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張孟談:難處見交情,低處見人心

2021-12-28由 蘇蘇真探 發表于 歷史

說起張孟談,大家或許對他很陌生,但是提到韓趙魏三家分晉的故事,就是家喻戶曉了。那麼這個張孟談到底是何人?他在三家分晉裡又扮演什麼角色呢?

自平王東遷,天下禮樂崩壞,周王朝權威不再,已無法管控天下諸侯。各地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

張孟談:難處見交情,低處見人心

公元前636年,被迫流亡在外的晉文公,在秦穆公的支援下返回晉國。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晉文公設立了三軍六卿制,將軍政大權,盡賦卿家。

晉平公以後,六卿權力逐漸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把持,史稱“晉國六卿”。不久之後,六家中的兩家範氏和中行氏相繼失勢,其勢力範圍和領地被其他四家瓜分。剩下的四家以智氏勢力最為強大,把持晉國朝政,因此經常欺負其他幾家。智氏到了智襄子繼位後暴露了其暴虐無道的本性。一日,智襄子和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舉行宴會。他故意戲弄韓康子,同時又侮辱韓康子的謀士,想要以此探得他們的底線。

張孟談:難處見交情,低處見人心

隨後,智襄子更加得寸進尺,向韓、魏、趙索要土地,藉此削弱三家。韓、魏因為實力不夠,只能獻出封邑。而趙氏與智氏之間早有間隙,智襄子曾侮辱過趙襄子,還趁著酒勁毆打過他。但這些,趙襄子全都忍了下來。他認為身為儲君,當有忍辱之志。但在智襄子看來,趙襄子就是個膽小懦弱之人,對於這一次的索要,智襄子勢在必得。可萬萬沒想到,趙襄子一口拒絕了他的要求。趙襄子明白,一味忍讓妥協,從不會換來尊重與和平,換來的只有得寸進尺與變本加厲。智襄子見軟弱無能的趙襄子,竟敢違抗自己的命令,勃然大怒,遂親自率軍,挾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趙襄子手下的文臣武將們亂作一團,惶惶而不可終日。他們建議趙襄子向智君賠禮道歉,割地賠款,以退來犯之敵,但是趙襄子知道如果這個時候退卻,那麼以後韓趙魏三家會被越削越弱,最終盡數被智家吞併,進而智家就可以一舉拿下晉國的統治權,所以他雖然不願如此卻也別無他法。正當他準備同意割地賠款的時候,張孟談出場了。張孟談不是別人,他與趙襄子是故交,只不過他不在廟堂為官而已。

張孟談:難處見交情,低處見人心

這種危機四伏之際,張孟談本可以置身事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做一個吃瓜群眾,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為了趙家在晉國的地位,為了好朋友趙襄子能夠繼續掌權,他挺身而出,與趙襄子共渡難關。雖然他手無縛雞之力,但是他卻又三寸不爛之舌。而且趙家佔據地利優勢,固守晉陽。

晉陽雖小,但卻固若金湯。在他們二人親密無間的配合下,硬生生守了一年之久。三家盟軍久攻不下,士氣日益衰弱,這個時候張孟談連夜遊說韓魏兩家,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成功說服韓魏兩家調轉矛頭。韓趙魏三面夾擊,智氏落得大敗。

沒有張孟談就沒有三家分晉,沒有張孟談就沒有戰國七雄。他的膽色和義氣,在危難之際為朋友兩力插刀的精神讓世人敬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