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2021-12-27由 裝甲兵器 發表于 歷史

瑞典鐵烏龜鎮樓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作為傳統的北歐強國,瑞典雖然經歷了古二爺的繁榮和查理十二的敗家,但是一直到近代,瑞典依然不失為一個科技和軍事頗有建樹的國家——軍事工業上,有著名的博福斯,民用工業上,有馳名海內的沃爾沃,航空方面更是有表現不俗的薩博;因而,在坦克和裝甲車輛的問題上,瑞典保持了一個先進國傢俱備的所有態度:學習,引進,仿製,乃至自成一家

瑞典最早對坦克的學習可追溯到民國五年,那時候,有專門的軍事觀摩小團前往歐陸戰場,觀摩那些平行四邊形的大怪物的表現,歐戰結束後,他們還整了幾個怪物回來,一時間,斯德哥爾摩人頭攢動,人人競相觀其盛況,《斯德哥爾摩申報》謂之曰“鐵牛”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書歸正傳,瑞典最早的法則是“德法並用”一方面,從法國批發了一批FT17回來 (不過由於法國人給的貨太坑,這批貨很快被更坑的瑞典人轉手賣出去了)

在另一方面,則是師法德國:在1922年,瑞典首先仿照德國的LKII型坦克開發出來了自己的一種輕型坦克,即Stridsvagnm/21-29型坦克,也叫Strvm/21型坦克(Stridsvagn大概是瑞典語中裝甲車輛的縮寫吧),而它們也組成了瑞典最早的裝甲部隊。

先補一下m/21的圖

最早從德國搞來的LKII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在進行野地測試的m/21和博物館的m/21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上面那些m21奇蹟般的在瑞典服役到1938年,被從捷克引進的新坦克取代

也許大家會問,這中間20來年瑞典人幹啥去了?其實這將近20年的時間裡瑞典佬一直在小黑屋裡面勤奮的研發新坦克,只是成果嘛……

我們在很認真的研究坦克哦!——第一集

其實早在1928年,瑞典人就已經開始尋找新的坦克了,倒不是因為自己想走在別人前面,而是被之前從法國引進的NC27 坑慘了(這個日後會講),加之fm/28的計劃不成功,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瑞典的坦克部隊只能看到“賽狗”“賽狗改”“賽狗魔改”

基於這種悲傷絕望的情形,瑞典軍方覺計面向社會各界招標它的新坦克,具體要求如下

1。總重量不超過12噸

2。前臉防得住37炮

3。使用兩挺機槍和一門火炮作為武器

4。適合瑞典的地形

5。公路時速最好達到20km

我們在很認真的研究坦克哦!——來看我們的設計!

最終呢,一共有三家公司中標,首先來說下第一個,這個公司叫做 Mogårdshammar ,其實它主要業務是搞工程基建的,跟武器八杆子打不著,它之所以能參加競標,是因為公司裡面有個叫 Fritz Heigl 的奧地利人,他當時寫了一系列很有名的坦克科普書(大概就是軍迷一樣的人吧)

也正是這種原因,這公司一下子拿出來倆方案,第一種方案在當時算是很傳統的設計,山寨了當年英國和法國的流行元素 ,全重10。5噸,最大時速25公里,前臉30mm並且裝備了一門37炮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過第二種設計就開始明顯扯淡了——它的確符合了瑞典軍方“適合本國鐵路運輸”的要求,但是明顯變成了其它的奇怪的東西了啊

看到設計圖的時候很難猜測這個設計是否過過大腦——坦克功能與其說是坦克不如說是裝甲列車:車體的前後各裝了一對鐵路用的路輪以便於火車可以推著它走,可謂隨用隨推,隨用隨取

