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什麼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別如此之大?

2021-12-30由 有書知道 發表于 歷史

為什麼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別如此之大?

自從那些大IP網路小說影視化以後,我們同事經常會隨口調侃幾句臺詞,比如“寵妾滅妻”、“嫡庶不分乃禍家根本”、“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之類的。

因為影視傳播的速度跟深度非常廣泛,而影視作品裡面涉及到歷史文化的真實性,難怪廣電頒發了“限古令”。

大家無論透過什麼途徑,都知道古代時嫡庶的差別非常大,有書君今天帶著大家來探討一下在古代,為什麼嫡庶的差別如此之大?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嫡”?

古代其實也是一夫一妻制,男人只有一個妻子,後院裡面無論是良妾,賤妾,通房大丫鬟那些再多的女人都不是妻。只有妻子所生的孩子才能被稱為“嫡”。

如果第一個兒子是妻子生的,那就是嫡長,反之不是妻子生的兒子都是庶子,哪怕男人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庶長子。

嫡跟庶在待遇上有本質的區別,比如:世家門閥盛行時代的家族繼承權,嫡長子繼承家業是社會主流價值觀,哪怕嫡子並非長子,上面有庶長子這個庶兄在,嫡子依然是家族產業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嫡次子雖然不用繼承家業,但是分家的時候得到的產業比例依然是遠遠大於庶子的。

咱們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古代嫡生庶出差別如此之大?

一、生母的社會地位相差太大。

咱們開頭說了,妻子生的才是嫡,古代男人娶妻,通常都是門當戶對,結兩性之好,妻子的出身地位背景跟男人是差不了太多的。

所以古代大家族的妻子地位非常高,因為除了夫家顯赫,背後還有孃家的背景支援,所生的孩子自然社會地位較高。

庶子女的生母多是姨娘,通房大丫鬟等,更差一點的是外室所生的庶子女,能不能被家裡接受還要動腦筋思考呢。

因為生母地位不同,出生開始,庶子女受到的待遇就是非常有差別的。嫡生庶出身邊伺候的奴僕人數就有差別。甚至庶生子女只能稱嫡妻為母親,自己的生母只能稱為姨娘。

(通房大丫鬟生孩子有功勞一般都會被提拔稱為姨娘。)小妾姨娘的家人根本算不上正經的親戚,庶出的正經舅家依然是嫡妻的孃家。

古代除了特例庶出記在嫡母名下,通常情況下都是各自跟生母長大,生母教養長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另請名師或者送去學堂。

嫡生母的生長環境教育遠遠高於庶出的生母,所以嫡庶從小受到的教育資源是非常有差別的,請參考咱們現代的高等教育,三流野雞大學跟985、211名校的區別……

庶子待遇好過庶女,唐之前沒有科舉,庶子沒有太多辦法得到政治資源,優秀的只能去輔佐嫡子,不優秀的就拿點月例混日子。

不過,一旦有機會被過繼給自己沒有嫡子的叔伯,那麼身份上就不一樣了,歷史上的三國時期的袁紹就是這種情況下的幸運兒。

自己雖然是庶子,但是被過繼出去了,成為伯伯家的嫡子,繼承了袁家的一切政治資源。

庶女就比較慘了,出嫁的丈夫地位比嫡出的姐妹要差很多(因為那時候嫁娶都是門當戶對),明面上的嫁妝要不嫡生少至少百分之三十五十。

更重要的是,生母額外給的嫁妝區別,那是腳踏車跟瑪莎拉蒂的價值區別啊……

古代多看出身,嫡生庶出因為生母地位的天差地別,自然身份上有很大的差別,加上教育上的差別,以及婚姻裡面政治前途裡需要到的各種人脈、物質資源的資助,這些問題彙集在一起導致了古代嫡生庶出差別很大的一個重要因素。

為什麼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別如此之大?

二、社會主流價值觀導致嫡庶差別很大。

春秋戰國時期,尊別有別屬於當時公序良俗裡的一項,庶子庶女待遇比奴僕好不了太多;

姜齊末期的重臣天成子,娶了100多個小妾,讓70多個門口隨便進口後院,有了70個庶子,庶女沒說多少,估計幾十個也是有的。

這些都是嫡子的權力輔助工具啊,更別說庶出女兒那麼多,到處送人撈足了政治資源啊!

