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2022-01-01由 楚塞江郎 發表于 歷史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的送別佳作,乃是其被貶任江寧縣丞時為送別友人辛漸所寫。全詩構思新穎,綿密奇巧,在傳神渲染送別友人的濃濃愁緒、朋友離去後自己的無邊孤寂的同時,又恰如其分地借送別以傳志,重點傳遞、表達自己矢志不渝的冰清玉潔高風亮節。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在這首詩的短短四個七字句中,詩人提到的地名就有三個:吳、楚山、洛陽。這幾個地名當然是頗含深義的!“吳”乃當時事件發生之地,即送別地點;“楚山”本意指楚地的山峰,此處還包含有朋友離去的方向、作者目送友人遠行消失不見之處等等;“洛陽”實指洛陽,既是友人北歸的目的地,也是唐王朝的權力中心、能夠決定作者命運歸宿的地方,也是作者日夜思念不已的“親友”們的所在地。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不僅寫實,生動地描述了令人悲愁不勝的悽風苦雨接天連江地趁著夜色籠罩了吳楚大地,更細膩傳神地描寫了送別時刻詩人的心情,也象這“寒雨連江”的景象一般被愁雲慘霧所籠罩著,雨霧迷濛地苦悶煩憂不已,不忍分離!“入吳”二字,更準確地告訴讀者,不僅當時作者被貶謫任職的江寧(今南京市)屬吳地,而且就連送別辛漸時的分手地點肯定也是在吳地範圍之內。如果結合下句一塊兒看的話,更應該肯定是位於古吳、楚交界地區。而據相關資料介紹:此詩中的“芙蓉樓”,原名為西北樓,在唐時的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據《元和郡縣誌》卷二十六《江南道·潤州》丹陽:“晉王恭為刺史,改創西南樓名萬歲樓,西北樓名芙蓉樓。”丹陽在今江蘇省西南部,東北濱長江,大運河斜貫,屬鎮江市。“吳”為古國名,在此則泛指江蘇南部、浙江北部一帶地區;江蘇鎮江一帶本為三國時吳國所屬。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次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送客”四字不難理解,就是直寫送別;而“楚山孤”三字,則實為該詩濃墨重彩的巔峰之筆,簡單三字,可說是妙到毫巔!在此,作者無一字直寫辛漸離去後自己心中的失落與孤單,卻用反襯法只寫下了“楚山孤”三字,意思就是送友人登舟北上後,自己默默地矗立在江邊看著船上的友人在江水中越行越遠,直到被原屬古楚地範圍內的那座山峰完全擋住視線徹底看不見時才不得不放棄目送,只留下楚地的那座山峰孤零零滿懷憂傷地傲然聳立在江邊,象我一樣孤獨地默默望著朋友北歸而云的遠方!以“楚山”二字極寫自己目送之極遠,刻畫不忍離別深情之濃重!爾後再以“楚山”之“孤”來襯托自己之“孤”,實為本詩點睛之作,誠詩魂之所在也。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三句“洛陽親友如相問”:說明作者很清楚當時遠在洛陽的一眾親友還都十分關心自己,時刻都會留意、探問著自己的動向及訊息,為自己而憂心牽掛!“如相問”三字,實際也透露著作者對親友們的無限感激、思念之情,否則是絕對不會特意囑咐這句“如相問”的!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末句最好,但其實也最簡單,就是非常堅定地言志,讓辛漸給親友們帶回去個平安的訊息,並請轉告他們:“大家放心吧!我王昌齡雖然現在被人誣陷遭到貶謫,可到什麼時候都會象冰心在玉壺中一樣冰清玉潔,絕不會墮落沉淪!”“冰心”,在古詩中常用以比喻純潔的心。“玉壺”,最初應來源於道教概念、妙真道教義,專指“自然無為、虛無之心”。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在更早的六朝劉宋時期,詩人鮑照就曾用“清如玉壺冰”(《代白頭吟》)比喻高潔清白的品格;後有盛唐開元名相姚崇作《冰壺誡》,以警示百官 ;自那以後,盛唐詩人如崔顥、李白、王維等都曾以“冰壺”自譽,非常崇尚光明磊落、表裡澄澈的清潔品格。王昌齡此處託辛漸帶給洛陽親友的口信,不是普通常的平安竹報,卻是要轉達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於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瞭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因此詩人從清澈無瑕、澄空見底的玉壺中捧出一顆晶亮純潔的冰心以告慰友人,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辭都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閒品唐詩《芙蓉樓送辛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