也正是這種原因,當年主管坦克研發的炮兵部門也在懷疑這個外行公司的奧地利作家的設計是不是靠譜,而在此時,另外的兩家公司吸引了軍方的眼球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這第一家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博福斯,瑞典的本土驕傲,軍方的寶貝,靠著和克虜伯不錯的合作關係,博福斯也提供了設計,不過因為某些原因圖紙散失了,所以具體細節也無從知曉

另外一家,就是貫穿我們故事始終的主角——Landsverk了,這公司至今依然存在,不過在當時,它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這家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年誕生的公司最早是造軌道車的,1920年破產過一次,然後被德國的 Gute-Hoffnungs-Hütte收購

德國佬用這個公司替他們自己實驗一些實驗車來規避《凡爾賽合約》的約束,當然,他們也為瑞典軍方提供測試

總之,在1930年末,三家齊聚風光秀麗的柏林,軍方對三家的方案進行了最終評估——最先下馬的是 Mogårdshammar ,因為他們的天才設計師不久前突然去世了,藉著是軍工巨頭博福斯,最終Landsverk承攬了這一項人民賦予的艱鉅任務

Landsverk最早的設計沒有擺脫輪履坦克的桎梏——它在公路上使用輪胎行駛,而越野時使用履帶,這使得它的公路時速可達80km,而越野時速也可以達到35km——這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而在其他方面,此車採用傾斜裝甲,焊接車體,後置發動機,以及費迪南德·波爾舍博士設計的一種新型懸掛——這些設計使得它成為那個年代最先進的坦克之一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瑞典軍方一共許可了1輛L30和3輛L10的生產,在1934年,全部坦克被命名為fm/31並且參與了測試——不過結果不太理想,諸如新式懸掛在雪地泥地容易拋錨,輪履設計不可靠,後置發動機在雪地容易出故障,最終導致fm31放棄了輪綠並用的方式而改為了只用履帶式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過雖然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這仍然阻止不了fm/31躋身當時最優秀坦克的行列:

首先,我們看一下德國佬當時有啥,嗯嗯,一號坦克,武器只有7。92mm MG34,五噸重,裝甲13mm,時速40km,可謂餡大皮薄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英美:

維克斯MK。E,六噸重,裝甲13mm,最大時速35km,裝一門短47炮,炮口初速488m/s,可在500m擊穿25mm裝甲,看起來不錯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毛子:

T26,10。5噸,裝甲15mm,最大時速30,1932年列裝,主炮37mm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而瑞典呢?

m/31:獨立的主炮塔裝備著一門37mm博福斯反坦克炮——這種火炮的效能在當時屬於非常優秀的水平,它800-870m/s的初速可以在300碼以內擊穿傾角60度的40mm裝甲板,即便在1200碼之外,依然能擊穿15mm的裝甲,而他的射速則達到了每分鐘12發——在當時T26和雷諾FT17滿街跑的時代,這種火力完全可以吊著打

炮塔上還有一挺7。7mmkspm/14-29同軸機槍,在車體前方也裝備著同樣的裝備,在防護上,它的水平也不遜色當時主流的坦克——8-24mm的裝甲,同時,一臺150KW的邁巴赫DSO8發動機為這輛車提供了40KM每小時的速度以及201KM的行程

像上面三種車,m/31表示我從1200m開外就能把你們這些渣擊毀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要說美中不足,那就是數量了,畢竟兩種車一共就生產了四輛,不過m/31的很多設計理念都被後來的蘇德兩國所採納

之前我們提到過,m/31之後,瑞典人選擇了一種捷克坦克作為輕戰的後繼者,那麼這種輕戰是什麼呢?就是下面這種m/37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這種坦克的生產公司很有來頭~它是捷克斯洛伐克的ČKD公司(捷克摩拉維亞·科爾本-丹歷,捷克語:ČeskomoravskáKolben-Daněk捷克的一家曾經十分著名的公司,代表作是追獵者和黃鼠狼以及戰後的很多電車)

