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2021-12-29由 看鑑地圖 發表于 歷史

12世紀末13世紀初,蒙古人崛起於漠北高原。鐵木真實現了大漠南北蒙古各部的統一,並於1206年建立起蒙古汗國。蒙古遊牧貴族為了征服世界,向西方發動了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和窩闊臺汗進行的第二次西征(又稱長子西征)。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歷經兩次西征之後,整個中亞以及波斯東部南部和外高加索的亞塞拜然喬治亞以及亞美尼亞、小亞細亞的大部分地區皆為蒙古帝國所有。到了13世紀中葉,亞洲大陸唯有波斯西部尚未臣服,成為蒙古帝國進一步擴張的物件。

1251年,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蒙哥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第四代大汗之後,召集了全體宗親和異密們舉行大會,取得大多數人同意後,便結束了審判和鎮壓,轉向治理國家。同時委派胞弟旭烈兀分鎮波斯,統兵征討尚未降服的西方國家,發動了第三次西征(旭烈兀西征)。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多數諭降的木剌夷國

蒙古大軍的首戰便是攻打木剌夷國最堅固的城堡吉兒都怯堡。先鋒怯的不花在1252年7月率領12000人出發,至

亦斯單堡,攻下數堡,並圍攻吉兒都怯堡長達兩年之久。1253年10月,旭烈兀開始統兵西征。

旭烈兀採用圍城、多路並進、四下攻掠、調郭侃之炮手架炮轟擊等戰術,直到1256年吉兒都怯堡才被攻陷。然而,正當蒙古大軍逼近之時,木剌夷國內卻發生了奪權鬥爭,國王阿剌丁被其侍衛官趁其酒醉熟睡之時用斧子砍死,忽兒沙登上了木剌夷國王位。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忽兒沙即位之後,自知實力與蒙古軍相差懸殊,於是向蒙古軍乞降企圖以此拖延時間爭取主動,並派其弟沙罕沙到旭烈兀處乞降。但是,旭烈兀要求忽兒沙要想保住其國,必須自毀城堡,且親自來降才行。

於是,忽兒沙下令拆除了城堡工事,希望能延期一年投降,但慘遭拒絕。旭烈兀兵分三路同時進攻麥門底司堡,在分兵攻下數個堡壘後,率軍進逼至麥門底司要塞,數次遣使曉諭住在要塞內的忽兒沙,限期5日內投降。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面對忽兒沙幾度拖延,蒙古軍在勸降無效後,

以步步

進逼與諭降相結合,迫使其出降。此外,由於旭烈兀的討伐,使得木剌夷人民心渙散,堡壘各自為戰,忽兒沙身邊的大臣、醫士等也都勸其投降。最終,幾經諭降與緩兵拖延的波折,在三支蒙古大軍的協力圍攻的威逼之下,忽兒沙從堡內出來投降。

旭烈兀及時利用其宗教首領的權威,要求他派遣人員偕蒙古軍諭下四十餘堡,又去敘利亞說降新伊斯瑪儀派諸堡。於是,除了阿剌模忒堡、柳木別薛兒堡、麥門三大堡是被攻克的,多數是諭降的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哈里發帝國歷史的結束

蒙古大軍的第二戰便指向了阿拉伯帝國的阿拔斯王朝。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疆域西起大西洋的比斯開灣,東至印度河和中國邊境。這個帝國

使從

伊拉克到地中海東海岸,再從埃及到摩洛哥的地中海南岸地區,逐步阿拉伯化、伊斯蘭化。

但是,隨著帝國內部矛盾的日益尖銳,帝國很快開始瓦解。到10世紀70年代,阿拉伯帝國正式一分為三。東部的阿拔斯王朝到哈里發納綏爾統治時期已是江河日下,他之後的幾任哈里發只是在不斷入侵的恐怖中苟延殘喘。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蒙古軍滅亦思馬因派木剌夷國後,將征服目標指向阿拔斯朝都城報達(巴格達)。1257年,旭烈兀遣使致書哈里發穆斯臺爾綏木,命其墮毀報達城防,前來投降。穆斯臺爾綏木傲慢地加以拒絕,於是旭烈兀命蒙古軍兵分三路向報達進發。

