形同虛設,從此,五代十國的黑暗時代來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