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2021-12-30由 歷史與人心 發表于 歷史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戰國七雄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不過,在戰國七雄之外,還存在過義渠國、鄭國、魯國、越國、宋國、中山國、巴國、蜀國等諸侯國。對於這些諸侯國來說,也對戰國曆史的走向,產生了直接或者深遠的影響。比如秦國在公元前316年,秦國就發動了秦滅巴蜀之戰。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秦滅巴國和蜀國之後,達到了進一步“富國”、“廣地”、“強兵”目的,戰略上還形成對楚的側翼包圍,為之後南進創造了有利態勢。不過,對於齊國來說,消滅宋國之後,不僅沒有走向強大,反而跌入了谷底。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對於宋國來說,就是戰國時期比較重要的一個諸侯國。根據《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86年,趁著宋國發生內亂的時候,齊閔王派遣大軍進攻宋國,從而在同年消滅了宋國。對於齊國來說,攻佔宋國後,自身的實力達到了一個巔峰。但是,讓齊國沒有想到的是,在消滅宋國後,自己就在公元前284年卻遭到了趙國、魏國、韓國、燕國、秦國這五個國家的聯合進攻,而且差一點就從戰國曆史中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根據《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遣樂毅這位將領,率領燕國、秦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五國的兵馬,從而攻打齊國。公元前314年,在燕國爆發了子之之亂的時候,齊宣王趁機派遣大軍進攻燕國,並攻佔了燕國的疆域。公元前314年,燕昭王登上了燕國君主的寶座。自從即位之後,燕昭王可謂勵精圖治,其目的就是向齊國復仇。在數十年的努力之下,燕昭王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就是齊國消滅宋國這一事件。所以,在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組織了五國伐齊之戰。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在這場戰役中,樂毅率軍先是在濟西之戰中消滅齊國主力。在濟西之戰中,齊閔王驕傲自恃,開始時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伐齊國。及至發現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匆忙任命觸子為將,率領齊國軍隊主力渡過濟水,西進拒敵。雙方兵力在濟水西面展開決戰。齊軍由於連年征戰,士氣低落。齊閔王又對部下進行威脅,更使將士離心,鬥志消沉。結果,當聯軍進攻時,齊軍一觸即潰,遭到慘敗。觸子逃亡不知下落,副將達子收拾殘兵,退保都城臨淄。

濟西之戰後,樂毅率領大軍攻入齊國都城臨淄,並陸續攻佔了70多座城池。與此相對應的是,齊閔王逃到莒城,並最終被楚國將領淖齒擊殺。當然,對於齊國來說,憑藉著莒城和即墨這兩座城池,最終成功復國。不過,經此一戰,齊國的實力再也沒有恢復到巔峰時期,而且,在秦國消滅其他諸侯國的過程中,齊國因為曾經被五國聯合進攻,所以選擇了隔岸觀火。從這一角度來看,五國伐齊之戰,堪稱戰國曆史的重要轉折點。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對此,在筆者看來,對於齊國來說,之所以消滅宋國後遭到了諸侯國的聯合進攻,根本原因還是自身實力對周邊諸侯國造成威脅,並且引起了秦國等諸侯國警惕。前面已經說過,在燕國爆發內亂的時候,齊國趁火打劫,這導致燕國和齊國結怨。特別是燕昭王,更是對齊國恨之入骨。

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戰爆發。此戰,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三國聯軍進攻楚國方城,楚懷王令唐昧率軍迎擊聯軍。雙方在垂沙隔水列陣,相持6個多月。在齊王派大臣周最多次催促下,匡章派人探測水深,欲渡水進擊,但因楚軍射箭受阻。後從樵夫口中得知楚重兵把守處水淺可渡,於是選精兵乘夜涉渡奔襲楚軍。唐昧因聯軍6月餘沒有動靜,放鬆戒備,在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楚軍大敗,2萬餘人被消滅,唐眜被殺,餘部潰散。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泌陽北)、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對此,在筆者看來,垂沙之戰,自然讓楚國對齊國十分不滿。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96年,在第二次函谷關之戰中,齊國聯合魏國、韓國攻打秦國,最終在公元前296年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此戰讓秦國決心要削弱齊國。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稱西帝,派遣使者支援齊閔王稱東帝,這就是著名的“東西二帝”。並且,秦昭襄王還試圖聯合齊國來攻打趙國。雖然齊國沒有真的進攻趙國,但是,強大的齊國,依然讓趙國感到忌憚,這也為趙國之後參與到“五國伐齊”埋下了伏筆。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齊國消滅宋國之前,秦國、楚國、韓國、燕國、趙國、魏國這六國要麼和齊國結怨,要麼對強大的齊國有所忌憚。不過,在春秋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戰爭依然講究一個師出有名,也即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到了公元前286年,這一時機終於來了。在這一年,齊閔王派遣大軍宋國,成為五國伐齊的導火索和藉口。面對實力達到巔峰的齊國,燕國、秦國等諸侯國終於坐不住了,選擇聯手進攻齊國,也即削弱齊國成為其他諸侯國的默契了。對此,在筆者看來,在齊國消滅宋國之前,前者就已經樹敵眾多了。在此背景下,如果齊國可以低調一段時間,等到這些諸侯國互相攻伐之後,這才出兵攻佔宋國,或許就不會遭到諸侯國的聯合討伐了。

最後,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宋國,地處在今河南、山東一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並且宋國的定陶、商丘等城池,可以媲美臨淄、邯鄲、咸陽等,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城市。由此,對於齊國來說,獨吞宋國的行為,自然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不悅。換而言之,在消滅宋國時,齊國能夠和楚國、魏國、趙國、秦國等諸侯國平分利益的話,很可能不會遭到被諸侯國聯合進攻的結果。

為何齊國只是消滅了宋國,就引發了五國伐齊?原因並不複雜

總的來說,五國伐齊這場戰爭,改變了秦國和齊國兩強並立的格局。在五國伐齊之前,齊國不僅可以抗衡秦國,甚至在風頭上壓過了秦國,除了第二次函谷關之戰,齊國還在桑丘之戰中擊退了秦國的進攻。縱觀山東六國,齊國和秦國多次交手,大部分時間都佔據了上風,這是楚國和趙國都不曾獲得的成績。但是,五國伐齊的爆發,促使戰國格局向著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發展,這為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五國伐齊和長平之戰一樣,都可以稱之為戰國曆史的轉折點。也即五國伐齊的影響,一點也不輸長平之戰,而這兩件事情,都讓秦國受益匪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