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2021-12-30由 汝州隱士 發表于 歷史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在古代,汝州城東關盡頭有一處古蹟名曰“迎風樓”,我們今天的人們大多都早已忘記,只有很少一些年紀較大的居民還能夠依稀記得它的面貌。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汝州城中大街

汝州城最早為周代城,建於公元前770年,是周平王兒子姬烈的封地,周國國都建於此,汝州是周姓的發祥地。古老繁華的中大街,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是一條頗具規模的十里長街,保留有大量明清建築,自東往西主要有迎風樓、張公巷、鐘樓、文峰街、仁義衚衕、張紹文故居、文廟、二程祠、關帝廟、忠孝祠等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汝州城東南角城牆(護城河 玉虎橋 文峰塔)

汝州籍當代書畫篆刻家張紹文先生在他的《張紹文詩選》中有這樣一首描述古“迎風樓”的題詩:“紫氣東來古閣迎,蒼松翠柏總青青,登高一望許都近,十里煙霞罩汝城”。此形象的描繪了登上閣樓可以鳥瞰到整個汝州城煙霞瀰漫,松柏蒼碧,紫氣環繞的美景。東方應春生風,風生水,故迎風樓又稱來青閣。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張紹文故居

汝州南臨汝河,西傍洗耳河,西南有峴山、崆峒山,南有塔橛山、馬頭山,北有玉皇山,還有如筆架形的少室山,可謂群山環抱,山青水秀,人傑地靈。

據現代史料記載,古汝州城周長為9裡13步。城垣路即是原來的東城牆;洗耳路即為西城內馬道,其西側(今汝州中心汽車站處)即為西城牆;南城牆即今二五躍進渠北岸,二五躍進渠系原來的南城壕;北城牆在今廣城路南約50米處。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清道光時期《汝州總圖》

古汝州城只有東、西、南三關。北城門外一直幾乎無人居住,只有五六戶人家,故而沒有形成北關。其中東關街長約3裡,東端有兩滴簷閣樓,名為“迎風樓”(在現在的東關街與東環路交接處西坡下,與今來青苑相距很近,建廢年代不詳),是進入汝州城的標誌性建築。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汝州城北關“嵩望”門

傳說新官來汝上任時由東門而入,首先進入的自然是東關,其名寓有來者都是清官之意。閣梅內榜曰“有孚樓”。“孚”者,信用,誠實,使人信服也,寓所來上任官員都是是讓人信服的不負眾望之仕。閣內北側建有官廳,供州官迎送來汝官員,是比較正式的接待、下榻、議事場所。官廳旁為祖師廟,對面為戲樓。

西關街長約2裡許,西端有兩滴簷閣樓一座,因上邊敬的是關雲長,故群眾稱為“關爺閣”。南關古時為南陽至洛陽的大道,因而居住人多,較為繁華,店鋪林立,街道整齊,清同治元年築寨,有東、西、南三面寨牆,北面為城牆。有寨門3個,東寨門外為東城護城河,向南延伸部分有一石橋,名曰“玉虎橋”,橋的南北兩面分別有石刻龍頭、龍尾,栩栩如生。西寨門的石刻寨榜曰“宣義” 。

「地名探秘」——汝州“迎風樓”的來歷

圖:汝州城西城門(疑似)

由於歷史的變遷,包括“迎風樓”在內汝州城的許多古建築大多也都已不復存在,如今只留在人們的記憶和思念之中。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