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2021-12-30由 阿斗不傻 發表于 歷史

引言:

人是萬物之靈,是地球毋庸置疑的霸主。

但曾經的人類其實很弱小很無助,壽命也很短。

今日人類平均壽命大致有70甚至80往上,可在原始社會,人類平均壽命卻僅僅只有15歲。

那個時候弱小的人類,無力面對自然災害、疾病和野獸的襲擊,族群的延續難上加難。

在人類透過製造工具進入文明後,開始農耕時代,族群漸漸繁衍,人類也變的越來越強。

可即便這樣,人類的壽命依舊短的可憐。

從公元前到1700年,人類已然成了地球上最具地位的物種,但人均壽命依舊只有三十左右。

這一切也有資料為證。

公元1700年,人類人均壽命35歲,公元1800年,人類人均壽命37歲。

數千年的發展後,人類的人均壽命也不過37歲。

但這一切在20世紀初發生了重大改變。

人類人均壽命,從1800年的37歲,一路飛昇到1985年的62歲,然後以每五年延長一歲的速度增長。按照最新科學預期,到2300年人類平均壽命將變成95歲。

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答案是工業革命。

正是工業革命後的產業發展,醫療水平的提高,物資的充裕,才讓人類壽命出現飛躍發展。

那麼工業革命,除了增加人類壽命,改善人類生活條件外,還有別的意義嗎?

答案是,當然有,因為它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

讀懂工業革命,就懂了前五百年的世界和未來一百年。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一:工業革命為何發生在歐洲。

談論中世紀後期到近現代史的程序,都離不開歐陸爭霸的影子。

當大航海時代發起之後,曾經封閉落後的歐洲,就漸漸成了世界趨勢引領者,唯一能與歐洲文明齊頭並進的東方文明和奧斯曼帝國,也在後續的歷史程序中漸漸落後於時代。

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也是我們需要客觀認知的歷史。

那麼是什麼引發了這一切?答案其實很簡單,競爭!

唯有競爭才是國家進步的階梯。

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歐洲就因為強國林立小國太多,成了國與國之間競和不斷的舞臺。

縱橫捭闔是歐洲大陸的常態,英法可以打百年戰爭,大北方戰爭可以打三十年,小國林立,強國迭起的歐洲,從未有消停的時候。

戰爭打多了,在戰爭中進步,進而不斷研發戰爭科技鏈,就成了所有國家的共識。

除了這份共識外,為了強兵必須富國,貿易也成了歐洲各個國家致力於進行的事業。

基於貿易需要,還有東方商道被奧斯曼帝國把持現實,才有歐洲大陸大航海時代的出現。

受益於大航海時代紅利,西班牙 、葡萄牙、英國和荷蘭紛紛主宰海洋成了海上強國的代表。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大航海時代)

實事求是的說,那個時候的海上強國,雖然強悍,其實在面對歐陸對手的時候,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而僅僅只有相對的海上優勢和財富優勢。

這也是小國如葡萄牙。荷蘭,也能在歐陸爭霸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根源,大家強弱差不多。

可是這一切,在工業革命之後,發生了徹底改變,曾經強悍一時的小國紛紛走下歷史舞臺。

反而是英、法、普、奧、俄等大國成了後續時代的主角。

這一切都和大航海時代的積澱有關,邏輯鏈條如下。

大航海時代促成了歐洲商業資本的崛起,商業資本的崛起又成了工業革命誘因,在這個誘因驅使下,工業革命在商業資本最濃厚的英國發生,最後工業資本主義的時代拉開序幕。

在這個時代,如荷蘭哪有的資本主義小國,就失去了競爭力。

人類就此進入了工業時代。

在這個時代決定國家強弱的,是強勢商業資本,充足的人力資本的廣袤的世界市場。

那個時候的歐洲,因為大航海時代後的地理大發現,配合掠奪和殖民,擁有這一切!

基於此,在國家硬實力加持下的英國,因為較早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體,足夠的國家人口,四面環海不需要維持陸軍的安全格局,地處大西洋邊緣的海外貿易優勢。

如此優勢加持,讓英國成了工業革命引領國家。

然後,英國又將工業革命輻射到歐陸,跟英國一直齊頭並進的法國,發揚拿來主義精神,緊緊跟隨,成了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強國。

至於曾經很強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或受困於體制和資產階級弱勢(西班牙),或受困於人少國小(葡萄牙、荷蘭),跟英法兩國拉開了差距。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荷蘭失去了競爭力)

二:被改變的世界格局。

著名史學家學家,世界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工業革命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頭等的重要性。

