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拓展泰城城市規模,加快融入泰山都市圈!

2021-12-28由 天下泰山 發表于 歷史

拓展泰城城市規模,加快融入泰山都市圈!

拓展泰城城市規模,加快融入泰山都市圈!

拓展泰城城市規模,加快融入泰山都市圈!

拓展泰城城市規模,加快融入泰山都市圈!

目前,濟南至泰安每天有50部專線客車線上運營,每天傳送班次88個,提供客座1779個,能夠滿足濟泰往返旅客的出行需求。濟泰高速公路預計2020年下半年建成通車,屆時,將根據濟泰客運量需求,適時調整運力投入,利用濟泰高速開通濟泰城際快車,解決濟南、泰安東部快速通達問題。隨著該快速通道的實施,加強了我市與省會圈的交通聯絡,。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泰山區、岱嶽區對沿線鄉鎮職能定位、生態保護、用地佈局等進行研究,以“組團式、生態化、節點式”發展模式,推進東部新城與中心城統籌發展。

以新型城鎮化為核心,加強政府主導作用,抓好重點任務,注重經濟發展,注重民生改善,注重公共服務提升,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優勢,加快全面實現泰安市向大城市的跨越。

(一)增創工業經濟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其主體支撐作用。工業化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階段,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城市化。工業實力仍然是一個地區競爭力的重要標誌,尤其對於我們泰安工業化水平偏低的地區,面臨著國家財稅體制的重大調整,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工業經濟仍將具有主導作用、處於主體地位,必須進一步強化工業強市理念,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泰安工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二)增創旅遊經濟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其王牌牽引作用。旅遊是幸福產業之首,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和王牌。必須牢固樹立“大景區、大旅遊、大專案、大目標”意識,強化省會文化旅遊功能區定位,全力推進旅遊業轉型發展,加快建設國際著名遺產地和旅遊目的地城市。重點依託“兩山一河”旅遊發展框架和佈局,力爭5年內著力開發建設投資過100億元的南北兩大景區:北部,建設以泰山東麓“泰山慢谷”為主題的大景區,在重點對泰山核心景區保護提升的基礎上,加快外延景區的轉型發展,不斷生成新的增長點和拉動力;南部,建設以徂徠山大汶河“健身休閒”為主題的大景區,重點突出生態、旅遊、總部經濟等新型業態,拉開框架,打好基礎,完善功能,集聚專案,形成新的增長極。

(三)增創城市經濟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我市生態條件好,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人口聚集度高,與省會同城化因素多,加快推進城市化程序優勢明顯。以實施全省大城市試點為契機,強化規劃引領,最佳化城市佈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努力打造山水名城新品牌。按照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定位,推進泰城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拉開發展大框架。近兩年,泰城重點開發建設兩大區域:一是依託東部濟泰高速公路,隆起拓展東部新城,即藉助濟泰高速公路進入泰城後的五個立交出口等關鍵節點,發揮我市資源和環境優勢,面向省會,立足高校等創新創業人才,科學佈局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生態化、節點式新型社群和新型園區,建成集旅遊休閒、科技研發、高階製造、生態綠地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新城。二是依託西部京滬高鐵,改造提升西部新城,即在完善西部高鐵新區25平方公里開發建設的基礎上,升級改造25平方公里旅遊經濟開發區,南北融合形成5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宜居新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思路,支援岱嶽區抓好京滬高鐵以西、新104國道以東約100平方公里的“一城一區”規劃建設,培育區域核心增長極。加快泰肥一體化發展,在規劃制定、產業互補、交通基建、公共服務、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快同城化發展。其它縣市區也要以新城區、工業園區和交通幹線沿線為重點,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拓展城市空間。

加大泰城中心城區投入力度,實施老城改造和古城修復,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快推進財源街中央商務區、歷史文化軸、時代發展線、城市主要內外環線、主要出入口改造提升,以及城市功能區之間互聯互通主幹道路等重點工程。加大城中村、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力度,年內實施棚改3。4萬套。抓好城市供熱、供氣等技術改造,擴大集中供熱、供氣覆蓋面。加強城市雨汙分流管網改造和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等重大設施。建設智慧城市,構建智慧交通、智慧管網、智慧城管、智慧安全保障體系。開展城市違法建設治理行動。加大黃前水庫水源地整治保護力度。大力實施“綠亮淨美”工程,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步伐。

紮實推進“三個市民化”程序,全面實施流動人口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年內確保13。8萬農業轉移人口實現市民化。實施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培育計劃,加快形成一批“產業特色突出、人口聚集度高、設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優美”小城鎮,建設一批“商貿帶動型、工業帶動型、旅遊帶動型和交通帶動型”特色小鎮。重點抓好滿莊鎮、樓德鎮、石橫鎮、磁窯鎮、銀山鎮、西張莊鎮等國家級重點鎮和示範鎮建設;培育建成徂汶景區汶水小鎮、新泰市羊流智慧起重小鎮、岱嶽區大汶口水上石頭古鎮、東平縣老湖水滸影視小鎮等4個省級特色小鎮。積極推進農村新型社群建設,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鞏固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加強鄉村風情風貌保護,打造一批美麗鄉村。

(四)增創農業融合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其強基固本作用。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大力發展有機蔬菜、泰山茶、畜禽養殖、苗木花卉、名優經濟林等優質高效特色產業,力爭蔬菜面積穩定在200萬畝,泰山茶麵積達到4。2萬畝。積極培育“新六產”,加快“一產四化”程序,探索發展“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生態休閒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將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作為融合發展三大主體,加大引進培育力度,年內新上、擴建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0家,新增農民合作社200家、家庭農場100家。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活動。大力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加強農產品地理標誌建設,培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知名品牌。深化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抓好土地經營權和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全面鋪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鞏固提升國有林場改革成果。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河長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抓好王家院水庫建設、“引黃入泰”、彩山水庫和角峪水庫串聯擴容改造、東平湖除險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推廣大型化、高新化新技術新機具,加快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