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2021-12-26由 小閔學歷史 發表于 歷史

公元167年,漢桓帝劉志駕崩。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因其無子,所以在竇皇后和大將軍竇武的謀劃下,擁立了漢靈帝劉宏即位。

因為此時漢靈帝年幼,所以朝政都由當時的外戚家族竇氏家族所把持。

竇武因為擁立有功所以大肆封賞竇氏族人,竇家由此開始權傾朝野。

竇武大量啟用在

黨錮之禍中

被宦官迫害計程車人,並和當時士人的領袖陳蕃密謀要誅殺這些禍害東漢朝廷的宦官集團。其實你回顧東漢歷史,你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呢?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東漢朝廷的皇帝不知道為何大多都很短命。因此為了處理朝堂上的政務,皇帝不得不依靠母族來處理朝政,這就形成了龐大的外戚集團。

可是皇帝總會有長大的時候,他們不甘心手中的皇權被外戚所把持著,因此就必須得有一股可以和外戚集團匹敵的力量與之相抗衡,那就是宦官集團。

而第一個利用宦官集團對付外戚的就是東漢的漢和帝。因為他年幼登基還沒有能力理政,所以朝政都把持在當時的外戚集團竇氏家族手上。

當時的竇氏家族可謂是權傾朝野 ,對內竇太后把持朝政剷除異己,對外竇憲因為屢破匈奴而戰功赫赫。

隨著漢和帝年紀的日漸長大,他不甘心權利就這樣被稀釋,但是當時朝中許多大臣都是竇氏家族的耳目。唯有身邊的宦官可以信任,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和帝便扶持身邊的這群宦官給他們權利,利用他們剷除了竇氏家族。由此,大漢政權全歸於漢和帝一人之手。

漢和帝剷除外戚之後便開始了自己的親政之路,漢帝國在他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

可是就在此時,年僅二十幾歲的漢和帝突然駕崩,因此東漢的大權再一次落入了外戚的手中。

鑑於漢和帝開了這個先例,因此後來的東漢皇帝都用這樣的方法來對付外戚集團。

而這些宦官因為有皇帝在背後撐腰,所以為了自己手中的權利,開始大肆的迫害當時朝中計程車人,宦官亂政的現象也由此發生了。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時的竇武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聯合陳蕃希望一舉剷除宦官集團。

一來可以鞏固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二來也可以收服士子的人心。

可惜因為保密工作做的不夠好,最終竇武和陳蕃事敗被殺,而他們的族人或流放或被殺,竇太后也因此悶悶不樂最終抑鬱而終。

因兩次黨錮之禍皆以宦官的勝利而告終,所以從此之後宦官在朝中的權利則被無限的擴大。

隨著年紀的增長,漢靈帝也漸漸的開始親政了,可是他不比他的前任漢桓帝好多少,某種程度上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時的東漢朝廷可謂是內憂外患:漢靈帝本人為了享樂,大肆賣官鬻爵的現象讓整個朝廷瀰漫在貪汙腐敗之中;在朝中,在黨錮之禍中遭到慘敗計程車人已經有了一點恢復的跡象和宦官處於明爭暗鬥之中;而在西涼,羌人叛亂屢屢爆發,東漢朝廷投入大量兵力財政卻收效甚微,讓涼州百姓深受其害。

最終,一場壓垮東漢朝廷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

“黃巾起義”

。 這次起義的策劃人是張角,本身是一個民間宗教太平道教組創始人,他為了傳達太平道教的教義,經常和他幾個弟弟四處遊歷,可以說足跡踏遍了東漢朝廷的大江南北,有點類似於後來的傳教士。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可是我們不禁會問,張角一個傳教士一樣的人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僅僅幾個月其造反的人數就已經到達數十萬之眾了:

其一:張角的信徒眾多

當時的人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民間百姓大多都不識字,這就導致了他們大都很愚昧,因此對鬼神之說可謂是深信不疑。