這句話放在現在,依舊有重大意義,只有正確認知工業革命,才能全面認知今日的世界。

透過工業革命,原本的歐洲,用工業革命引發的生產力優勢和科技優勢,武力優勢,用降維打擊的方式,影響了全世界,進而將西方文明的觸角延伸到了全世界。

它們先是在大航海時代,完成了對於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輻射,讓新大陸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和經濟附庸。後又透過軍事進攻殖民掠奪的方式,將觸角遍及全世界、

工業革命,讓西方世界有能力將觸角遍及全球,也間接讓全世界成了西方工業革命的市場。

隨著西方擴散,工業革命也漸漸從西方擴散向全世界,進而引發了一場全球變革。

這無數受到變革影響的國家,就有那無數的偉大文明。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機械發明)

印度文明沉淪了,在英國人引導下開始了少量工業化程序,中華文明在落後中驚醒,嘆息這三千年未有之大變革,開始了最早的洋務運動你,日本文明經過降維打擊後立馬轉投西方懷抱,弄了場徹底的明治維新。

弱小者被侵吞,被殖民,奮起者求存,求強。

在保守和改革中搖擺的大清朝和奧斯曼帝國經受風雨飄搖。

這一切揭示了一個真理。

所謂的資產階級工業革命,就是透過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科技的快速發展,引領工業革命,隨後將工業革命的成果利用在武力和交通上,完成對後進甚至野蠻民族和政府的侵略,能征服的他們政府,不能征服的他們輸出低廉價格的商品,賺取利益。

隨後用賺取的利益,繼續武裝自己,最終目的構築一個服務於西方的世界體系。

無數不甘於滅亡的偉大文明,要想重新振作崛起,就必須採用西方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武裝自己,將自己變成西方的同類。

這就是西方推進的文明程序,換句話說就是:他們致力於用自己的面貌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20世紀之前的世界,實事求是的說,是西方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兩相配合,附加武力征服之後,被塑造出來的世界。

那個時候的美洲,是西方人的新大陸,那個時候的澳洲是英國後裔的天堂,那個時候的非洲,被西方殖民掠奪瓜分殆盡,那個時候的亞洲,除了中日之外幾乎沒有獨立國家。

三:工業革命和西方爭霸。

工業革命興起與西方,大成與西方,雖然它輻射了全世界,但是後進國家的進步不足以改變世界格局,也讓西方在工業革命後,成了世界格局的建立者,世界爭霸的交鋒者。

在建立格局和爭霸的過程中,西方接連出現了帝國主義和大國爭霸。

帝國主義是基於各自國家利益而興起的概念,大國爭霸則是西方大國為了利益爭鬥的結果。

工業革命造就了全球化世界,在建立這個世界的過程中,西方強國起到了主導作用。

但西方國家並不是一體的,而是由多個列強組成的。

英、法雙雄爭霸,美德後起之秀,義大利、俄國都想分一杯羹。

每個國家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妄圖設定世界的遊戲規則。

比如,英國殖民帝國的統治規則,是以扶持代理人的形式進行。法國殖民帝國的統治規則,除了扶持代理人之外,還講究同化,推行法國的語言和文化甚至價值觀,俄國的方式則更加激進,不要殖民地,征服的就成了俄國領土。

德國則因為統一時,錯過殖民時代黃金期,妄圖用武力掠奪的方式,擴充套件殖民地。

美國則相對另類,它沒有多少領土訴求,或者說不願為了殖民地和老歐洲起衝突,反而致力於貿易市場擴充套件,為此它希望的是自由貿易,市場開放,這點在針對大清朝的《門戶開放政策》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每個西方列強,都有自己對於世界格局和國際貿易的定義和理解,就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大國爭霸的出現。

其實這也不是工業革命後才有的情況,反而是西方歷史傳統。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歷史傳統)

早在工業革命之前,所謂的國際貿易,就和暴力征服密不可分。

比如曾經的古羅馬時代,為獲得地中海貿易霸權,羅馬共各國就和北非商業帝國迦太基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在滅亡迦太基後,獲得了地中海貿易霸權,成就了羅馬帝國。

後續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在商業發展和貿易發展中,也盡顯暴力征服本色、

他們用暴力掠奪(西班牙征服美洲)、海盜劫掠(英國海盜)、奴隸貿易(黑奴販賣)、征服殖民等方式,擴充套件自己的商路還有商業版圖,收割商業利益。

這一切,從羅馬帝國時代,延申到資本主義帝國時代,成了西方的常態。正因為此,爭霸才是西方文明遊戲規則中,最終也是最重要的環節。爭霸心態,從羅馬共和國延續至今。

在這個傳統下,才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甚至冷戰的出現。

那麼是什麼,讓這變成了傳統?西方的訴求何在?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18世紀的歐洲)

四:為何爭霸是西方世界常態,根源何在?

