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2021-12-29由 可樂樂說文化 發表于 歷史

本文系作者草莓味的蛋糕1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662年,秘書少監上官儀被推上宰相的寶座。66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高宗準備廢掉武后,招來上官儀,讓上官儀草擬廢后詔令。但是,武后事先得到密報,及時趕來,高宗臨陣退卻。這時候許敬宗跳出來,落井下石,指控上官儀,結果所有的責任都被推到上官儀身上,上官儀終至取禍殺身,並被籍沒其家。許敬宗(592—672)是一個人品非常低下的人。他出生於隋末,在隋煬帝宮闈之亂中,其父許善心被殺,在場的許敬宗卻被弒父者的屠刀和父親的鮮血嚇破膽,“舞蹈以求生”(《舊唐書》本傳)。隋唐時期的“舞蹈”,不同於後代的舞蹈,當時是一種禮儀,應稱拜舞禮或舞蹈禮,要手舞足蹈。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隋煬帝的繪圖

此舞創於隋,起始是軍隊在宣“露布”(一種軍事文書)時舞之,後逐漸經過傳播、演一般是舉行重大活動時由臣子對皇帝行此大禮。例如,隋大業元年(605年)二月,楊素等克敵有功,隋文帝楊堅獎賜楊素,楊素等“再拜舞蹈而出”。許敬宗貪生怕死,獻媚求榮,苟且偷生,不惜向仇人行此大禮,這就相當於今人叩頭下跪乞求饒命。像這種沒有廉恥的人在政治黑暗的時候,往往會見風使舵,渾水摸魚。果然,許敬宗看到陰險奸詐的武后奪權、上升的趨勢,就頗識時務地靠上這棵大樹,趨炎附勢,他不惜誣陷、扳倒長孫無忌,又落井下石,造成上官儀被殺。許敬宗高壽,在文壇上的活動時間很長。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隋文帝的繪圖

他出生於隋朝,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卒,雖經許多政治風浪卻得善終,足見其深諳實用主義的生存智慧。貞觀後期始,許敬宗即參與監修國史以及很多欽定“大型文化工程專案”,先後參與或主持了《晉書》《高祖實錄》《姓氏譜》《永徽五禮》《西域國志》等著作的撰寫;他還是著名的類書編纂者,據考察,高宗朝編輯的一些大型類書如《東殿新書》《文館詞林》《累璧》《瑤山玉彩》《芳林要覽》等都是由他領銜主纂的。在上官儀被殺之後,他成為宮廷文學活動的主導人物許敬宗迎合時代風氣,作詩專究詞采之美。如《奉和過慈恩寺應制》: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奉和過慈恩寺應制》的詩句

慈恩寺本是時為太子的李治於648年為追念生母太宗長孫皇后所建,後捐施為廟。李治即位後前往造訪,作有《謁大慈恩寺》。高宗詩純是堆砌辭藻以寫物,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廓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許敬宗這首詩即是合作。從內容來看,絲毫看不出詩人個性,無非誇張渲染、遣詞華美、屬對精工而已。詩藝的發展與詩史的轉折許敬宗活躍的這段時間正是武后處心積慮鞏固個人地位、控制高宗時期。武后為了達成個人政治目的,從乾封(666-667)後以修撰為名引文學儒臣徑由北門入禁中。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李治的繪圖

諸文臣一方面“共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凡千餘卷”,為奪權造勢,另一方面被密令參議朝政,處理百司表奏,以分宰相之權,時稱這個受武后倚重的政治團體為“北門學士”(《舊唐書劉偉之傳》),其中著名者如元萬頃、劉禕之、苗神客、胡楚賓等。這個群體開展詩歌創作活動,寫了不少應制詩。他們親身參與當時複雜的權力鬥爭,不是單純的文士、詩人,可是,他們賦詩唱和,格調依舊。如劉禕之《九成宮秋初應詔》: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劉禕之的《九成宮秋初應詔》

這首詩中四句

“林樹千霜積,山宮四序寒。蟬急知秋早,鶯疏覺夏闌”

,對景物的描寫有著壯美之氣:夏去秋來,霜染層林,寒意漸重,而蟬鳴陣陣,增強淒涼之感,這種景物不同於以往宮廷詩紅紅綠綠的春天景色。詩境也很開闊,

“怡神紫氣外,凝睇白雲端”

,展示了賞者闊大的視野與開闊的心胸,這樣的景物描寫即使置於盛唐詩中也可亂真。作者刻意求對,特別是色彩對,使用不少形容詞來進行限定,這還是初唐流行的宮廷詩創作思路。上官體是個人風格,也是時代風格。從聲名來說,許敬宗不亞於上官儀,由於其人格上的汙點已遭時人譏評,自難被公認為詩壇領袖。

“初唐四傑”,他們的努力與追求,為什麼能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

宮廷的繪圖

在這種宮廷圈子中,在擁有穩定的社會地位的宮廷文人手中,詩歌很難擺脫作為社交手段的功能,雕章琢句無法避免,詩壇主流依然以歷史的慣性承繼著宮廷詩風,仍然在南朝以來以文為戲的傳統籠罩之下,詩歌以及詩歌藝術的探討沒有和豐富多彩的時代風雲與生命體驗結合起來。當永徽(650—655)、龍朔(661-664)之間,綺錯婉媚的上官體在宮廷朝堂權貴中間流行的時候,另一群詩人也在崛起,另一種詩派也在形成。這一新興的詩派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念和審美趣味,他們對於“上官體”大為不滿,並自覺地展開批判,他們的努力與追求代表詩歌前進的方向,但是在當時,由於地位較低,他們還是一種民間力量,很難進入詩壇主流,這就是“初唐四傑”。

參考資料

·《舊唐書》

·《列女傳》

·《臣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