這就給張角傳達自己的教義提供了便利,在黃巾起義爆發的十幾年前,他便開始四處秘密活動。在熹平年間,他大量招收學生、培養弟子、吸收徒眾,並以此為基礎創立太平教。

太平道教以推翻東漢王朝為目標,所以他利用當時的社會環境不斷的宣揚“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

其二:腐敗的朝廷逼得他們不得不反

當時的東漢朝廷真的可謂是爛到骨子裡去了,首先漢靈帝本人昏庸無能,對朝廷的明爭暗鬥不聞不問,對連年大旱漠不關心。

皇帝是如此,那麼朝野官員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利,和地主豪強大肆兼併農民手中的土地,導致農民手裡的地越來越少,而自己手裡的土地則是越來越多。農民想要活下去就兩條路,一是依靠豪強地主甘心被他們壓榨,第二就是揭竿而起。

而涼州地區的動亂更是讓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朝廷出征不力,就會繼續大把投入金錢,可是豪強地主不肯出錢,最終就會由窮苦大眾所買單。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百姓都已活不下去時,他們也已經無路可走,於是最後他們只能走一條他們最不願意走的路

“造反”

本來張角打算在三月起兵造反,可是因為一個叫唐周的人告密,導致黃巾軍在京城的內應被殺,京城的太平道教被株連數千人。因此張角不得不提前一個月起事。

張角以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為口號率領廣大的窮苦民眾揭竿而起,

“黃巾起義”

爆發了。

這場起義的爆發對東漢王朝來說是致命的打擊,短短几個月就席捲了大半個天下,各地的州府長官根本無力鎮壓,而與此同時飽受欺壓的廣大農民軍也將他們的怒火對準了欺壓他們的這些官員,一時間朝野官員人人自危。

而漢靈帝也因為起義爆發而慌了神,此時的他已經知道了事態的嚴重性。他慌忙之下任用何進為大將軍鎮守京師,並率領朱儁、盧值、皇甫嵩等人前去平定叛亂。

在平叛的隊伍中有幾個人需要注意,因為他們是靠黃巾起義而開始展露頭角的,裡面有後來叱吒風雲的曹操、江東之虎孫堅、還有後來的漢末第一諸侯袁紹等人都活躍在這次平叛之中。

此時的東漢王朝雖然可以說的確是爛到骨子裡無藥可醫了,但是不得不承認就是這樣子的東漢王朝一旦認真起來還是很強大的,“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

這句話不是一句空話。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此時的東漢王朝就在內憂外患之下僅僅用了十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徹底平息了動亂,當然黃巾軍起義失敗也有他自己的因素:

第一點:農民起義的侷限性

“黃巾起義”爆發之時,參與者達到了數十萬人,後期更是達到了百萬人。

但是因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農民,這就造成了他們的侷限性。這其中雖有百萬之眾但是還有部分老弱婦孺,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戰鬥力。

而且張角等人不懂兵法,遇上像皇甫嵩這樣久經沙場的老將根本毫無勝算可言,只知道固守城池一點一點的消耗黃巾軍的實力。

因此黃巾軍雖然號稱有百萬之眾,可是卻是一盤散沙,不能有效指揮統一,因此朝廷將領就針對這種情況實行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第二點:遭到豪強地主和東漢朝廷的聯手對抗,寡不敵眾

因為黃巾軍很多都是之前被地主豪強壓迫的農民,因為活不下去才會造反,因此這些農民軍對地主豪強可謂是深惡痛絕。

每攻佔一地,當地的地主豪強肯定不能倖免,於是這些地主豪強為了活下去就必須得和朝廷的官軍聯合對抗。

當時東漢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可謂是日益削弱,因此對於朝廷的政策這些地主豪強也可謂是陽奉陰違。

