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

2021-12-30由 福漢公 發表于 歷史

項羽雖不是帝王,但他推翻秦王朝的戰績最大,自稱西楚霸王,也名副其實,司馬遷在資治通鑑專門為他寫了本紀,在秦始皇和漢高祖之間,對其評價頗高,項羽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的故事被時代傳頌,有人覺得他剛愎自用,婦人之仁,也有人稱讚他為英雄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那麼為什麼項羽不肯過烏江呢?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

烏江自刎

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原本不是項羽的故鄉, 秦滅楚國後,作為楚將項燕的後裔,項氏一族逃到烏江一代,受到烏江鎮長保護,得以稍養生息,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氏一族也開始行動,以項梁為首的項家軍,聚集烏江所有青壯年幾百號人,發動起義,作為項燕後人,聲望很高,連連勝仗,不斷有隊伍響應加入,隊伍不斷擴大,陳勝死後,景駒為王的起義軍被項梁收編了,項氏成為當時反秦隊伍中最強的部隊,此時劉邦部隊也只有幾千號人,他投奔項氏,跟項梁借過兵,還跟項羽結為兄弟

舉國反秦,秦朝大勢被削弱,項梁擁立的楚懷王跟各路部隊立下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各部隊大到最後,只有項羽和劉邦,劉邦統領的部隊一開始家常敗仗,後來聽取手下“投降不屠城“的意見,從此一路順暢,最先到達咸陽

而項羽跟秦軍的主力部隊周旋,先後大敗秦將章邯,王離(王翦孫),後入咸陽,聽說劉邦先到咸陽,大怒,立下鴻門宴,范增極力勸殺劉邦,由於項羽的猶豫,劉邦逃走。

相信很多人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心中是無法平靜的,這是一個殺劉邦的好時機,就這樣錯過了,然而,即使是錯過了,這個時候劉邦的兵力還遠遠不是項羽的對手,相信這也是項羽放走他的原因之一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

鴻門宴

項羽入咸陽後,殺了秦王嬰,又殺了被尊稱為義帝的楚懷王,加上之前坑殺投降的20萬秦軍,從此落下殘暴的名聲,民心漸失。

後效仿先秦的做法,分封諸侯,劉邦的封地在漢中,貧瘠毫無優勢,往漢中封地時採用了張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謀,成功消除項羽對他的疑慮,沒過多久分封的諸侯又開始起義了,全國多處動亂,項羽一個人帶兵打北方,關中一帶諸侯紛紛起事,投降過項羽的章邯等人現投降劉邦,劉邦很快成為關中王,而這個時候劉邦的兵力也還是算不上氏項羽的對手,不過那麼多人願意死心塌地輔佐他,也說明了劉邦的領袖能力非同尋常

西楚霸王項羽和關中王劉邦打了4年仗,一開始劉邦弱勢比較明顯,有幾次都是狼狽逃跑,其中不乏拋棄兒子女兒,老婆父親的故事流出

如果身在局中,誰也想不到劉邦是最後的贏家,最關鍵的轉折點應該是是劉邦利用韓信打敗項羽當時唯一大將龍且,從此稱“齊王”,一戰聞名震天下。當時項羽也有意拉攏韓信,但韓信覺得他跟過項羽不被重用,跟著劉邦劉邦反而很器重他,韓信很信任劉邦,就給拒絕了,此時彭越,黥布等人也紛紛響應劉邦,聯合起來攻打項羽

形勢促使雙方約定“楚河為界,中分天下”,項羽放走劉邦妻子老父,隨後撤軍。之後劉邦聽取張良的意見,對其乘勝追擊,由於楚軍的後方已無足夠糧草供給,此時被襲擊又必須迎戰,局勢因此被扭轉,由順勢轉為逆勢,楚軍被包圍,四面楚歌,士氣低迷,虞姬自殺

項羽為什麼不肯過烏江?

霸王別姬

楚軍幾次突圍,終於突出重圍,根據撤退路線分析,應該是打算撤回烏江,隨行的將士都是精英,本已甩開了劉邦部隊的追擊,無奈向一位老者問路的時候指了相反方向“左”,導致深陷泥潭,拖延了很多時間

到達烏江時,烏江鎮長已經在等候,其他船隻已經燒了,只有他有船,他勸項羽逃到烏江稱王,他日東山再起

然而英雄不肯過江東,在計劃的最後一步,選擇了終止,也許是身邊的人一個個都離開了,走的走,死的死,他已經無人可用,當年跟著出來起事的烏江兄弟,除了他,沒有人回得來,已經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項羽自殺後,曾經的熟人爭著分割他的屍體向劉邦請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