爭霸爭霸爭的是什麼?在帝國主義時代不過是市場和殖民地。

這裡我們先聊下市場。

西方人為何會開展大航海時代,根源就是為了找尋東方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

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中國是遍佈黃金的神奇國度,富得流油,讓無數歐洲人窺伺想要賺錢。

但,奧斯曼帝國霸佔了東西方商路的現實,讓西方人不得不從海洋找出路。

第一個開展大航海成功的國度是葡萄牙,他們藉助靠近大西洋的便利條件,最早開始了航海探險。在航海探險成功之後,葡萄牙開始了屬於它的全球貿易時代。

受限於人口少,面積小,實力有限,葡萄牙的全球貿易佈局是,在全世界各個關鍵貿易節點,設定貿易據點,透過據點進行貿易,明朝時葡萄牙付錢租的澳門少部分碼頭,就是葡萄牙的貿易據點。

有葡萄牙的舉措在前,跟進的歐洲國家也有樣學樣,建立各自的殖民貿易據點和貿易網路,為了貿易權競爭,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在遠東和東南亞區域爭奪了近百年。

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對中國貿易的優勢,最後英國人來了,用武力將外強中乾的大清朝打敗,終於名義上打開了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香港也成了英國的貿易據點。

那個時候的英國,侵略大清朝的主要目的就是市場,這也是後續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誘因。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鴉片戰爭和國門洞開)

聊完市場,我們在說受殖民地。

談及殖民地,很多人都深惡痛絕。

其實,這也是一個古已有之的概念,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西方就有殖民傳統。打敗了對手之後,在對手的領土上進行殖民活動,是西方常態,也是領土擴張的主要手段之一。

這傳統,讓西方列強在爭奪市場時,也積極開拓殖民地,征服殖民地,構築殖民帝國。

中世紀的其他征服者,如蒙古帝國在征服歐亞大陸之後,征服的主要目的是統治和掠奪。

西方列強則不同,在征服殖民地後,主要目的是搜刮殖民地物產和資源,發展宗主國經濟。

殖民地上的物產,是西方列強資本原始積累的最重要環節。

工業革命之前的歐洲,就進入了殖民掠奪時代,歐洲的崛起和殖民密不可分。

是新大陸殖民地,源源不斷的輸血,才是工業革命時代,及之後西方崛起的資金保證。

透過殖民地是輸血,歐洲才能夠在不損害自生人口和資源的前提下,將最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工業革命之中,實現快速工業化。

而這樣的外在條件,是後來也希望完成工業化的清朝、奧斯曼帝國等國家所不具備的,唯一在西方工業化程序中跟上時代的日本,也是一個致力於殖民掠奪的國度。

這是他們在西方歷史經驗中,獲得的啟發,唯有掠奪才是資本原始積累的最快方式。

然後大清朝和朝鮮遭殃了。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明治維新和日本崛起)

五:今日的世界爭的是什麼?

根據前文所述,我講了工業革命的重要意義,還有西方內部爭奪時,爭奪的主要是什麼!

那麼今日,這樣一個歷經第一、第二甚至第三次工業(科技)革命的世界,情況又如何?

答案是,西方爭奪的是,維護自己建立的遊戲規則。

其實這個權力,是歷史趨勢下的慣性產物。

在大航海時代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西方世界就成了世界遊戲規則的制定者,今日的世界格局,切實地說,就是在西方影響下產生的。

主張自由貿易的英美兩國,相繼成為世界霸主,用各自不同的概念主導全球化。

英國時代,是殖民帝國體系,配合世界貿易的全球化時代。

美國時代,是殖民帝國瓦解,釋放市場潛力踐行產業分工的全球化時代。

英國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沒有探討的價值,可美國主導的時代,還在進行中。

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世界上的國家被分了三六九等。

有創造金融財富、透過科技創新,吃全球紅利的發達國家,有瑞士這樣玩金融的小國度。

有創造高階工業品,透過產業優勢,吃製造業代差紅利的發達國家,這樣的國家有大有小,都在每個製造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

比如德國的汽車、機床,日本的材料科學、韓國的晶片,丹麥的畜牧業,農業,荷蘭、比利時等國的醫療器械,立陶宛的鏡片科技等等。這些國家特色是,國家都不大,在某個行業深耕,制定行業標準,創造高附加值,成為發達國家。

有資源輸出國,如中東產油國、拉美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都可算資源輸出國之列。

以上國家,幾乎涵蓋了世界大多數國家,但依舊有一個另類的國家存在,這就是我們中國。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全球化和產業分工)

六:數次工業革命後,歷史趨勢的反思。

為何說中國是個另類的國家?根源就在體量和體系上!