1258年1月,哈里發軍一部出戰,被拜住和不花一帖木兒所率蒙古軍基本消滅。蒙古軍自城外向內完成合圍後,開始發起對報達的進攻。16日,蒙古速渾察部與哈里發軍費禿丁部激戰於巴格達北。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在蒙古鐵騎的強烈猛攻下,費禿丁和 1。2萬名士兵陣亡,副掌印官艾伯格率殘部退入報達,準備徵集居民作最後一戰。而旭烈兀佔領東面城頭後,哈里發派遣其子及官員向旭烈兀求降,卻遭到了拒絕。

蒙古大軍而後又封鎖了流經報達的底格里斯河,斷了哈里發退路。於是,哈里發被迫於2月10日帶領其子及城中達官貴人出城投降。大軍入城之後,燒殺了七天,報達死亡人數高達八十萬,哈里發也被旭烈兀下令處死,阿拔斯朝最終以滅亡而告終。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蒙古大軍進攻敘利亞

勝利的蒙古大軍,打敗阿拔斯王朝後,便直逼敘利亞和埃及。其實,在埃及和敘利亞薩拉丁雖然憑藉強悍的突厥軍事貴族建立起軍事寨頭政權艾尤卜王朝,頑強地抗擊著川流不息的十字軍東征。但是薩拉丁死後,盛極一時的艾尤卜王朝迅速解體。

伊斯蘭世界不僅無力進取,而且諸如貝魯特撒法德、太巴列等被收復的城市相繼重新落入了西亞的歐洲人之手。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另一方面,十字軍東征運動在近東地區日漸衰落。八次大規模的十字軍東征,可以說只有第一次暫時稱之為成功的軍事行動。於是,伊斯蘭世界和十字軍東征的日漸衰落,客觀上為旭烈兀西征提供了一個較為有利的外部條件。

1259年旭烈兀統軍進攻敘利亞,敘利亞諸城多不戰而降。阿勒波城被攻陷後,哈馬特城(今敘利亞哈馬)守將棄城而逃,哈馬特城士紳將城門鑰匙送到阿勒波城,請旭烈兀派官員治理此城。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納昔兒此時在伯兒哲附近軍營中,得知阿勒波城破便棄大馬士革城,命此城軍民退往埃及。大馬士革法官持重幣和城門鑰匙到阿勒波城向旭烈兀投降。3月1日,怯的不花率―隊蒙古軍進駐大馬士革外城。

1260年4月,旭烈兀得到蒙哥大汗去世的訊息。按照蒙古慣例,旭烈兀息兵並班師退據波斯,以大不里士為中心建立起伊兒汗國,並命大將怯的不花率二萬蒙古軍繼續攻打敘利亞各地。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尾聲:空前的帝國

在整個蒙古西征中,從1218年開始至1259年結束。在這40餘年中,以獲取異國的金銀財寶、衣料、絲織、糧食以及牛羊馬駝等為目的的西征之路,使得鐵騎所到之處,無論該地是否主動投降,劫搶都成為了定向指標。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蒙古西征摧毀了“絲綢之路”上各自為政的割據政權,將碎片化的政治版圖重新整合起來。其版圖東臨太平洋,西至俄羅斯平原,北起西伯利亞北極圈,南到波斯灣,形成了一個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

最後的征途: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領的第三次西征

直到蒙哥汗去世之後,大一統的蒙古帝國逐漸分裂為東歐的欽察汗國(即金帳汗國)、中亞的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波斯(今伊朗)的伊利汗國以及作為四大汗國名義上的宗主、據有蒙古本部與漢地的元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