可是黃巾起義讓他們不得不聯合在了一起,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利益也是一致的,所以當這兩股力量聯合起來之後,就不是農民軍所能對付的了。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終,在歷經十個月的戰鬥之後,黃巾軍首腦張角病死,他的兩個弟弟被殺,而分散在各地的黃巾軍首腦大部分也兵敗身死。

但是平定這場叛亂並不意味著此時的東漢朝廷已經太平無事了,反而因為這場動亂東漢更加的風雨飄搖,時局更加的動盪:

首先:各地的叛亂屢屢爆發

黃巾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那僅僅只是個開始,黃巾起義只是一把火,點燃了那些不甘壓榨的窮苦百姓。

在這之後的十幾年,各地的叛亂可謂是此起彼伏。今天這裡爆發了一場叛亂,明天那裡又不太平了。

而東漢朝廷對這些也可謂是應接不暇,剛收拾了這裡,那邊又需要前去平叛。他們規模大的有數萬人,規模小的也有數千人。

很多人說天下大亂是從董卓時候開始,但是某種程度上說此時的東漢王朝某種程度上已經可以說是天下大亂了。

最終這些叛亂直到官渡之戰後曹操收服黑山賊張燕統一北方而告終。

第二:權力下放地方,導致對地方的控制更加微弱

各地叛亂的愈演愈烈讓此時的東漢朝廷應接不暇,此時一個人向皇帝上了一道奏摺,正是這道奏摺讓朝廷對地方的控制更加的微弱:

“鑑於現在各地叛亂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就是貪官汙吏造成的,不如選擇一些朝中相對清廉的官員前往地方擔任軍政長官鎮壓叛亂。”

上這道疏的人是當時的宗室重臣劉焉,不管他有什麼目的,但是這道奏書給了那些野心家擴充自身實力的機會。

於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局面也在此時漸漸都形成了雛形,藉著平叛的名義他們暗自擴充實力,將那些戰敗歸降的黃巾軍收編在自己的帳下,其中典型的就比如曹操的“青州兵”。

而上這道奏書的劉焉在領了益州牧之後切斷了益州和中原的聯絡通道,從此益州成了一個獨立王國直到劉備入蜀。

其三:何氏家族的壯大再一次引發了朝廷內部的矛盾

黃巾之亂後,因為何進平叛有功而導致何氏家族開始做大,此時的何進竟然有點飄飄然起來了。

但是與此同時朝廷內部更大規模的內鬥也由此開始。

首先就是蹇碩寸功未立,但是卻憑著漢靈帝的權利竟然一下子就直接做到了何進的頭上,這一點就引起了何進的不爽。

後來漢靈帝死後何進設計幹掉了蹇碩,此時的何進真可謂是大權在握。幹掉蹇碩之後何進沒有消停,因為何氏家族也和董氏家族起了矛盾,矛盾的原因是因為在繼承人的問題上。

何進的妹妹因為生了太子劉辯所以想要立劉辯為帝,而董太后一族也因為自身的考慮想立劉協,於是兩大外戚家族開始又一次進行內鬥了。

與此同時,十常侍因為此時也向董太后靠攏和何進針鋒相對。

最終何進戰勝了董太后,可是何進與宦官的鬥爭卻還沒結束。

黃巾之亂:壓死東漢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不難看出此時的大漢王朝已經瀕臨滅亡的邊緣了,黃巾之亂後東漢王朝的局勢已經很明朗,民怨沸騰,軍閥割據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但是無論是漢靈帝還是之後的何進都沒有看到這些,一個繼續享樂,一個在掌權之後繼續發揚老傳統

“內鬥”

最終朝廷裡的鬥爭不可避免的讓第三方勢力捲入。大將軍何進為了徹底誅殺宦官決定採用袁紹的計策,邀請幷州刺史董卓進軍。

但是就是這個舉動害了自己,也害了東漢王朝。如果說之前朝廷對地方的控制為微弱的話,那麼從董卓進軍開始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可以說一點都沒有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的局面已經正式形成了,而漢王朝也名存實亡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