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 正文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2021-12-26由 腦洞闡史觀 發表于 歷史

公元846年,李忱登基,接了他侄子唐武宗的班。

那一年,他37歲;那時候,風雨如晦。

26年前,他的父親唐憲宗,在收拾了一遍藩鎮後,

被宦官們毒死

25年前,他的兄長唐穆宗,在登基第二年,就發生了

“盧龍軍亂”

,藩鎮復叛。

11年前,他的侄子唐文宗在位期間,晚唐第一痛史

“甘露之變”

發生,宦官反殺官僚集團,一千多人因此喪生。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唐宣宗

裹挾於亂世之中,李忱歷經了,父親憲宗,兄長穆宗,侄子敬宗、文宗和武宗五朝。

這段日子,他並不快樂。

史稱:

“幼時,宮中以為(宣宗)不慧。”

這是史家的隱晦之詞。其實,當時宮裡的人,都認為他是個

“痴呆”

1 痴呆兒

李忱幼年的“不慧”,體現在嘴上:

他不愛說話。

也正因為如此,文宗和武宗,十分喜歡逗他這位

“光王叔叔”

。嘴上叫著他“光叔”,但實際上卻絲毫不留情面,逼著他說話。

而李忱,只是一個勁地傻笑。

這不是一個溫馨的畫面。如果說文宗,是想從“光叔”身上,獲得短暫滿足的話,那麼武宗則是另有目的。

他懷疑,他的叔叔在裝傻,瞄準的是他的皇位。

本著

“不妄縱一個”

的原則,武宗決定送他的傻叔叔上路。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武宗的謀殺

關於武宗加害李忱,有多個版本。比如, 《續皇王寶運錄》記錄說:

“武皇慮有他謀,乃密令中常侍四人,擒宣宗於永巷,幽之數日,忱於宮廁。”

宦者仇公武,有心要救光王李忱,於是私下將李忱從廁所中解救出來,把他放到車中,覆上糞土雜物,

“密養之”。

還有一個說法。

某一個大雪紛飛的深夜,武宗帶著諸王,外出歸來。不知怎地,隊尾的李忱意外落馬,墜入茫茫的雪地之中。

然而,或許命不該絕,第二天,李忱竟意外地回來了。

沒人知道,武宗在得知這個訊息時的表情;也沒人知道,為了活命,李忱走了多少路,又付出了什麼。

只知道,那一夜,大雪茫茫,暗夜無邊,四周寂寥無聲,一個痴傻的中年人,躺在雪地裡,望著漫天的大雪,面無表情。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李忱的苦難

接二連三的意外之後,李忱只好離開長安,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活命。

至於去了哪裡,《舊唐書》只是略微地點了一句,說宣宗,“

久歷艱難,備知人間疾苦。”

這說明,李忱流落了民間。然而,具體經歷了什麼,史官沒有說,似乎有難言之隱。

而野史《貞陵遺事》,則大膽了許多,作者記錄了李忱的去向:“

宣宗微時,以武宗忌之,遁跡為僧。”

當然,也有人認為這些野史不足信。但無論如何,離開旋渦眼的李忱,一定經歷了一段苦難的歲月。

一個本應養尊處優的王爺,淪落到民間,甚至成為僧人,這該是怎樣的艱難啊?

然而,正所謂

:禍兮,福之所倚。

或許,也正是這段日子,讓他對於民間疾苦有了更深的瞭解。

或許,也正是他痴呆兒的形象,印在了宦官的腦子裡,所以,當武宗駕崩,他們想到了那個“傻子”光王。

2“小太宗”

因為“傻”,所以宦官們選了李忱當皇帝。但當了皇帝的李忱,卻讓換宦官們失望了。

一切都變了。他,終於撕掉了偽裝,。

一般來說,能忍常人不能忍的人,不是身負抱負,就是心懷野心。至少從表面上看,宣宗是前者。

不過,他為什麼偽裝自己,則成了千古之謎。

總之,登基之後的他,變得十分英明,由此,我們也能一窺其性格。

早年那段痛苦的經歷,對他影響很大,所以,他同情苦命人。

比如,對貧困的農民。

大中元年,二年,四年、六年,都曾下詔重申“兩稅法”之外,不得橫徵暴斂;並多次免除農民的欠債和租稅。

同樣,他對蠻橫者,無比厭惡。

大中八年,宣詔的使者出遠差,因嫌棄驛站提供的大餅太過粗糙,竟把驛卒打到出血。

宣宗聽說之後,怒斥使者:

“貧苦之地,能吃得上餅,就不錯了,你還要怎樣?”