坐擁全世界最多的人口,最全的工業體系,在當今世界,我們就是一個bug一樣的存在。

這BUG一樣存在的國家,和數次工業革命崛起的國家都不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崛起了英、法這兩個歐陸強國,還有一群跟隨其後的歐陸小國,當時的英法都是數千萬人口體量的國度,藉助時代春風,成就世界霸主地位,很是風光了一段時間。

但是,這風光卻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崛起的德、美、蘇面前黯然失色。

即便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可衡量國家硬實力的工業產值卻頻頻被德國、美國和蘇聯超過。

為何?看看人口資料和資源稟賦或許就明白了!

統一後的德國人口,在短短十年時間就從4200萬增加到了一戰前的6500萬,英法兩國分別是4565萬和4146萬,本土核心區高達兩千萬的人口差距,就是工業差距的關鍵。

跟德國類似,美國工業產值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的1894年,美國人口約為6000萬左右,蘇聯1917年誕生的時候,人口則是1。7億人。

以上說這些的目的什麼?不過是表達一個意思,那就是工業生產力和人口之間的關係。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成的三個新生世界強國,都是人口過6000萬甚至過億的人口大國。

工業革命的實質就是產業升級和發展,還有新體系的出現。

伴隨而來的是物質產出的增加和人口的增長。

一個國家的內生動力根源,是人口背後的工業潛力。

在充分發掘工業潛力情況下,配和世界市場擴充套件,才有世界影響力。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法引領時代,是藉助先發優勢下的千萬級霸主,成功有取巧嫌疑。

因此,他們在面對第二次工業革命崛起的美、德、蘇時,受限於人力資源下的工業潛力影響,漸漸褪去霸主光環就成了必然。

二戰之後的世界霸主之爭,主角則是兩個人口過億的國度,美國和蘇聯。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美蘇冷戰)

冷戰開始的時候,美國人口約為1。4億,蘇聯人口在經歷大量戰爭損失之後,依舊有1。67億。

充足的人口和隨之而來的工業科技潛力,二戰勝利帶來的世界影響力,讓美蘇成了兩種世界規則的制定者,美國用馬歇爾計劃綁定了歐洲,用扶持控制日韓扼控亞洲橋頭堡,借力70年代的石油危機和沙特達成協議,控制了石油美元,形成了以控制石油美元為根基,自由貿易為前提的世界規則,這是美國的大國爭霸方略。

蘇聯見美國如此,也在蘇聯和華約集團內用互助會和工業分工方式,構築自己的經濟體系。

但,結果卻是蘇聯失敗了,失敗的根源就在第三次科技革命。

這場開啟與上世紀是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生物工程、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為主的技術革命中,蘇聯落後了。

他們在軍事科技領域和西方齊頭並進,卻在涉及衣、食、住、行、用的日常生活方面,受制於工業格局,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生活水平的停滯,受制於資源出口形的國家經濟,糧食困局,還有那龐大的軍事開銷,最終拖垮了強大的蘇聯。

世界進入了美國一家獨大的時代!

然後志得意滿的美國,在蘇聯解體後,與1993年又透過“資訊高速公路”計劃,為後續PC時代還有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引領時代風潮埋下了伏筆,也促成了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強勢地位。

“資訊高速公路”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場科技革命。

幸而,我們也並沒有在這場變革中掉隊,反而緊緊跟上時代,不僅跟上了PC時代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還經過數十年奮鬥,補足了兩次工業革命時代,一次科技革命時代拉下的課程。

即便不是所有工業體系都完美,但有是前提,全是根本,最佳化不過時間問題。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工業實力即國家實力)

尾聲

為何我們可以在資訊時代,緊跟美國的步伐?答案還是人口和工業和科技潛力。

人口意味著市場,工業潛力意味這產出,一個足夠大的統一的內生市場,可以創造無數奇蹟,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佔據今日網際網路世界半壁江山,就是這內生市場培育的。

足夠的工業潛力和將潛力變成產業的現實,讓我們成了第一製造業大國。

科技致力於升級迭代,緊跟時代,產業致力於升級,拜託桎梏,真要實現了所有既定目標。

我們的征途將是星辰大海,未來的世界,也將從海洋文明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漸變成以世界島歐亞大陸為中心的,陸海貿易並進體系。

掠奪、殖民、爭霸、貿易?工業革命後的西方,到底如何改變了世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