《羋月傳》裡的女主羋月,還是一個王的女兒呢,因為是庶出,還不是得乖乖的隨嫡出的姐妹出嫁,同嫁一人庶女只能叫做媵侍。

五胡亂華以後,大量胡人入主中原,很多百年傳承的漢人世家門閥被打破,因為戰亂大量損失人力物力財力,被迫退守長江之南,跟胡人朝廷分化長江而治。

受北方胡人以及當時被劃分為蠻夷之地的江南文化影響,嫡庶區別相比較沒有世家門閥鼎盛時期嚴重。

因為當時江南不是主流文化中心,沒有中原地帶那麼講究尊別嫡庶;胡人需要人力戰鬥力來維護家族權益,不管誰生,兒子那是多多益善。

唐代開始有科舉後,因為多了入仕的途徑,發展資源豐富了,嫡庶差別相對弱了一點點。但是總體差別還是很大的。

唐朝時期,皇權竭力打擊世家門閥的權力,所以出現了科舉制度。

透過科舉來徵選天下有才之人,在各種資源上對抗世家對社會的影響和統治;並且各大世家庶子可以透過科舉進入社會主流的政治中心,有效的分化了世家的資源和凝聚力。

雖然庶子有了很好的出頭機會,但是依然要尊嫡母為母親,工作做好了,皇家名譽上賞賜的也是嫡母。

唐朝裴通是庶子科舉入仕,工作發展很好,因為心裡不爽,奏請朝廷分封了他已故的姨娘生母,年底官員整體KP考核,大資料各方面表現很好,依然被降級了。

雖然明清時代科舉盛行,世家門閥幾乎就是江湖傳說了。但是君不見,到現在,永樂大帝的生母還是個謎,因為史學家不相信他自己說的他是馬皇后生的嫡子。

包括近代的袁世凱,因為是庶出子,哪怕他後來成為直隸民國大總統,生母逝世後扶靈回老家,依然被嫡兄拒絕他生母入祖墳,哪怕他這個民國大總統還給嫡兄下跪了,嫡兄不同意,依然沒有用。

可見嫡庶尊別有別,依然是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為什麼在古代,嫡生和庶出差別如此之大?

三、社會生產力低下,資源有限的古代社會環境導致嫡庶差別巨大。

新中國建國70年,從當年的四億人口發展到現在十四億多的人口。改革開放初期,吸引外資投資,大力發展經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的勞動密集帶來的人口紅利。

因為經濟飛速發展,男女平等,生孩子的速度逼得我國計劃生育了好多年。

鄉間到處都是類似於“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少生孩子多種樹”這類宣傳標語。

有書君記得中學學政治,第一章就是“計劃生育乃我國基本國策”!至於現在開放二胎,以後再討論。

封建社會,土地私有制,並且生產力極度低下,生產總值就那麼一點。所以平民百姓都處於溫飽線,根本不存在嫡庶的問題。

真正的有嫡庶的問題的是前期的豪門世家,權貴以及後期的官員群體。

整體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孩子多了的權貴人家,嫡庶所掌握的資源因為生母地位、社會正統文化等自然是分配不均衡的。

如果古代有新中國這種生產總值,這種經濟發展,嫡庶分別自然不會特別大。

畢竟現在法律規定非婚生子跟婚生子一樣擁有繼承權。

所以現在的網路小說、影視劇裡嫡庶衝突那麼大,姨娘動不動就下毒、陷害嫡子;嫡母動不動就打殺庶子庶女的,大家就看個熱鬧吧。

禮法制度下,這些都是不能的,任何時候,法度都有震懾力和權威性。雖然世家不一定搭理律法,但是人家傳承幾百年,沉澱出了自家的宗法呢。

雖然衝突沒有電視劇力那麼大,但是嫡生庶出再古代收到的待遇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有書君非常慶幸自己生在男女平等的新時代,也非常不憧憬現下流行的所謂穿越到古代,真的穿越成了庶出,肯定因為抑鬱早早卒了。

擁抱人人平等的自由新時代!

有書君語:

有書君送福利啦!!!董卿說:“讀書是可以給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給人以快樂”。私信回覆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有的人對家裡人不好,卻對外人好這是為什麼?是一種什麼心理?

農村老話說“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