然後,他打發使者去守陵,再不啟用。

由此可見

他還是一個體諒民間疾苦的人

正因為如此,他也特別節儉,他穿的龍袍,洗過很多次,每天吃飯,不過三四個菜。

還有一年,他十分喜歡的一個樂工羅程,恃寵而驕,當街打死了人,被下了獄。

其他樂工,則為他求情:

“羅程,身負絕藝,這麼死了太可惜了,願陛下可以赦免。”

宣宗不為所動,他說:

“你們在乎的是他的藝,而我在乎的是高祖和太宗的基業啊。”隨後下令將羅程處死。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宦官

在他看來,誰也不能仗勢欺人,哪怕是飛揚跋扈的宦官。

有一次,宦官李敬寔出行,遇宰相鄭朗不避,對朝臣大臣十分無禮。

李敬寔還強詞奪理:

“我們供奉官,向來不避大臣。”

宣宗則大發雷霆,剝奪了他的官階,而且還留下一句話:

“有朕之敕令時,你可以不避大臣;但平日之時,豈能任由你跋扈?”

他,還不惜把板子打到自己女兒身上。

有一年,萬壽公主的小叔子生了病,宣宗派人去探望。

使者回宮後,宣宗詢問,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在幹什麼?

使者答:

“去慈恩寺看戲去了。”

宣宗大怒:

“怪不得士大夫家,都不願和我家結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啊。”

於是,他把萬壽公主叫到宮中,嚴厲批評:

“豈有小叔子生病,做嫂子的,去看戲的理?”

嚇得萬壽公主瑟瑟發抖,只好回到家裡,探望小叔子。

宣宗訓斥女兒,顯然是有著政治考量,他是在結好士族。萬壽公主的老公,就是科舉狀元鄭顥。

當然,結好官員,並不意味著放縱官員。

他,還是一個嚴厲的人。

3 時刻警惕別人的權力

早年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

權力會讓人變壞,親人可以因此反目,家人因此可以相仇。

若不是他命大,早就死在了自己侄子的手上。

所以,

他對官員嚴厲

,是因為——

他對別人的權力,始終保持的警惕。

宣宗曾下令,地方官赴任前,要來長安

陛辭

。對於地方的施政方針,他要親自過問。

建州刺史於延陵,陛辭時,宣宗突然問他:

“建州距長安,多遠。”

答曰:“八千里。”

宣宗冷笑一聲:

“是遠是近,不看距離。你我之間,只隔著幾節臺階,卻有萬里之遙;相反,八千里卻在咫尺之間,你的一舉一動,為政善惡,我都能知曉。明白嗎?”

一句話,嚇得於延陵瑟瑟發抖。

那,如果不去陛辭,會怎樣呢?

還真有人沒有去陛辭。

因為這個地方官本人所在的地方,與就任地很近,所以在得到宰相的首肯後,他直接就去地方了。

用宰相令狐綯的話說:

“這樣一來,能節省迎來送往,挺好。”

可宣宗在聽完彙報之後,冷哼哼地說了一句:

“宰相一言,可廢詔令,你們可真是牛啊!”

