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遠公傳(第三十二章:沙門袒服之爭)

2022-01-03由 大千世界書房 發表于 歷史

公元409年,

即,晉安帝義熙五年。

江州刺史、鎮南將軍何無忌邀請遠公、慧永雅集虎溪。

不久,御史中丞鄭道子,寫了一篇《與釋慧遠書論沙門袒服》,向佛教發難。(見《出三藏記》)

文中提問,“沙門袒服,出自佛教,合乎禮嗎?”

遠公讀後,作《沙門袒服論》明確而答:“當然可以袒服”。

接著,他論述了袒服的意義:

中國雖無袒服,但古印度早已有之,對所尊表示盡敬,對神靈表示虔誠,都必須袒服,這就是禮;

從生活的角度看,動必以順,人的行動多用右手,右袒比較方便。

至於更深的意義,在於“世尊以袒服篤其誠而閒其邪,使名實有當,敬慢不雜。然後,開出要之路,導真性於久迷。令淹世之賢,不自絕於無分。希進之流,不惑途而旋步。於是服膺聖門者,鹹履正思順,異跡同軌。”

輔國將軍何無忌讀遠公之文後,節外生枝,作《難袒服論》,何文據古代習俗,對“動必以順”提出質疑,據《老子》三十一章“吉事尚左,凶事尚右”,責難沙門右袒:“寧可寄至順以凶事,表吉容於喪容哉?”

為此,遠公又作《答何鎮南難袒服論》,文章採取先順後逆的方法,論證佛儒旨歸統一,文曰:“常以為道訓之與名教,釋迦之與周孔,發味雖殊,而潛相影響,出處誠異,終期則同。”

接著,闡明儒家之仁愛與釋迦之慈悲不分優劣,在此基礎上,說明儒家之禮教與佛教之戒律不同,儒家所說的吉凶避趨信條,不過是方內之人,未達大道而遵循的格言。

出家人“遁世遺容,反俗而動”,“雖貌同實異”,不以生累其神,不以情累其生,冥神絕影,生死禍福早已脫離,何須信奉這些說教?

遠公與何無忌之論證,其實是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的交鋒,在佛教面臨強大沖擊之時,遠公又一次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者,朱留心。繪畫,朱留心。歡迎轉載,但必須註明作者。商業性使用請與作者聯絡,否則依法維權。

遠公傳(第三十二章:沙門袒服之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