而且,它本來也不叫m/37,它是CKD的AH-IV輕型坦克在瑞典獲准生產的版本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作為傳統武器出口大國,捷克的武器一直廣受各國青睞,ČKD的AH-IV輕型坦克也不例外——它當時在羅馬尼亞和伊朗十分暢銷,在不久之後,在克爾科諾謝山,AH-IV坦克出色的雪地效能展示也博得了瑞典有關部門的青睞,於是乎在1937年,瑞典許可了48輛該型坦克的生產,其中兩輛在捷克斯洛伐克本地生產,而剩餘的46輛則由位於奧斯卡港的瓊格爾(生產過S型坦克的瞄準鏡)公司獲准以Strvm/37的名義生產。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在特許生產的過程中,它做了區域性的改進,並加入了一些瑞典特色~比如沃爾沃公司為其提供了更強勁的引擎以及改良的傳動裝置,裝甲則由阿沃斯塔公司生產,當然ČKD公司也在製造完原型車之後提供了剩下所必須的零件——整車都進行了必要的強化——包括取消了前機槍

總體來說與AH-IV相比它更大更重,同時炮塔也換裝了瑞典自己的兩挺8mmKspm/36strv機槍並加裝了指揮塔而車體內部則容納了一部無線電臺以及相關的通訊設施,最後一批的零件則於1938年12月前離開了捷克斯洛伐克這些坦克一共服役到了1953年,到現在依然有八輛儲存了下來,其中四輛執行完好

接下來是蘇聯的二手貨 ,誰都不知道它們是如何流落到瑞典來的——這就是蘇聯的T37輕型坦克,毛子在30年代輕型坦克風潮下的產物,這種只有兩名成員,武裝僅為一挺DT機槍的三噸半輕型坦克在蘇芬戰場上證明了它羸弱的火力甚至不足以壓制步兵和輕型裝甲車輛 。

不過就算這樣,它們還是至少生產了5000輛,當然,大多數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要麼被摧毀,要麼落入德軍之手,隨後這批戰車在羅馬尼亞,芬蘭,匈牙利,甚至是土耳其的旗幟下戰鬥過,基於這個原因,瑞典也獲得了一批該型車輛,不過數量不明

接下來德國人下山了!

面對日益緊張的歐洲局勢,面對已經淪為德國領地的捷磕,我們的瑞典小朋友應該如何應對?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戰爭前夜

在L10的成功之後,Landsverk公司獲得了不錯的名聲,因而自己攬了專案——其中的一個大專案是幫助當時成立沒多久的愛爾蘭政府研發新型坦克,Landsverk公司很快搞出了兩臺原型車,並且將他們命名為L60,新坦克基於L10的思路設計,不過要比L10輕巧,並且糅和了Landsverk公司從它們造礦車開始就積攢下來的所有優秀經驗——全車使用焊接車體和裝甲,並且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學觀瞄系統

同時,新車還對原有L10的一些不足做了改進——比如將發動機前置來解決之前L10由於發動機後置導致的拋錨問題,波爾舍博士的彈簧懸掛也扔進了垃圾堆,換上了更可靠的扭杆懸掛——這在當時的坦克懸掛裡是絕無僅有

L60的早期設計圖,發動機還是後置的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我們來繼續L60的介紹,1935年,L60的第一輛原型車終於生產完成,此時,瑞典軍方對它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當然這些興趣隨著瑞典軍方購買捷磕TNH坦克(之後我們會提到這是啥)的決定而煙消雲散了,畢竟軍方也實在不願意把國防寄託在這個造礦車的小企業上

既然軍方不理,那麼我們的主人翁Landsverk公司只好埋頭苦幹,終於,1935年末,愛爾蘭有關部分負責人抵達Landsverk公司來檢查新坦克的完成情況,Landsverk公司特地為愛爾蘭朋友安排了彙報演出,可惜事與願違,演出過程中一名駕駛員不小心把發動機點著了,隨後引起的大火把整輛車子點著了……點著了…………。彙報演出成了消防演習

