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2022-01-03由 五斗侃史論今 發表于 歷史

“胡裡節”,又稱“色彩節”或者“灑紅節”,是印度教徒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節日期間,印度教民眾歡聲笑語,載歌載舞,盡情地拋灑各種色彩的顏料,共享喜慶和歡樂。

前幾年有個著名的胡裡節女孩,幾乎火遍了全世界,相信大部分條友應該有些印象。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印度胡裡節的慶祝活動其實很多,並不僅僅限於相互拋灑顏料。

通常在胡裡節的晚上,印度教民眾還會攏起火堆,當眾焚燒紙紮/草扎的霍利卡(Holika)女妖像,象徵著正義戰勝了邪惡,祈求新的一年裡萬事順利。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印度胡裡節焚燒女妖像

1714年,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卻因為節日期間焚燒霍利卡女妖像的爭議,以殺牛為導火索,在艾哈邁達巴德市(Ahmedabad)引發了一場大騷亂,震驚了整個世界。

很多人在這場騷亂中喪失了性命,“歡樂日”演變成了“屠戮日”。

焚燒女妖像的爭議

艾哈邁達巴德市是印度古吉拉特邦最大的一座城市,在歷史上早就赫赫有名,不容小覷。

這麼說吧,鄭和下西洋的時候也曾經去過這座城市,當時它的名字叫“阿卜巴丹”。

既然它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商業城市,自然有眾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艾哈邁達巴德市居住和經商,但當然還是以印度教族群和穆斯林最多。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地理位置

1714年的胡裡節期間,艾哈邁達巴德市的印度教族群開始興高采烈地籌備胡裡節,不過意外地遇到了一些反對的聲音。

當地某個街區的部分穆斯林民眾,對於印度教族群節日焚燒霍利卡女妖像的事情,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基於原因麼,無非是深更半夜,別人正在休息呢,你們在街道上吵吵鬧鬧,讓別人休息不好。

再者麼,焚燒女妖像搞得街區煙火繚繞,讓人直咳嗽,還容易引起火災。

……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印度胡裡節焚燒女妖像

誰也不服誰

有人群的地方,自然就免不了有異議和摩擦。

凡事如果有商有量,很多時候都會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可惜人世間的很多事情,有時候和我們想得不太一樣。

印度教族群裡有個“勇士”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誰的面子都不給。

大概的意思麼,無非是:我們過節,關你們什麼事情呢?就燒了,你們能咋的?

這位“印度教勇士”一表態,如果是五斗碰上,估計摸著鼻子也就忍了,可耐不住穆斯林族群那邊也有狠人啊。

“印度教勇士”組織人焚燒完霍利卡女妖像後不久,那位“穆斯林狠人”就牽了一頭牛來到了“印度教勇士”的家門口。

他手起刀落,愣是把那頭牛當場給宰了,牛血流了一地。

牛在印度教徒心目中具有超然的地位,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穆斯林狠人”竟然在“印度教勇士”的家門口宰了一頭牛,那可是比挖了他家祖墳還要嚴重的事情。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印度教徒與牛

愈演愈烈

就是因為這次殺牛事件,“印度教勇士”立刻行動起來,揚言要進行報復。

他振臂一呼,整個街區的印度教徒都行動起來,一擁而上,群情激憤,把“穆斯林狠人”的全家都狠狠揍了一頓,結果把對方的兒子給活活打死了。

人命重要,還是牛命重要,估計不同信仰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既然出了人命,這事情自然就不能善了。

整個城市的印度教族群和穆斯林族群都行動了起來,連附近的阿富汗軍隊也過來渾水摸魚,在艾哈邁達巴德市好好地劫掠了一番。

1714年的這場騷亂持續了數天,有很多人因此喪生,成為印度史上第一場因為殺牛而引起的大規模族群衝突。

它給印度各族群之間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傷口,時至今日仍有很大的影響。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總結

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愈演愈烈。

小到某幾個人,大到某幾個族群,在文化、傳統,乃至價值觀上不可能完全一致,有差異才是正常現象。

尊重別人,加強溝通,以德為本,以理服人,才是有效解決各種分歧的首要選擇。

印度1714年胡裡節開始的那場大騷亂,“歡樂日”一步步演變為“屠戮日”,對於今天的印度仍然有很強的警示意義。

印度1714年的胡裡節,因為殺了一條牛,節日演變成“屠戮日”

參考資料:《莫臥兒社會和文化一瞥》、《緊張的印度社會關係》等資料。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

五斗出品,只做原創,有理有據,歡迎關注@五斗侃史論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