當是已經寒冬,這一句話,卻讓令狐綯冷汗岑岑,浸透裘衣。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官員

當然有的不止是雷霆,還有雨露。

他很遵循古風,每每閱讀奏章之前,都要焚香洗手;上朝之時,無論多累,也要正襟危坐。

他還讓人專門編撰了一本百官名冊,

對天下官員熟稔於心

。更有甚者,據說後來,他連宮裡掃地的阿姨,地方看管監獄的小卒,都能叫上名字來。

不知道,是確有其事,還是誇大宣傳。

他還經常微服私訪,聽說哪裡有了好官,他都會記錄在案,

然後把官員名字,貼在大殿的柱子上,以備不時之需。

正因為對所有官吏都能熟記在心,所以,他常常提拔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基層官員。

而人事部門則十分驚訝,在百般查閱之後,才發現,果真有此官吏。

有人說,皇帝能做的事不多,簡單來說就是:

把握政策方向、約束自己、控制好人事。

做好了,就成了“小太宗”。

但做得過了,就有了問題。

易中天就指出了唐宣宗的這一問題:

“事無鉅細,都由皇帝躬親,大小官員,都由皇帝指定,要宰相干嘛?要六部幹什麼?”

最後,易中天干脆說唐宣宗,是大權獨攬的

“一人政治”

4 煙花墜落

為了時刻保持權力,宣宗越來越過分。

他犯了兩個重要的錯誤:

首先,他不立太子;其次,他沉迷丹藥,渴望長生不老。

關於不立太子,宰相裴休曾上書皇帝,詢問原因。

皇帝則答:

“立了太子,我不就成了閒人了。”

好一個不想當閒人!

而為了不成為閒人,宣宗沉迷丹藥,想要長生不老,可事與願違,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

直到背上長瘡,彌留之際,他才想到告訴自己信任的宦官:

死後要立夔王李滋為皇帝。

可惜,宣宗剛死,他信任的宦官,就被其他宦官弄死。

最後得勢的一方宦官,擁立了鄆王。

而此人,就是懿宗,他除了吃喝玩樂,幾乎什麼也不幹。

懿宗之後,是僖宗,也是宦官所立。

再後來,就有了黃巢。

人亡政息與後繼無人,這就是“一人政治”,下的蛋。

到了這裡,大唐已經積重難返。

5 補遺:兩個故事

有一年,宦官馬元贄,送給了宰相馬植,一條玉帶。原因是,兩人都姓馬。

而馬植呢,高高興興地戴著這條玉帶,上了朝。

宣宗精明得很,一眼就認出了這條玉帶。而後心中起了疑心:

朝臣和宦官,往來得很密切嘛。

他雷厲風行,第二天他就罷免了馬植的宰相職位,還逮捕了他的親信。

而對於宦官馬元贄,他卻沒有任何動作。

當然,從殺雞儆猴的角度說,宣宗成功了;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宣宗對於宦官,是無可奈何!

是啊,宦官掌握著軍權,已然積重難返,甚至連他自己都是宦官擁立的,他能做些什麼?

當然,宣宗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做。

他多次以“討論詩歌”為名,召翰林學士韋澳進宮,屏退左右,詢問抑制宦官的辦法。

可惜,韋澳的辦法,很不是辦法,他說:“

從宦官中選點好人,行不行?

宣宗搖頭,又問宰相令狐綯,後者的辦法,則有點像“愚公移山”,他說:“

只要宦官犯錯,就治罪,早晚有一天,把他們清理乾淨。

宣宗又搖了搖頭,是啊,這得到哪輩子才能徹底清理完宦官啊。

《小仵作》中的皇帝唐宣宗:“痴呆兒”的人生逆轉,與煙花墜落

大唐餘暉

接下來,再說第二個故事,是文藝界的事情。

大概是大中十年的某一天,一個叫做李商隱的詩人,身體不適。傍晚時分,他決定去長安附近的樂遊原,透透氣。

夕陽如血,他看到,古原籠罩在一片詭異的美麗之中。

他望向遠處,但或許是已近黃昏,他使勁睜眼,卻一直看不清。

在這裡,他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有人說,李商隱看到的是殘陽晚照。

也有人說,他看到的是整個大唐。

​這首詩完成的三年後,唐宣宗駕崩……

★ 本頭條號“腦洞闡史觀”,已與“維權騎士”簽約,盜用必究!

★ 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請點贊支援,歡迎關注。

頂部