儘管瑞典人費了好大勁才把火撲滅,而且Landsverk公司許諾一定會盡早把第三輛原型車造出來,不過最終失望的愛爾蘭人只把剩下的那輛L60運走之後就渺無音訊了,不過最終愛爾蘭人覺得這樣做好像不太厚道,所以在1936年,剩下的那輛L60也完成了交付,交付之後,它和唯一的一輛維克斯MK。D被編入了第二裝甲中隊,這些L60一直用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

愛爾蘭軍方的L60,注意它的主武器是一門20mm機關炮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過,在1935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機:當時有一個瑞典軍事代表團正好在愛爾蘭進行參觀訪問,愛爾蘭軍方的新式坦克給在場的瑞典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一問情況讓瑞典人大跌眼鏡,這坦克居然就是一年前自己瞧不上眼的國產坦克!於是回國以後,L60立刻成為了下一代瑞典坦克的唯一人選

新坦克裝備了新式的37mm博福斯火炮,使用的是Bussing-Nag V8 發動機,它可以提供150到160馬力,並且在理想條件下達到48KM(30英里)的時速,出眾的懸掛系統使得該車的越野能力十分優良。而行程大約是270km,另外,新坦克換裝了更大的炮塔以及無線通訊裝置(瑞典軍方在通訊方面做的一向很好)

瑞典軍方的L60試驗車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另外還有一輛原型車提供給了奧地利,不過最終奧地利沒有買它而是送給了匈牙利,匈牙利當時正好缺少一種新式的坦克,所以他們立即看中了L60,並在隨後向瑞典軍方要來了生產許可,從而研發出來了自己新式坦克——托爾蒂II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匈牙利的托爾蒂II後期型,炮塔進行了改進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在1937年,瑞典軍方對L60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包括加強了裝甲,並且換裝了 斯堪尼亞的142馬力六缸汽油發動機, 時速45KM,最大行程200KM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新坦克被命名為。L-60 S/I (軍方代號Strv m/38),它在1938年到1939年一共生產了16輛,37炮和15mm裝甲的配置讓它在當時並不遜色於一流軍事大國的坦克

這車原本是瑞典軍方拿出去出口創匯的,因為之前的L60銷量表現還算是令人滿意(比如匈牙利方面),然而這種升級版本研發完成之後,正好趕上了二戰爆發,因而一輛都沒賣出去,全部被瑞典軍方自己消化了,並且一用就用到了1957年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2。L-60 S/II (Strv m/39)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在歐陸戰場的戰爭爆發之後,瑞典政府為了防範可能的蘇軍和德軍的入侵而研發的坦克,和m38相比無甚變化,唯一的區別就是縮短了一下潛望鏡並且換裝了兩挺麥德森m36機槍,反步兵火力上面得到了加強(那倒是對付毛子的人海戰?)

3。L-60 S/III (Strv m/40L)以及L-60 S/V (Strv m/40K)

L60系列的究極完全體,同時也是二戰期間瑞典產量最多的L-60系列,前面幾款車的集大成者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L-60 S/III (Strv m/40L)(L表示輕型)也就是 m40系列的輕型版本

m40系列是在挪威戰役之後,瑞典軍方為了應對日益緊張的安全域性勢而研發的。它們在m39的基礎上更換了一座全新設計的炮塔,使用一門37mm博福斯反坦克炮以及兩挺麥德森m39機槍,而炮塔上最大的改進之處莫過於非常實用的車長指揮塔

m40一共有兩種變體,一個是上面的m40L,基本沿襲了m39的效能引數,而另一種是m40K,一種裝甲增強版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注意炮塔上面的變化

接下來是它的加強版,M40K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L-60 S/V (Strv m/40K)

和m40L相比,m40K主要強化了裝甲,從之前的5-15mm達到了空前的50mm前臉,要知道,在那個時代,三號G型的前臉也不過30mm,可是m40k的重量只有十噸!

