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2021-12-27由 歷史出家人 發表于 歷史

古今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都有兩個或若干個大國爭霸現象,人們的眼光大都被這些爭霸的大國所吸引,爭霸的過程與結果往往被人津津樂道。但是別忘了,在大國爭霸的同時,更可憐的還是那些小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實屬不易啊。

春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微,各諸侯國互相兼併,一些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齊國、晉國、秦國、楚國等大國紛紛稱霸,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先後當上各諸侯國霸主。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春秋大國爭霸

大國崛起爭霸的同時,各小諸侯國生存越來越困難。首先,小諸侯國不得不承認大國霸主地位,接受霸主領導。公元前656年,因為楚國不願向周天子朝貢,齊桓公“挾天子以令諸侯”,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帶領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討伐楚國,楚國不得不認慫。事後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大會,就連周天子也不得不派人參加會盟,齊桓公成為事實上的霸主。後來,晉國與出國爭霸,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中打敗楚軍,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天子親自參加,並冊封晉文公為“侯伯”(霸主)。這些霸主經常召集會議,小諸侯國們不得不參加。其次,小諸侯國必須向霸主納貢,把國君的兒子送到大國當人質,表達自己的忠心。此外,其中一個大國結盟,但當大國間發生戰爭時,小諸侯國必須派兵參加,從而不得不裹挾入戰爭之中。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晉楚城濮之戰

周天子當初分封了“八百諸侯”,但到春秋末期,幾百個小諸侯國不斷被兼併,最後只剩下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了。由此可見,小諸侯國生存環境是多麼惡劣。

那麼,面對大國爭霸局面,小諸侯國如何才能自保生存下去呢?通常的做法以下幾種方式。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齊桓公會盟諸侯

1、與大國結盟。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打不過就交好,誰能打敗咱們倆?春秋時期,很多小諸侯國就採取這種策略,比如魯、鄭、陳、蔡、許、曹、衛等小國,在齊國當霸主的時候,爭相與齊國結盟,在齊國的領導下共同派兵攻打楚國。但是,當齊桓公死了之後,齊國力量大損,這些國家又立刻轉向楚國,爭著與出國結盟了。所以,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很多時候是實力的較量,你的力量強,別國就來與你交好;你的力量弱,就會受背叛、被欺負。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宋襄公“仁義之師”

2、保持相對中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國家是宋國。宋國原本是個實力比較強的諸侯國,但是宋國絕對忠實地繼承了周朝的“禮”,連打仗都講究“仁義”,結果宋襄公的仁義導致了宋國爭霸失敗,國力大損。但宋國在大國爭霸過程中最初還能保持中立,並有時還擔當戰爭調停者。在晉楚爭霸多年卻無結果的情況下,公元前579年,雙方舉行“弭兵之會”,由宋國約合雙方坐下來和談,簽訂了和約。之後晉楚又發生爭霸戰爭,又是宋國在公元前546年將戰爭雙方約合談判。

大國爭霸背景下的小國生存法則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3、參與爭霸。有些諸侯國透過發展生產和改革弊政、吸引人才,自立自強,不斷壯大自身實力,逐漸參與到爭霸行列中。比如吳越兩國,吳國在伍子胥的協助下發展壯大,爭霸野心逐漸顯現出來,吳王闔閭大舉進攻楚國,一直打到了楚國的都城。吳國後來又攻打越國,大敗越王勾踐。闔閭死了後,他的兒子夫差率軍北上,會諸侯於黃池,與晉國爭做霸主。而越國一開始差點亡國,後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積蓄力量,趁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國都城,滅掉了吳國。越王勾踐滅吳之後,也像夫差一樣,北上會諸侯于徐州,一時也成為了霸主。

歷史總是相似的,不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和以蘇美英中為首的同盟國,當兩大集團對壘,眾多小國無法獨善其身,必須選擇站位,最後不得不捲入戰爭的漩渦。即使在冷戰結束後的今天,中美之間摩擦不斷增加,美國選擇將中國作為對手,不斷打壓中國,一些國家加盟西方陣營,成為美國的馬前卒,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國家其實是實力不足,依靠加盟獲取利益,等到有一天實力對比發生反轉,必定又是另一幅畫面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