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五、慶雲村(坊)何氏族群宗源

2022-01-04由 門第致祥 發表于 歷史

慶雲村(坊)的何氏族群,是疊滘的何氏族群中,唯一沒有任何宗源文字資料的一族。一時難於辨認其遷來疊滘的宗源。

根據該何氏族群中最年長的宗長說:由於上一代、或再上一代、或更上上一代的族人,沒有留存下有關祖宗的相關文字資料(族譜類的記載),就算是曾經有過,都可能在破“四舊”時不敢儲存。族中對這方面有所瞭解的兄長已經過世多年了,而自己所認知的只是一麟半爪,而年輕的一代更是一無所知。原來慶雲坊的何氏族群的所有族裔,現在都已經沒有人在慶雲村居住了!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我們幾戶人家遷到來東勝村(坊)這邊居住。其他的當時還有沒有留在慶雲,以及有沒有另外往外遷,無聽上輩人講過。根據年長的宗長講:他們的祖宗是什麼是時候遷來疊滘的、祖上是出自那支宗源的?一無所知,只知道他的兄長,以前(民國後期至共和國早期),每年都會與西岸的何氏兄弟走訪相聚。但未能確認:慶雲一族是從西岸的族內遷出來,還是西岸一族從慶雲族內遷出去,抑或是同是從某地的何氏族內遷出的兄弟族群?兄長走了以後,這方面也就丟淡了,沒有了人再去西岸探訪,西岸也沒有來人走動,很可惜現在已經同對方失去了任何聯絡了。年長的宗長還說:從老一輩的口傳下來,知道以前在慶雲坊內,何氏族群的族人曾經建有“何氏宗祠”,而具體建在慶雲的那一個地方,堂號叫什麼並不知曉。我們從慶雲坊遷出來東勝坊這邊居住後,合族幾房人共同建有“太公廳”,用於:左昭右穆,春祀秋嘗。“太公廳”的位置,在族人群居的巷閭臨湧而建,現在“太公廳”的遺址上,還有一半輪廓可以辨認,整個“太公廳”大概佔地四、五十平方米。

族群中唯一還有歷史印記的,是父親講底的“字牌”的五字字輩:“殿、顯、達、光、輝。”但是好可惜,輪到“光”字輩,後生一輩卻沒有用下去。

帶去的《羊城廬江書院全譜》和《致祥堂均益會》內裡所列的牌位和各房名字(堂號),讓宗長辨認,但由於對本族祖宗的不認知,所以未能確認。

為了求證慶雲何氏族群所建的“何氏宗祠”。根據另一宗長的推薦,探訪了慶雲村93歲的最年長的村中長老。根據長老的回憶:慶雲村中,以前何氏家族建有“何氏宗祠”的,都是聽前一輩的老人講的,他也未見過,也不清楚建在那個位置、祠堂有多大、堂號叫什麼。只是知道在民國的時候,村中有大事要商議,總會派人去東勝坊,找何氏家族的族長過來一起商議。應該是何氏家族在慶雲坊內,有太公田產、房屋資產、山地(墓地)。以前也見過何氏家族的後人,在清明時節的時候,來過村外的山地上拜山。其他就無法提供更多的相關何氏家族的流傳了!

至此,慶雲村(坊)的何氏族群的宗源,只有這些簡略的流傳。根據宗長所說的:過去兄長與西岸的何氏族人有來往的訊息。透過向佛山何氏宗親總會求證,得到總會德高望重的宗長支援,與南海丹灶金沙西岸的宗長聯絡上,並且親自帶隊到西岸進行尋根問祖。

到西岸後,向何氏族群的宗長說明來意,開始與宗長交流,當傾談中講到疊滘慶雲何氏族群已過世的宗長時,西岸的宗長馬上接上話題,說出疊滘慶雲該宗長的“花名”,以及過往的趣聞軼事。並講小時候去疊滘的路途要經過“道濟醫院(佛山市一醫)”側邊而入。由於過去與疊滘慶雲何氏族人有來往的宗長也過世多年,現時與疊滘慶雲已無聯絡和走動。但可以確認:已經過世的慶雲何氏宗長的同一族群,是由西岸的何氏族群中分支出去的!但由於過去的舊族譜,在“破四舊”中滅失。新編的族譜,欠缺了歷史記載的內容。所以,無從考究疊滘慶雲的支族,是西岸的那個家族的那個支族分出去的、也不知什麼原因分、什麼年份分出去的。

該宗長後來介紹:現在的西岸何氏族群,始祖是600多年前從西樵崇北那邊分支過來的。所以,分支去疊滘不會早於這個年份。據老一輩傳下來,崇北的何氏族群的宗源,是屬於“貴二郎”支系。由於沒有了相關的族譜文字記載,至於細緻的源流銜接就無辦法搞清楚了!

當了解到這個宗源訊息,即時就通報給慶雲的宗長了。

(文章較長,分段轉發) 4。18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