而新更換的斯堪尼亞L603引擎則讓它的速度依然保持在了48KM每小時

從產量來說,m40L一共生產了100輛,而m40k則生產了80輛,與之前我們介紹的那些相比,這已經算是很高的產量了。

番外,那些走出國門的L60

之前我們說過,L60坦克的銷量還不錯,那麼究竟有多麼不錯呢?我們來看一下

愛爾蘭:

第一輛L60坦克在1935年被賣給了愛爾蘭,後者在1936年又追加了一輛,它和唯一的一輛維克斯MK。D被編入了第二裝甲中隊,這些L60一直用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

匈牙利:

一輛L60和一輛L62,最後乾脆引進了生產許可,自產這種坦克,這就是著名的“托爾蒂”坦克

多明尼加:

這個有必要提一下,因為多明尼加在1956年一次性就買了20輛L60/L,在經過翻新之後,這些坦克編入了多明尼加的裝甲部隊

在1965年4月的多明尼加內戰中,他們勇敢的迎戰了在“電源包行動”中入侵的美軍

一共有3輛在交火中被擊毀:一輛被82空降師的M40無坐力炮擊毀,另外兩輛則分別被海兵隊的第六遠征隊的一輛昂圖斯和巴頓擊毀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多明尼加內戰中的m40坦克

4月29號的這場戰爭也是美洲少有的幾場坦克大戰之一,戰後,這些L60繼續服役,並一直使用到2002年。

衍生車輛:1。Landsverk L62

此物是瑞典自行設計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幾種自行防空炮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這型坦克其實是為芬蘭特別設計的,不過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它的購買大戶卻成了匈牙利……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L60在匈牙利出奇的受歡迎,以至於匈牙利乾脆要來了特許生產權,沒錯,於是乎瑞典人秉承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先進思想,直接把匈牙利的“托爾蒂”坦克(L60的匈牙利版)的底盤加長了一下以方便塞下一門40mm防空炮……就這樣,世界上最早的自行防空炮之一就這樣誕生了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匈牙利的獵迷自行防空炮,如果細心的話可以發現它的負重輪多出來一對

因為本身這玩意就是用自家坦克底盤改裝的,所以說自然用起來方便,於是乎匈牙利一共生產了135輛此型戰車,在匈牙利,它們被稱為“獵迷”

而反觀本來的客戶芬蘭,他們只訂購了區區6輛,數目簡直少的可憐……不過值得欣慰的是,這六輛坦克全部在戰爭中倖存了下來

在1944年的夏天,六輛L62參加了防禦蘇軍進攻的戰鬥,在戰鬥中,他們一共擊落了11架蘇軍戰機,並且擊退了了一個蘇軍裝甲旅的進攻

(大概是因為失去了空中支援蘇軍自行撤退了)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圖裡面的是芬蘭陸軍裝備的L62自行防空炮

後來這些L62全部幸村到戰後,在博物館安度晚年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由於瑞典陸軍一貫的喜好物品重複利用的特性,在戰後,一些m40依舊活躍在第一線,不過戰後軍事科技的發展讓瑞典感覺到了壓力的存在,因而出現了一系列的改裝計劃,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這個PVKV計劃了

關於在原有坦克基礎上的改造計劃最早源於1944年,但是直到新中國成立那年才完成……

樣車依舊使用M40L的底盤,不過對炮塔進行了改動,換裝了57mm Pvkan m/43火炮,它被命名為“PVKV IV ”也就是“四號坦克殲擊車”

新炮塔雖然只增加了半噸的重量,但是它是以減輕了一部分裝甲的代價做補償:炮盾裝甲只有20mm,而車體其他部位也只有12mm,最終實際測試現實改車的觀瞄系統存在很大問題,因而該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不捱揍也是要靠本事的,1945年前的瑞典裝甲車輛發展史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